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好礼——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放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这虽是着眼于全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但对较发达地区而言,无疑是提出了十分现实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人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相对于其他地区,则应当有更高程度的精神文明水平。用古代的思想家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富而好礼”。富,就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足;好,就是去追求;礼,不妨看作人类的文化与道德方面的精神需求。那么,较发达地区应该从何入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才能做到“富而好礼”,而不致堕入“为富不仁”的歧途,本文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投入
精神文明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最终要表现为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与境界的不断提高。但精神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正如人的思想必须依赖大脑一样,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离不开众多的物质载体。物质载体对于精神文明而言不只是起被动的承担作用,它反过来也起促进的作用。它一方面表现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物化的记录,另一方面又成为人类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必需借助的物质手段。这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无限的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物质载体是这一“物质—精神—物质”链条中的必要环节。为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应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强化这一环节。然而,在历史上却存在着一种似乎可以不依赖物质载体,纯粹靠冥思苦想,静坐悟道以提升精神境界的做法。这是一种脱离物质的“从精神到精神”的过程,对于个人修养而言也许有一定效果,其实在的状况和机理当然可以研究。但可以肯定,对于整个社会以至全人类而言,决不是一个建设精神文明的有效办法。因此,对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在于加大对物质载体的经济投入。而具体落实应注意到下列内容:
首先,应加大对改善人文环境的投入。兴办教育是促进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较发达地区应该创办条件优越,包括具有一流的校舍,设备、师资和充裕经费的各类学校,尤其是应争取创办一流的大学;创造条件开办各种科研院所以推动学术的繁荣;兴建大型图书馆和博物院等,因为这些正体现人类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创造,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他如保护革命遗址、维修文化古迹,兴建爱国主义基地等均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优先考虑。再如随经济进一步发展不断改善通讯、出版、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等设施条件亦势所必行。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首先考虑以上这些方面的经济投入,而是不是热衷于搞豪华宾馆、夜总会,跑马场,等等,这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扎扎实实、稳步前进。
其次,必须下决心增加对改造自然环境、保护自然景观、风光的投入。为什么改造自然环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呢?首先,对故乡、故国、故园的山水、土地,一草一木的依恋,是人类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个重要来源,破坏家乡自然环境很难算得上爱国。另外,对自然美的观照与欣赏往往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之摆脱鄙俗的情趣。例如面对雄伟的峡谷,奔腾的江河,或是千年古树,百丈飞泉,当此之际,历史沧桑之感及生命超脱意识往往油然而生,成为精神超越、道德升华的契机。人类的一些恶德如自私、嫉妒、残酷、权势欲、自大狂等等,在对大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有时会得到消溶。改造自然环境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意义,就是维护生态,这是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所承担的道义责任,是新时代重要的精神文明的内容。过去人类曾经无限制地砍伐过森林,大规模地残杀过野生动物,向江河湖海中排污放毒……,如果因这些过错已经招致自然的报复,那么,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应有勇气向大自然认错,拿出行动来弥补以往的过失。
最后,尽可能地向落后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支援,也是较发达地区应尽的义务。富裕了,能够支援别人,帮助别人以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表现,就是“富而好礼”。当然,支援落后地区,还有更积极的作用。任何地区均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处在不断地与周围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的交往联系之中。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显示,交流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交流各方长期维持较大差距,势必使交流受到限制。这就像电话通讯一样,如果只有一方配备了电话设备是无法通话的。其结果是彼此都受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支援落后地区也是为了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制订多层次的行为规范
当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等一般理论问题,可以说得到了全面的认同。当人们在精神文明的理念上有了认同之后,很自然地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准则来加以表达,否则理念会成为空洞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儒家,在推行其政治理念会就十分重视制订相应配套的行为规范——礼。在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儒家的“礼”治,在同期的世界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成为文明典范。当然在其他一些古代文明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既丰富又明确的行为准则的典章条文,对其国家的稳定、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较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前列,要率先制订多层次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尽管具体内容还须不断探索与总结,但多层次性与切实可行性应是最一般的要求。对于前者,既应有普遍性的面对所有人的规范要求,如“公民读本”之类,也应该有适应具体对象或一定区域范围的规范要求,比如以年龄段划分的“童规”,在行业内部实行的“行规”,以卫生为目标的“卫生公约”,以规范家庭内部文明行为的“五好家庭标准”,规范城市居民行为的“市民守则”等等。但我们以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党、政领导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很难想象,在一个地区,如果众多党员干部无视党章,不遵守“准则”,却要求群众遵守各类规章制度而能取得好的结果的。所谓切实可行性,我们以为主要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规范,不搞形式主义和过分超前的规定。文明的理念如没有文明的规范加以表达将变成空洞的东西,而文明的规范如果不能真正的执行,弄虚作假,也达不到应有的功效,应当坚决反对。历史上的儒家在这方面也有过深刻的教训。比如假孝子用巴豆涂脸,把脸搞得腊黄,以显示哀伤过度的孝行。心中既无孝的意念又想博得孝的名声,只好弄虚作假。所以我们今天在考虑制订任何一项行为规范时都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理念出发,最终形成表里一致的相应配套的系统,这是我们从历史上所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三、搞好文化的继承、交流、吸收与创新
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首要的或者说最直观的表现就在其文化发展水平上。文化需要长期的涵养、蕴蓄、积淀才能形成特色,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民族,可以见到经济上的暴发户,却绝对不存在文化上的暴发户。可以短时期造就摩天大楼,却造不出一株千年古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千年古树”。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任何忽视历史继承性甚至糟塌、丑化传统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强调文化的继承,并不等于完全同意国粹派的观点,似乎一切都是古已有之,“万物皆备于我”了。而是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与外部文化进行积极交流,吸收其有价值的因素,以丰富自身。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必仰赖于不抱偏见的交流与吸收。另外,文化必须创新,力忌陈腐,这与继承传统也并不矛盾。真正的创新是在有扎实的传统底蕴的基础上求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不是不顾继承地随心所欲。在较发达地区,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自然就会不断增加,其文化品味与欣赏水准也就水涨船高,因此,搞好文化的继承、交流、吸收与创新对于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文化建设中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人们的年龄、知识结构、个性喜好、生活经历等诸多差异,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有一个众多流派、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当然,我们要积极引导,要明确无误地倡导支持以真善美为追求目标的社会主义高雅文化,也就是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的文化;我们也不反对那些能满足群众的“新、奇、乐”要求的所谓“俗”文化;我们明确反对的是那些宣扬“假、恶、丑”的腐朽、堕落文化,而不管它是来自资本主义,还是封建主义。
四、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广大干部与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是集体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为保持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势头,共同创造民主的氛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民主原则的运用,民主精神的发扬,体现出人的一种道德境界,是干部和群众精神文明状况的标志。我们这里所说的民主,是和专制相对的概念,在极大程度上是指日常社会生活中,服从大多数人的意志,尊重他人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以及尊重别人为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益。也许我们对别人的言论、行为有时听不顺、看不惯,但是如果他并未因此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就没有理由歧视他、压制他,如果我们想改变他,最好的办法是与他商量与探讨,求得一种更合乎理性、接近真理的结果。其它如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等,这些都是民主的内容。一旦干部与群众在这些方面形成了共识,那么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很快就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了。
竞争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动力。一个地区或企业缺乏竞争机制,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涟漪,就会变得暮气沉沉。然而竞争只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竞争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由于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放弃竞争,那样只会复归到平均主义共同贫困的时代;但是,也要重视克服竞争的消极作用,消除人们之间不和睦的现象。在这方面,就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谐原则。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崇高的美德(见《论语·雍也》)。他还倡导礼,他的学生有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而用“礼”来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做到“礼让”、“谦和”,也就是宽容。即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在人与人相处交往中相互尊重和谅解,在待人接物时注意谦逊、和气。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进一步得出一个非常正确的论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可见,宽容、和谐精神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激烈的竞争会引起新的矛盾乃至导致局部性的社会动荡,并非不可能,倡导宽容、和谐的道德精神,有助于使因竞争而引起的激化了的矛盾趋于缓和。一个地区(国家亦如此)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前景如何,与其内部环境是否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宽容、团结,经济发展才能具备良好的人文条件。倡导民主、宽容、和谐的精神,不但能使人们消除因竞争带来的诸种苦闷、烦恼,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交流、产生共鸣,从而精诚团结,共奔小康。相反,人们若被各种大大小小的纠葛所缠绕,势必分散精力,耗费时间,从而丧失掉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的大好时机,那将影响这个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因而,创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五、提升国民道德境界和情操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培养整个国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情操,这与“大同世界”的理想密切相关。《礼记》提出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成为一切憧憬着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幻想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和互助的关系,不满意于封建专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人们的共同旗帜。当然,这种“大同世界”含有乌托邦的成分,但其中许多合理的因素却是延续久远的。我们所向往的“大同世界”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之上的共产主义,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诸多因素中,不仅要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充分涌流,而且还要求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全民的道德呈现新的风貌。我们现阶段离这个宏伟的目标还很遥远,但现在所从事的一切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通向“大同世界”作物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准备。
经济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要更上一层楼,还必须注意塑造理想人格。古代思想家倡导的理想人格是完美的圣人,他们曾树立过许多榜样让人们效法。作为完善人格象征的圣人,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有超凡脱俗的忘我无私的高尚情操。圣人不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的。每个人只要向圣人学习,躬行践履,就可以接近乃至达到圣人的境界。当然,要达到圣人那样道德完美的人格境界,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象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雷锋、焦裕禄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孔繁森、徐虎、吴天祥等,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国家和民族的壮丽事业,在实践中铸造自己的灵魂,不断提升道德理想和情操,达到完美的理想人格的。他们的模范事迹对于普遍地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具有启迪意义。
六、克服消极因素,避免踏入误区
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普遍的富裕起来了,有的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并不能意味着人们道德情操也达到完美的境界。因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在某些情况下,物质方面的富有还会掩盖着精神生活方面的缺陷。因而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这种不协调现象,避免精神文明建设可能陷入的误区。
首先,要抵制享乐主义。一般说来,取得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胜利之后,人们易于产生一种满足的心理,从而放松自己的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贪图安逸,寻求享乐。我们不赞同那种喝生水、吃粗饭、曲肱而卧的苦行僧式的禁欲主义,而是要注意不断地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使它们更丰富起来。然而在努力改善生活的同时,又要防止放弃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奉献精神。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社会由于长期产品匮乏,有些富裕者往往会从吃喝玩乐开始一步一步地通向奢靡。又有一些人片面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将高消费和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新时尚和富有的标志。这种现象既不符合当前我们的国情,又与传统的勤俭朴实、艰苦奋斗的美德相悖,这是需要加以克服的不良倾向。
其次,要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金观视。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里,货币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成为衡量贫穷或富有的尺度。由此会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从而把货币看成神一样,把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亲密关系视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伟大的理想,雄伟的抱负、高尚的人格、忠贞的爱情、赤诚的友谊等,淹没在利己主义的污水中,使它们蒙上一层铜臭。人从金钱的主人蜕变成金钱的奴隶。对于这种已经泛起的拜金主义沉渣,不能丧失应有的警惕,否则,拜金主义将冲塌精神文明的大堤,使物质文明建设因失去精神支柱而步入歧途。
第三,要警惕封建迷信思想复活。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富裕起来,是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指引。然而,由于几千年封建迷信思想的余毒尚未肃清,一些缺乏唯物主义基本常识的人,把富裕的成果看成是神的恩赐,由此便诱发出封建迷信思想。有些富裕的地方,以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或者是以发掘、再现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名,兴建各式各样的鬼城冥宫;有的不惜耗费大量资金修葺旧庙,兴建新庙,使大大小小的寺庙越来越多,庙里终日香雾缭绕,钟声悠扬,前往烧香叩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这种现象不但与我们的时代精神不合拍,也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协调,这种反差也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经济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尚有某些被遗忘的角落。
以上是我们对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设想。我们认为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一些普遍性的原则要求,对较发达地区而言,是尤其值得高度重视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法、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果偏离了这些普遍性的目标,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发现又站到了圆圈的起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