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1998年世界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政治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连锁反应,日本经济全面恶化,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拉丁美洲经济受到冲击,美国、欧洲股市大起大落。1998年的世界政治,笼罩在世界经济动荡起伏的影响之下。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必然给世纪末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亚洲金融危机拨乱东亚政治棋盘,也使南亚的经济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东亚
自1997年7月起,世界经济的艳阳天浮来一袭阴影。 起自泰国的货币危机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到韩国和马来西亚,接着在印度尼西亚登陆。所到之处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公司倒闭,国民财富顷刻间丧失大半。曾被誉为“亚洲雄风”的东亚经济一下子丧失了往日的活力。起初,东亚经济的风云突变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应有的重视,欧洲事不关己,美国隔岸观火,私下甚至有一种目睹竞争对手跌落的快慰。对东亚经济起飞早就心存疑义的西方学者立即撰文论证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说权威政治下的市场必然引起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扭曲,政府、企业、金融业关系不正常,从而必然导致危机,结论是亚洲必须对自己整个上层建筑连同意识形态进行改造。然而时隔不久,西方学者不得不从全球资本主义本身寻找危机根源,1998年年初由于日元贬值,亚洲开始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半个世界。
陷入危机中的亚洲国家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金融救援,但同时也不得不吞下该组织开出的一副苦药:关闭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和大垄断公司,政府退出一些经济部门,紧缩货币,开放市场。这不仅意味着接受援助的亚洲国家必须按西方价值观念改造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而且意味着外国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控制强化,甚至意味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主权丧失。这必然触动这些国家各个方面的既得利益,加剧被经济高速发展掩盖着的社会矛盾。亚洲政治的棋盘被金融危机拨乱了。
泰国出现政府更迭,马来西亚产生政局动荡,政治强人马哈蒂尔和他的接班人安瓦尔反目为仇,安瓦尔的支持者接连数日上街游行,与军警发生冲突。印度尼西亚出现了1965年以来最剧烈的政治动荡,掌权33年之久的独裁者苏哈托被迫下台。然而愤怒的群众要求清算苏哈托家族33年来侵吞的大量国家财产,继任总统哈比比面对强大压力不得不一退再退。此时危机已毁掉印尼大半国民财富,饥民怒民如干柴烈火。印尼军方为转移群众注意力,进而乱中夺权,卑鄙地煽动印尼人对印尼华人的仇恨,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有组织强暴大批华人妇女的事件。如同1965年一样,曾为印尼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印尼华人再次成为印尼政治动乱的替罪羊。不管印尼新总统哈比比怎样解释,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形象都被蒙上永远洗不掉的耻辱。一个容忍如此残忍兽行的国家是很难不被历史惩罚的,华人大量逃离势必严重动摇印尼的经济基础,大量抽逃的华资和外资将带走印尼经济近期内复苏的希望。
东亚经济危机使南亚经济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东亚,也使南亚大国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愿望更加急不可耐。1998年5月, 刚刚上台的印度人民党为获议会稳定多数,不惜诉诸民族沙文主义,居然逆国际潮流而动,接连进行核试爆,并口出狂言,威胁邻国巴基斯坦,甚至无端攻击中国。巴基斯坦这个印度的姐妹国和老对头毫不示弱,立即以核试爆回敬。印度的本意是通过显示核能力提高印度的国际威望,抵消中国因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负责态度而日益升腾的国际威望,其结果却适得其反。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对亚洲安全的作用反而更加重要。
二、在金融动荡和经济变弱的风雨飘摇中,美国深感“高处不胜寒”
过去的三年中,美国经济增长尤为迅速,美国对世界的影响也达到了战后以来的最高点。
美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影响力的增强点燃了美国人久久隐伏的清教徒式的意识形态狂热。这一方面表现在美国对外政策上的以我为中心,另一方面表现在国内政治保守思想的回潮。美国在国际问题上一向用自己的价值观念衡量一切,评判一切。1998年2月底, 以巴特勒为首的联合国特委会宣称由于伊拉克方面的不合作,特委会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已无法进行。美国立即调兵谴将,准备对伊拉克动武。2月, 科索沃冲突加剧,美国主导的北约当即扬言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并且磨刀霍霍,步步紧逼,迫使南斯拉夫从科索沃撤军。众所周知,科索沃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科索沃问题归根到底是南斯拉夫的内政。冷战后一个重要的动向是西方以人权为理由向传统的国家主权观提出挑战,10月20日英国逮捕前往英国治病的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北约扬言在科索沃动武,则是这一动向的典型表现。
在国内,美国清教徒式的意识形态狂热表现为保守思想回潮,克林顿性丑闻在这一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加上党派因素,被炒成美国国内政治的头等大事,克林顿也因此被搞得狼狈不堪,面临被弹劾的恶运。实际上克林顿从1992年上台执政以来,就一直被各种各样的丑闻缠身,什么“白水门”、琼斯案、莱温斯基案等等,美国总统不得不一边打官司,一边处理国家大事。为付律师费,克林顿目前已欠债数百万美元。这是美国政治独有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克林顿上任以来被公认为是能干的、称职的总统,另一方面他又总处在司法和道德的漩涡中。
美国的清教徒式的意识形态狂热还使美国对其它的文明和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戒心,这是美国在主导中东和平进程中有意无意的偏向以色列的最深层原因。由此,美国成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信徒眼中的“魔鬼撒旦”,而这种以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为其表现形式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是在伊斯兰世界失败的绝望中兴起的,于是美国成为全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目标。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和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被炸,两起爆炸案共造成200人死亡,5000 多人受伤,一个名叫“伊斯兰圣地解放军”的组织声称对上述两起爆炸负责。这只是近10年来数十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中最新的两件。美国立即施以报复,轰炸了苏丹和阿富汗两处被怀疑为恐怖分子据点的设施。俄罗斯立即指责美国人开了“想炸谁就炸谁的危险的先例。”然而,谁能肯定美国的报复不会召来更大范围的恐怖行动。
冷战后美国一心想独自领导世界,却发觉世界并不那么容易领导。中东和平进程难以推动,独立封锁古巴、伊朗和利比亚的努力遭到欧盟的坚决反对;当初为遏制伊朗而向塔利班提供援助,没想到塔利班是比伊朗毫不逊色的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炸毁美国驻肯尼亚、坦桑尼亚使馆的后台老板本·拉丹就是塔利班的密友;向俄罗斯提供帮助,指望它成为一个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然而美国的热望撞上了俄罗斯现实的冰山,俄罗斯政局的发展越来越不受美国影响。几年来,反美声浪来自四面八方。美国人终于感到“高处不胜寒”。一位高级官员告诫说,美国要学会谦虚。
美国的影响大部分源于美国经济。然而美国经济不可能永远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敏感的经济学者已经看到美国经济在“冒泡”,悲观的经济学者断言说美国的景气即将结束。无论如何在一个多极世界中,“独一无二的领导”是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
三、屋漏偏逢连阴雨,经济连年下滑的俄罗斯又遭到金融危机浩劫,政治上进入一个多事之秋
1998年年初,当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向四面八方蔓延时,俄罗斯这样的既不成熟又不设防的市场是最容易感染的,结果以稳健著称的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成了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于1998年5 月被叶利钦总统解除了职务,令全世界大吃一惊,更令世界吃惊的是叶利钦随后任命年仅35岁的基里延科作总理,后者调来中央担任部长仅仅一个月,在全国默默无闻。俄罗斯国家杜马两次否决基里延科的任命,叶利钦又提出第三次建议,并且以沙皇般的口吻威胁说:再否决就解散议会。基里延科的任命终于在第三次表决时被国家杜马通过,但许多议员都有被强奸的感觉。
仅仅5个月后,叶利钦又一次故伎重施,突然罢免基里延科, 任命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接替他的职务。这一次议会不再屈服,坚决拒绝批准切尔诺梅尔金的任命。叶利钦此次却没有发出解散议会的威胁,因为情况已经发生变化,随着危机加深,卢布暴跌,人民生活急剧下降,叶利钦的威信一落千丈,已经失去了专横的底气。他只好屈尊与议会协商,推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前外长普里马科夫为新总理。在议会的支持下,前苏联计委主任马斯柳科夫和银行负责人格拉先科成为普里马科夫的左右手。他们是戈尔巴乔夫的老班底。历史在这里似乎是转了一个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新政府的经济改革方案,将采用戈尔巴乔夫时代的一些做法,加强宏观控制,7 年来学习西方的经济政革试验至少暂告一段落。
7年来,俄罗斯政局跌荡起伏,险象环生,悬念重重, 其谜底就在于俄罗斯经济始终摆脱不了颓势。这个前世界超级大国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后似乎就迷失了方向,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西方经济大师的济世良方对它全然无效。7 年前叶利钦曾作为毁掉前苏联极权体制的英雄受到普遍拥戴,7 年后的今天人们却因为他将俄罗斯带上一条看不见光明的痛苦的隧道而要他下台。虽然叶利钦提出“三不”政策,即不辞职,不解散议会,也不竞选2000年俄罗斯总统,但他在政治上已成为昨日黄花。
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列车有其自己特定的轨道,完全脱离旧有的轨道,势必造成混乱和停滞,而清理这种混乱,则需付出沉重代价。然而俄罗斯这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偏偏喜爱这样剧烈的社会变动,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社会动乱使斯大林主义应运而生,这一次的动荡将出现什么?无论如何,俄罗斯政治已进入多事之秋。
四、几年来一直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1998年8 月全面恶化,政坛分化组合加剧。金权政治和泡沫经济结合是日本深陷危机的根源
80年代蒸蒸日上的日本经济,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萎靡不振,政坛也随之动荡起伏,陷日本于双重危机之中。1996年初上台执政的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时获普遍支持,被视为日本经济复兴的希望,1998年7月却因自民党在中期选举中惨败而黯然下台。 正当日本各个政党激烈争夺首相职务之时,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波登陆日本,日本经济从8月起全面恶化。 而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恰恰源自日元贬值,日本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但日元贬值带来的好处很快被股份下跌带来的内需低迷所抵消,还受到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本来就不高的国际威信再次遭到贬损。
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不但没表现出大国应有的责任心,反而暴露出自私狭隘的本性。中国的表现恰恰相反,宁肯自己受损失,坚持不让人民币贬值,更反衬出日本缺乏大国风度。从80年代以来一直努力争当世界大国的日本不知是否对自己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后悔,不管怎样,通过这次危机,日本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
走出双重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是日本的当务之急。几年来,走马灯般变幻的日本各届政府都对此许下动听的诺言,却都功败垂成。以至于国际舆论纷纷议论:日本究竟怎么了?
90年代初同时在日本发生的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决非偶然,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堪称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金融复合型危机。目前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日本欲摆脱危机,首先应正视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60~80年代骄人的日本经济奇迹,并不完全出于日本民族的优秀素质,更不能证明日本找到了优于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考虑对日本经济的刻意扶植,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加上日本民族在逆境中无人可比的韧性,共同缔造了一个在二战废墟上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从60~80年代,日本由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得以超速度发展,用短得多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所走的道路。然而正是由于忙于追赶欧美国家,发展速度太快,因而也失去了发展的均衡。日本的上层建筑来不及打扫历史的积垢,不得不扭曲变形以适应飞速变化的经济基础。日本在民主建设方面欠债太多,二战后日本虽然建立了类似英国的议会民主体制,但在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方面与英国均不能相比。自民党一党统治达38年,其间政府更迭、首相轮换全凭自民党内“大佬”幕后操作,经济体制极具封闭性,金融体制黑幕重重。日本政治家不仅精通“权力学”,善搞派系斗争,而且与金融家、企业家互相勾结,前者以权换钱,后者以钱换权,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金权政治网络。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是日本经济冒泡和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实质上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而且自民党选举败北,政局动荡,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又一次惩罚。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智慧勤奋的日本民族表面谦恭,骨子里傲慢,拒不肯向曾被它侵略过的亚洲邻国真心认罪,这正是日本文化的狭隘之处,也是日本再创辉煌的障碍。一个得不到其邻国真正谅解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如果说90年代以前日本是一个跛足的大国,那么90年代后由于长期跛足,较为粗壮的那一条腿(经济)必然受到影响,变得不那么粗壮,甚至萎缩下去。近来读报看到日本学者撰文说中国是日本潜在的对手,理由是中国多方面敲打日本和挤压日本,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其实日本主要的敌人正是日本人自己。在经济成就面前忘乎所以,对政治体制改革缺少紧迫感,对日本文化中导致法西斯主义的糟粕不能认真反思,所有这些,阻碍日本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五、远离亚洲金融危机的西欧经济回升势头强劲。货币联盟在加紧筹备之中。德国大选结果预示着欧洲一体化将加速发展
1998年自第二季度以来,西欧经济出现强劲的回升势头,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欧洲政治向左转,一体化进程稳步前进。除了股市短时间动荡,亚洲金融危机似乎未对西欧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德国大选普遍引起重视,科尔下台和施罗德当选似乎证实了欧洲一股新潮流的到来——欧洲政治向左转。在德国大选之前,英国、意大利都已是左翼政党掌权,法国则实现了新一轮左右共治。而就在几年之前整个欧洲似乎都是保守党得势,左派政党大多沦为在野党。
在保守政党掌权的那几年中,不同程度地削减了庞大的社会福利补贴。因为越来越沉重的社会福利支出使西欧经济不堪重负,造成生产力成本过高,生产效益低下。在削减补贴的同时,保守政党还实行没有社会补贴的自由贸易政策,其结果是欧洲社会保障体系遭到破坏,许多欧洲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这种局面促成了社民党重返执政地位的潮流。
美刊评论说,鉴于德国在欧洲的经济主宰地位,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胜利将彻底改变欧洲政策的撒切尔化和全球经济的改革形势,有助于最终消除纳粹在德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避免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萧条。因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较之科尔的基督教民主党更主张德国融入欧洲,而不赞成德国建成单一民族国家,主张德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多文化社会。
欧洲经济增长强劲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向深入发展,1998年5月初,欧盟召开首脑会议,会议结果基本上排除了启动欧元的政策的、技术的、机制的障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启动欧元势必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随着世界三大经济之一的东亚经济陷入低迷,欧洲联盟的地位将更加凸现出来。欧元将进一步扫除欧盟经济发展的内部障碍,并且加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成为真正能与美元抗衡的经济力量。
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突破性进展是1998年世界政治的亮点,也为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亚洲金融危机是全球化的副产品。全球化潮流既带来光明与希望,也带来问题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源自资本主义本质的一种趋势,90年代以来它呈不可阻挡之势一浪接一浪地向世界各地推进。这一方面是由于冷战结束为它扫清了意识形态的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革命为它插上物质的技术的翅膀,全球化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锋,近年来国际金融特别活跃,全球股市规模扩大,联系加强,点击一下鼠标金钱和资本便可以在全球各地流动。资本全球化使资本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最佳投资条件,以获得最高效益,因而给富裕的发达国家带来新的机会,也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于是外资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西方从资本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脚步声中看到民主制度及自由市场普及全球的理想远景,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资本全球化来实现几代人的强国梦。
然而与希望俱来的是问题和挑战。资本唯利是图的本质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输出资本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唯一的价值目标是盈利,而不是投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90年代之后,大量外国资本涌入穷国,其中有些纯属投机。这样,当被投资国的经济或政治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投机资本立刻大量抽逃,引起国际资本逆向流动,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由巨大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支配的世界经济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平等的。资本全球化并不能消除这种不平等,某种意义上甚至能加剧这种不平等。尽管它使少数人富有,却使大多数人更加贫困。成熟的市场对不成熟的市场的侵略性和掠夺性,也因全球化加剧而表现得更加充分。这使国际社会南北东西对立的几堵墙再现,世界和平受到威胁。在东南亚和俄罗斯已经有一股明显的反西方(主要是反美)情绪,马哈蒂尔因大骂西方掠夺了马来西亚而被许多国民视为英雄,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落入西方挖好的陷阱所致的学者也日渐增多。俄罗斯对北约扬言对南斯拉夫动武的反应异常强烈,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对西方的怨恨和不信任。“美俄蜜月”已随着叶利钦的失势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南方穷国由于一直被战争、冲突的恶魔困扰,成了被资本全球化遗忘的角落。1998年约有10场战争正在黑非洲进行,受影响者达数百万人。中非大国扎伊尔的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4年前造成大湖地区近100万人丧生的屠杀事件的继续,因为导致冲突和战争的原因都是由于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矛盾。其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冲突包含了近年来困扰非洲的军事冲突的许多典型特点:两派或更多派别争夺国家权力的内战,有时背后还有第三国的支持。争权夺利双方的目标是财富,特别是对国家石油和钻石等开采的控制权。利比利亚的冲突、塞拉利昂的内战和几内亚比绍的冲突原因也大致相同。非洲之角两个最贫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利亚之间的战争则是为争夺领土,苏丹和阿尔及利亚的武装冲突则是由于宗教原因。为应付冲突和战争,各国都保持着很高的军费,都是欧洲和东方国家武器的主要进口国。密集的武器装备已使非洲成为一触即爆的火药桶。
指望全球化能消除世界上的贫富差距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带有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性质。发展中国家只有超速度发展才能改变自己在全球化潮流中的不利地位,一个民族只有认清形势,专注发展,才能在全球化潮流中自立于强国之林。
标签: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全球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