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论文_冼春玲

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论文_冼春玲

摘要:趣味美术教育是一种符合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利用一些特定的方法,通过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有目的性地促使幼儿在智力水平、审美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趣味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融合

引言:幼儿时期的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此阶段的学生而言,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尚不成熟,无法用已成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而趣味美术教育与传统的美术教育不同,在注重艺术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儿童的创造能力,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融合的可行性

趣味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创造力相结合是以当代科学为基础,以创新理念为目标,以美术教育为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幼儿通过制作手工作品和绘画使得左右脑协调发展,同时得到开发。绘画的过程中实现了将逻辑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

人生成长过程中,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当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可以抓住机会,将趣味美术课程融入在儿童教育中,使得他们能够全方面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身心状态,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状态对他们进行手工与绘画方面的指导。在绘画过程中,幼儿按照自身审美特点在脑中构造绘画内容,而后将其落实在画纸上,再选取不同的色彩加入其中,最终完成画作。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幼儿根据需要裁剪出的图案在大脑中构思裁剪的先后顺序以及形状、线条等,最终用相应的工具制作出成品。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是趣味美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其过程均能够使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手脑相结合做出作品,提高创作能力,滋养艺术细胞。

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培养方法

幼儿的绘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进步。涂鸦期是第一阶段,大多数儿童在成长初期会在墙上随意涂鸦,许多家长为了保持墙面清洁经常制止孩子这一行为。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涂鸦是提高孩子艺术、审美能力的初级阶段,他们将涂鸦当做一种愉快的艺术活动,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审美意识。家长不能阻止孩子的天性,也不能一味地任其乱涂乱画,应该科学地引导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在天性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绘画能力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基本图形期,此阶段的儿童对图形逐渐有了基本的认识,也能够用意识控制画笔画出最基本的形状。教师可以让儿童选取喜欢的颜色填充入不同图形中,既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也对儿童的审美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处于这一时期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一定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由基本图形组成的较为复杂的作品让孩子们临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颜色填充,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作品。

第三个阶段为涂绘期,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需要多注意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并要求他们根据所见到的事物或主题创作出新的作品。还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主题内容,如“我的家”,让儿童描绘出自己内心“家”的样子。幼儿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家庭成员组成、家庭内部环境、家庭房屋结构等,将人或事物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

三、实行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融合的具体方法

幼儿趣味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艺品制作和趣味美术欣赏三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小朋友们提供许多新奇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得绘画兴趣有一定的提升;手工艺品的课程相对来说更加有趣,剪纸、折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在趣味美术欣赏这一课程中,教师既可以带领孩子们去艺术色彩较强的地方,仔细感受和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开阔眼界,也可以找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影视作品、绘画作品等,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作品重组法

作品重组法中,重组的内容有构图、色彩以及造型三部分。构图重组是将一副完整的作品中的任务或者景色进行切割,再将其进行分类、重组,最终重新组成一幅新的作品。色彩重组是将作品中原有的颜色擦除,让儿童根据自身审美重新进行颜色填充,刺激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造型重组是将原有物品的各个部位分开,儿童按照其形状、大小、色彩等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作品。在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儿童在发挥灵活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作品的敏感度,激发了创造能力。

(二)模拟启发法

模拟启发法,顾名思义是利用模拟的方式启发儿童的思维。在绘画中,模拟启发法的应用在于保留原作品结构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细节内容进行更改,进而创作出与原作不同的作品。色彩模拟是保留原画作中的基本结构和形状,以原来的色彩作为参考,创作与之不同的新作品。手工艺品制作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并提供基本材料,幼儿根据想象制作出与原作品大体上相似的新作品。

(三)抽象法与合作游戏法

抽象法是指教师利用美术特技方法绘画出抽象的作品,让幼儿观察,进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意识。在趣味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制定一个主体,小组内的成员经过讨论后合作动手完成一个作品,再由教师评选出三组最好的作品,并给予奖励,这便是合作游戏法,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能在共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使儿童内在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共鸣。

四、教育工作者促进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一)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应该对儿童美术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还能够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稳定发展。只有在对趣味美术教育实质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知识与快乐进行完美结合,让孩子们在知识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师的耐心与细心

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这一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教育。由于孩子的天性不同,因此,他们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利用不同方法对儿童进行科学性教导,拥有一定的耐心。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出现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耐心的指导与解答,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

结束语:总而言之,趣味美术教育在当今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它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观,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悉心指导。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趣味美术教育的意义,将这一科学性的内容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静静.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C]. 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2018:326-333.

[2]董翌蓝.浅谈幼儿美术趣味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83.

[3]廖幼群.如何在趣味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237.

论文作者:冼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论文_冼春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