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开发区新优势_南通开发区论文

重塑开发区新优势_南通开发区论文

重塑开发区新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发区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得改革开放之先风,占区位、政策、母城经济等方面之优势,经过15年创新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带、所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通开发区)为例,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占全市6%, 销售收入占市区15%左右;从10万元创业起家,到1998年实现财政收入近两亿元;出口创汇占全市17%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三分之一强。在全市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创汇、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陆续出台,南通开发区先行开放的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势逐步弱化。随着我国加入WOT 进程加快,南通开发区又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重塑南通开发区新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以适应跨世纪竞争的需要,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三点浅见:

关于产业定位。要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中正确产业定位,形成有开发区独特科技优势的工业新高地

产业定位是开发区定位的重要方面。一是因为开发区是新技术、新产业的增长点,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对老城区和周边地区产生带动辐射作用。二是因为就某一个开发区而言,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产业上都取得富有成效的长进。它必须集中优势,发展某一个或某几个产业,培植拳头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三是因为以工业为主体的南通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精细化工、现代化纤、电子信息等企业群。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外向化的要求,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提升和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势在必行。鉴此,南通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似应提出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现代国际加工工业为基础,产业协调发展,功能综合配套,具有独特科技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高地。在南通开发区产业定位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目标相衔接。在全市新一轮工业结构调整中,南通开发区应起到“窗口”和“领头羊”的作用。第二,把办好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重中之重。经批准,1991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定址于南通开发区内。要发挥两个开发区集于一身的优势,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主动接受浦东辐射,继续选择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民族高科技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新技术领域,通过跟踪和创新,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进而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产业基地,以保持和提高南通开发区的先进生产力水平。第三,对高科技产业合资项目要合理布局。近年来,南通引进和储备了一批高水平项目,但由于外商投资增势减弱,不同层次开发区之间降价竞争日益激烈,造成个别合资项目布局欠妥。市有关部门要引导各层次开发区从全局和长远着眼,冲破行政区划的地域壁垒和利益屏障,避免开发区大战。同时,组织专家及权威人士参与多层次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参与重大外资项目的布局论证。

关于项目载体。要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内外两个扇面,在培植项目载体上下功夫

项目是开发区的灵魂和生命,企业是招商引资兴办项目的载体。现在市区特别是开发区碰到的问题是,“老外”来了,除自带项目独资办企业外,可供“相亲”的有吸引力的内资企业并不多。项目载体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突出矛盾。过去15年,开发区偏重于把国外的生产要素吸引进来,以国外要素进区带动国内要素进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从现在开始的下一阶段内,能否将内外并举、以外促内调整为内外并重、以内引外,在绝不放松吸引国外生产要素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国内生产要素吸引进来,并以此带动国外要素更多地到南通开发区来。这不仅可行,而且将是更为根本、更为长久的做法。深圳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港资、台资、外资的进入,是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国内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流入、集聚在市场竞争原则下的创业活动,是第二推动力和根本推动力。纵观沿海各地的经济发展,凡有大量移民迁入的,经济发展就强劲,反之,则较脆弱。此外,老城区及周边地区的腹地除了有人员可以流出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进入南通开发区获取新的环境、新的空间。这种资产的整体流动与组合,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培植和引入项目载体入手,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进而带动整个开发区的建设,这不仅是南通开发区单方面的需要和责任,也是全市各级工业主管部门、经济综合部门的共同需要和责任。一定要克服“两张皮”现象和“孤岛式”开发倾向,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真正做到打开内外两扇大门招商引资,共建共用开发区。

解决项目载体的瓶颈制约,可以采用多种渠道:

首先,努力办好现有三资企业树样子,争取外商增资扩股。这是最现实最重要的途径。特别对原规划上二期、三期工程的合资项目,一定要搞好服务配套,促其实施。

其次,借鉴市化学医药工业局与南通开发区联姻的经验,促使老城区企业进区利用外资重组资产。市化学医药工业局挖掘南通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利用南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1993年促使所属南通石化总公司与中国化工供销总公司、香港华达有限公司组成南通华洋化工有限公司。1997年又增资扩股为江苏大华洋集团有限公司,很快使南通开发区的这一化工小区成为投资热土,引起世界上一些著名化工公司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促使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南通醋酸化工厂等老城区骨干企业进区,招来英、美、日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跨国公司来区相继落户。这种做法,是新时期又一种形式的筑巢引凤。

第三,利用开发区的特殊体制和政策,鼓励周边县(市)区乃至苏北地区、长江中上游的知名企业落户。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强与上市公司的联系,争取进区,以增强开发区利用外资的吸引力。

第四,制定切实可行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南通开发区(包括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前沿,应将知识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专门班子,制订更为优惠的政策,加强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招商力度,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发展信息软件、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市里要抓紧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在投向上尽量向南通开发区倾斜。

关于人气商气。要以新高地建设带动新城区建设,把南通开发区人气商气搞旺

虽然南通市新城区建设规划不包括南通开发区在内,但从南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来看,远不止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和辐射周边地区两种功能,应该鲜明地提出建成设施完善的新城区目标。从南通开发区的现状看,目前人流量、物流量还不大,缺少商业气氛,似乎还没有完全跳出加工区的框框。这里除了与当初选址有关外,主要是以后开发区的建设离功能完善的新城区要求还有差距。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要继续致力改善环境,把工业新高地建设好。国内外经验表明:所谓城市化,说到底就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大幅上升并占国民主体的过程。其重要特征是以工业化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的集聚过程,也就是现代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以项目为龙头,建设工业新高地,这是新城区建设的核心。二要加快人才流动,靠新机制吸引人、留住人。要制订和完善与新城区建设相适应的土地开发政策、农民政策、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政策、科技合作政策、吸引区外集团(公司)进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工业项目迁入开发区等政策。这些相关政策的着眼点就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区。三要因势办好“三产”,形成“小社会”氛围。这样,既可以使南通开发区的商业服务功能得到配套强化,又可以部分解决遗留下来的农民工问题。需要提及的是,开发区内应及早创造条件兴办学校,既解决优秀人才进区子女入学问题,又能推动教育产业化。相信上述措施的采取以及多种功能的不断配套完善,南通开发区的人气商气定会越来越旺。人气旺,则区气盛。

标签:;  ;  

重塑开发区新优势_南通开发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