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效机制论文,保持党员先进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借鉴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下大气力建立健全下列三类机制。
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
学习是党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要把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领导带头学、集中办班学、先进典型导学、交流心得互学等做法,运用到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学习培训中,健全学习体系,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一是建立党员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要着重解决经常性和实效性两个问题,防止学习“走过场”。借鉴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要采取定期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党员定期脱产进修制度,规定党员每年读若干本书,定期开好理论学习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辅导讲座;提倡学习与思考并重,个人自学以原原本本读书为主,集中学习以讨论交流为主,提高学习效果。在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等学习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知识结构、能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学习内动力的制度,采用那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学习形式,形成党员人人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要将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的良好学习制度内化为党员个体的行为习惯,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带动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是严格党员学习纪律。要通过构建领导领学、专家讲学、党员述学、群众评学、支部督学的党员理论学习体系,建立健全学习考核、督促、检查、把关等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教育档案,制作机关党员学习教育记录卡,把党员每年参加学习教育、基层实践锻炼以及述学、评学、督学情况收集归档,强化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激发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增强学习效果。
三是强化党员身份教育。通过固化重温入党誓词、颁发党员证、佩戴党徽、挂党员标示牌等活动和形式,不断强化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身份意识,使其进一步树立党员观念和党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作用发挥机制
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党员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的动力,更需要党组织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构建平台。
一是对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要具体化。不少地方党组织对于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往往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抽象化。多数党员觉得这些原则要求离自己很远,因此并不真正关注。而一旦联系每一时期本单位、本地区中心工作,对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党员不仅会认真关注,而且还会努力去做。党组织要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化上下功夫,具体化既要适应党的总体要求,又要切合本单位和党员实际;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搭设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先进性教育中,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开展了诸如“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双联双带工程”、“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不仅督促、激励党员发挥作用,而且也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注重把这类有一定时限化的活动逐步转化为一种稳定的机制。当前最需要建立的就是关心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对于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来说,要在真实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体察民忧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业务工作与民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运用手中的权力具体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通过党员“结对子”帮扶困难群众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的检查评价机制。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健全的、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检查评价机制,因而也就难以对先进的党员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这样,先进党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落后党员就会失去压力和鞭策,因而在党员队伍中难以形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氛围。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党员的岗位特点,科学确立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考核内容,分门别类对党员发挥作用进行量化细化,并把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定挂钩。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制度,让优秀的党员有机会、有舞台参与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创新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和引咎辞职、罢免制度等,使党内优秀分子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同时,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把党员先进性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让党员感受到只要努力去干,优秀并非遥不可及。
四是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真情关怀。在党内,由于有的党员身体状况不好、所在单位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许多党员的生活较为困难,自己想发挥作用却又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要在党内开展帮扶制度,建立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经济、技术、能力“富裕”型党员与老弱病残“发展滞后型”党员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帮助制度,使困难的党员能及时得到组织帮助,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一是要建立党员思想状况分析制度。通过定期分析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向党委(党组)通报情况、当好参谋,切实帮助党员解决问题和困难。二是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找党员谈心谈话一次,在党员遇到重大问题或重大困难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找其谈心。三是要建立走访制度。在党员的生日、入党纪念日、重大传统节日、患病或党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上门走访党员,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制度,是提升党员创造性和自律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是建立党内监督机制。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落实相关监督规定,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完善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确立、决策方案制定、决策过程掌控和决策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防止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逐步做到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决策,及时让有关群体知晓;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及时通知有关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制度,扩大基层党员的知情权,从制度上为发展党内监督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大会,采取党内重大决策征求党员意见、党内重大决策执行结果通报等形式,畅通实行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渠道。
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开门搞教育”的成功做法,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相对固定的群众监督员队伍,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渠道畅通、尊重民意、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的党员监督评价体系,主动听取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建立和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向群众报告思想和汇报工作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的监督网络。
三是建立党支部工作机制。要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建立以保持先进性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及时解决党员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汇报制度,党员应采取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的方式,定期向党组织汇报个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利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