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 湖北省来凤县高级中学 445700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与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时代性突出,更容易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对它的创新改革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并将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使之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发挥创造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02-01
近年来的文综地理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解答类似试题时困难大、得分率低。所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显得特别重要。地理教学的创新目标,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应建立在充足的地理基本知识教育和相应的地理技术应用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上。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使利用学生的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相适应,并能适应社会本身的动态演化。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呢?
一、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美好的人生去创造。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如,在必修二教材“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中,让学生先掌握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产生的条件、特点,再迁移到我国内蒙古的草场畜牧业;从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情况,迁移到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这样,学生学习了一类事物,就能推理出了同类的许多事物。迁移的结果是解决了新问题。总之,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二、多角度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在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从书本及社会实际中发现并提出各类确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则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渗透,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设计一些研究的课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提出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提出针对该区域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我探究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地区存在的资源短缺、环境保护以及交通、城镇规划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发展状况,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来解决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置疑,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可这样导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先进手段,直接观测外部圈层复杂而壮观的现象;可是与‘上天’相比,‘入地’却难以实现。目前,人类能够直接取样,观察地球内部物质的最大深度是10千米,而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地球内部结构是根据什么来探测的呢?地球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用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在学习洋流之后,向学生提出:“我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在讲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之前,向学生提出:“青藏高原是全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为什么气温却不高,”启迪学生思考。学习“水循环和水平衡”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果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正确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发现问题,提出构想,鼓励他们有置疑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这样在教学的各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能够使学生在趣味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唤起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就好像是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激起学生想象思维,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上中国省区时,我作了如下描述:中国像一只雄鸡,日本像雄鸡嘴边的一条虫,如果日本再想侵犯我们中国领土,我们就让雄鸡一口把这条虫吞掉!我再引导:同学们,你们再充分发挥一下想象,我们中国的各省区像什么?怎么记住它们?结果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内蒙古像大草原上的一只大雄鹰,有的说新疆像个牛头、青海像只玉兔……学生的想法是大胆的,具有无限的思维创造力。实践证明,展开想象,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地理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帮助学生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陶冶优秀的品德情操,培养其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由于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投身到大自然当中,仔细观察自然地理中的客观事物或是现象,将课本当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地理勘探中,透过现象探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时发现现实问题,并促进学生进行研究。
对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研究选题、方案设计、开题、实施以及总结等过程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多动手和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独立的试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一定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自主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科学研究的能力。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当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动手操作、观察及讨论过程中,让地理原理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到“生物和土壤”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土壤剖面,取不同层次的图样带回学校实验室做相关的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以及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过程,深入学习土壤的类别、发展变化等,最后再总结实验结果成为实验报告。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通过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境设计、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只进行理论教学,还要将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教学生学会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把握地理学习的规律,提高自己的创新素养和地理综合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01.
[2]张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03-15.
[3]宋克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01.
论文作者:周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