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云
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式以及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炎琥宁治疗,观察组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感染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加强观察以及治疗分析是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方式的保证,临床治疗中使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应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患者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部分患者伴有发生症状,如果患病后不及时诊断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式以及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10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5±0.64)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0.89)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0个月-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0.26)岁。患者病程在1d-12d之间,平均病程为(4.32±0.6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诊断方法
患者在就诊后根据诊断手足口病的有关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病情。经观察发现,60例患者手足口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病症较轻的患者无明显痛感、痒感,主要分布部位为手心、小腿、膝部、口腔等部位。60例患者中出现口腔病变的患者为1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溃疡、水泡、吞咽困难等。临床治疗中为将患者病情确诊、减少误诊率,均为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炎琥宁(生产厂家:黑龙江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04)10mg加入浓度为5%的100ml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1d,连续治疗10d。
1.3.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炎琥宁使用方式同对照组,使用标准为80000IU/kg,1次/1d。
1.4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烧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感染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出院之前我们对使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后发现,使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感染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手部、足部以及口腔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以及疱疹溃烂后形成溃疡。相关研究发现,引发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有20余种,其中主要病毒为EV71、Cox A16病毒[3]。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为粪便、唾液等,主要发病季节为夏秋时节,潜伏期在2-7d之间。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时确诊并对患者加强治疗非常必要。
炎琥宁是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在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抗感染、清热功能,但是仅使用炎琥宁治疗使患者的好转周期较长,临床疗效不佳。干扰素在临床治疗中有良好广谱抗病功能,可对患者身体各项免疫功能及时调节,使诱导细胞出现抗病毒蛋白,预防病毒继续繁殖,在临床治疗中联合炎琥宁治疗有良好疗效。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感染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加强观察以及治疗分析是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方式的保证,临床治疗中使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应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党双锁,贾晓黎.陕西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04(05):442-445.
[2]林创兴,林广裕,冯晶,等.中医温病学“防传变”理论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1(01):45-47.
[3]杨骏,储浩然,程红亮,等.点灸为主结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04(030:286-288.
论文作者:王艳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干扰素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