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洪迎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洪迎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56例AMI 合并CS 应用IABP 辅助循环的患者,加强IABP 应用期间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落实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5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42例患者在植入IABP后PCI治疗,9例患者行CABG术,5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治疗。IABP 应用期间发生并发症4 例,其中消化道出血1 例,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各2 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1例。未出现脑出血、下肢缺血或栓塞、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 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确保IABP 安全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IABP 的功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使重危患者度过难关。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通过动脉系统植入球囊导管于主动脉内,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利用IABP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引发有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使主动脉舒张期的增流和收缩期后负荷的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了心肌耗氧量,明显改善了心功能。作为一种血液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状动脉舒张压及缺血心肌的灌注,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减轻室壁张力,升高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提高抢救成功率,给许多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带来了高效的抢救成功率。[1]我院心脏监护室(CCU)2015 年1--12 月对56 例AMI 合并CS 的患者应用IABP 辅助循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行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56例,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60 mmHg且联合两种升压药物治疗难以见效,肺毛细血管楔压>16~18 mmHg且心脏指数<2.0 L/(min·m2)。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35-82 岁,平均61.2岁。其中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广泛前壁心梗43例,下壁心梗4例,下壁+ 右室心梗9例。

1.2 方法 在患者床边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根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球囊反搏导管,将IABP 导管球囊留置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2 cm处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由床边X 线确定Mark位置,球囊导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脉球囊反搏机连接,采用心电图触发模式,同时根据患者主动脉内压力波形,随时调整反搏时相,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压。IABP 术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观察神志、尿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2 结 果

5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42例患者在植入IABP后PCI治疗,9例患者行CABG术,5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治疗。IABP 应用期间发生并发症4 例,其中消化道出血1 例,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各2 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1例。未出现脑出血、下肢缺血或栓塞、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心源性休克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IABP治疗的相关问题,如治疗目的、反搏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语言尽量通俗,以消除他们对IABP治疗的恐怖,取得诊治上的合作,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用IABP过程中需限制探视,要求绝对卧床,肢体制动,患者易烦躁或不配合治疗,应及时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解除疑虑,所以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护理的过程。

3.2 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主诉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有无胸闷胸痛情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若出现胸闷不适、心悸、血压下降等,及时报告医师。

3.3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保持最佳反搏效果 IABP 多采用心电图触发模式。应选择R 波振幅清楚的导联为监护导联,并固定好心电图电极片,防止电极片脱落发生反搏终止。当HR>150次/分或<50次/分时,球囊反搏无效,或RS波波幅<0.5 mV,均不能有效触发球囊周期性启动,出现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纠正。密切观察反搏效果,反搏有效的征兆是循环改善,尿量增多,舒张压和收缩压上升。因此,应准确观察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反搏压波形。反搏前后的压力变化及反搏间压力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反搏疗效和病情变化;动脉收缩压和舒张末压反搏后都较反搏前降低,而平均压上升,说明反搏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3.4 管路护理 导管的通畅是保证IABP球囊泵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班认真交接检查导管,观察导管连接处有无松动,主要观察导管内有无血液反流现象。压力盐水袋的压力不少300mmHg并且每小时冲管道一次,每次连续冲洗时间不少于15 s以保证肝素盐水进入3~5 mL/h,以免导管内形成血栓影响压力监测,误导临床对病情的观察及用药。患者患肢弯曲必须≤45度,防止导管打折影响导管的压力传导。每天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更换鞘管插管处敷料,更换敷料时要防止鞘管或反搏导管移位,影响反搏效果,同时每日行床边胸片,确定气囊导管位置。

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5.1 出血及血肿 由于穿刺引起的血管损伤、气囊机械性刺激及应用肝素等,可发生出血倾向。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及瘀斑,若出现局部血肿,标记血肿范围,以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穿刺伤口、尿液、胃肠道以及颅内有无出血倾向。每天遵医嘱抽取血标本,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如有明显改变及时报告医师。本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1 例,经禁食、制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刺部位渗血、血肿2例,经局部加压包扎后停止,1例患者在使用IABP治疗后3天出现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停用肝素后立即拔除管道,该患者已行PCI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

3.5.2 下肢缺血或栓塞 引起IABP 术后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造成下肢动脉栓塞的原因是术后抗凝不当、IABP 停搏时间过长、下肢活动受限等导致股动脉内血栓形成,可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苍白或水肿等缺血或坏死的表现。针对这些原因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定时冲管,仪器停止工作时要迅速查原因,避免停搏过久(> 30 min)而导致对循环的影响或血栓形成;拔除IABP 导管时应让少量血液从穿刺口处喷出,以冲出可能存在的血栓栓子,防止血栓沉积于股动脉内。同时协助并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主被动运动,每小时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确定搏动处,在皮肤上做好标记,注意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和患者自我感觉情况,做好记录,如发现肢体皮温降低、发绀或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胀痛等,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进行必要的抗凝、溶栓等处理。

3.5.3 感染 IABP 为侵入性治疗,加之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穿刺局部红、肿、化脓,严重者出现败血症。严格无菌操作至关重要。每天更换穿刺处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加强基础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关注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性指标的情况,如果发现感染征象,及时通知医师采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控制其发生。

3.5.4 球囊破裂 为较少见的并发症,但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球囊扩张时压在钙化的主动脉壁上有关,也与导管型号的选择有关。主要表现为充气管道内有血液反流,血液进入球囊形成血凝块,导致IABP 运转异常及拔管困难,球囊破裂后可导致氦气栓塞。因此置管前应根据患者的身高选择合适的气囊导管(一般身高,165 -184 cm 者选择40cc 的气囊,< 165 cm 者选择34cc 的气囊),仔细检查球囊是否漏气;置管时动作轻柔,防止尖锐物触及球囊;术后严密观察反搏泵的工作情况及管道内有无血液回流,当球囊漏气达5 ml 时,反搏泵会发出报警停止工作,反搏波形消失。一旦发现球囊破裂,应立即采取头低足高位,头部降低30°,防止氦气栓进入脑部形成栓塞,并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置。本组患者未出现球囊破裂现象。

3.6 拔管护理 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多巴胺用量<5 μg/(kg·min),且依赖性小,减药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如果平均动脉压>80 mmHg,尿量>1 ml/(kg·min),四肢温暖,末梢循环好,逐渐减少反搏次数,生命体征仍平稳即可拔除球囊导管。拔管前停用肝素抗凝4 -6 h拔管。拔管时应让少量血液从穿刺口处喷出,以冲出可能存在的血栓栓子。拔管后压迫穿刺部位20-30 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8 h,嘱患肢制动24 h,卧床24 h,确保完全止血,同时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4 小 结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死因,也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此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对于高危A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完全地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了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时间,同时可增加冠脉内血流,减少再闭塞率[3]。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加强监测,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确保IABP 安全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IABP 的功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确保IABP安全有效实施,提高治疗效果,使重危患者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钟海,吴惠玉,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79-80

[2]蔡秀华,员凤英,等.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1,11(26):2052-2053

[3]周婷,周莲,等.急性心肌梗死IABP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J].西部医学,2014,26(3):373-377

作者简介:洪迎 性别:女 学历: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 职务:护士 出生年月:1982年1月3日 工作单位:湖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监护室

论文作者:洪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洪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