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及脑电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共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①入组时观察组HAMD总分(25.05±3.63)高于对照组(23.07±2.93)(Z=2.24 P=0.02),HAMA总分两组无差异。②6周后两组患者HAMD、HAMA均明显下降(Z=5.51,5.52均P<0.001);观察组患者疗后HAMD总分(7.88±1.84)明显低于对照组(11.03±2.59)分(Z=-5.08 P<0.001),观察组HAMA总分患者评分(6.57±2.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1.80)分(Z=-6.29 P<0.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 共情护理;老年抑郁症;焦虑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98-02
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病在60岁以上的抑郁性精神障碍,常表现为严重的情绪低落、压抑、焦虑,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严重影响病人躯体及心理健康。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自我评价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精力下降、多疑、敏感,接受理解能力较差,常规的护理干预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共情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把握患者的内心体验,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为此我们尝试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住院的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均为女性,小学及以上文化,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0例,年龄61~85岁,平均( 69.93±5.93)岁,病程 1月至50年,平均(12.63±11.91)年,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60~81岁,平均( 69.48±6.79)岁,病程半月至50年,平均(12.53±15.2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入选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①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心境障碍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的女性,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不小于17分,焦虑量表(HAMA) 14项评分不小于14分。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系统性的抗抑郁剂及脑电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并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⑴培养护士的共情能力,包括护士对病人心理的认知能力、对病人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能力及关怀与照顾病人的行为能力。首先查找共情护理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护士进行共情理论、人文关怀、沟通艺术及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为入组开展共情护理做准备。⑵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耐心的倾听,不打扰患者或采用判断性言词,可以通过眼睛看着患者、对其手部抚摸、轻拍其背、点头等行为进行适时回应,让患者感受到护士能充分理解自己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士通过及时观察和感受患者情绪变化来避免患者其他心理波动的产生。⑶资料收集: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患者的一些相关讯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能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⑷换位思考: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患者的痛苦和感受。⑸信息反馈: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对获得的信息要及时反馈患者,使患者对自身感觉进一步思考,正确引导患者。⑹共情体验:通过对患者语言、肢体动作等观察了解患者是否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必要时可询问。
2.评价指标
由2名不了解本研究内容的评定人员(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于入组前及6周后用HAMA量表和HAMD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定。
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家族史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内治疗前后资料比较用wilcxon检验,组间资料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入组时观察组HAMD总分(25.05±3.63)高于对照组(23.07±2.93)(Z=2.24 P=0.02),HAMA总分两组无差异(Z=-1.66 P>0.05)。6周后两组患者HAMD、HAMA均明显下降(Z=5.51, 5.52 均P<0.001);观察组患者疗后HAMD总分(7.88±1.84)明显低于对照组(11.03±2.59)分(Z=-5.08 P<0.001),观察组HAMA总分患者评分(6.57±2.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1.80)分(Z=-6.29 P<0.001)。见表1。
5.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人除了老年痴呆以外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达0.3%,占老年人口的3.4%,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伴较高的自杀风险[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共情,又称同感和通情,通过耐心倾听对患者的心理真实感受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适时回应及感情传达和患者产生感情共鸣,通过积极引导患者使患者从心理误区中走出来,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2],是近年来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我们将共情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共情护理组6周后无论是HAMD总分,还是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共情护理配合常规抗抑郁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其原因考虑: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伴有孤僻、被动、依赖、固执等人格特征,情绪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一般常规护理很难体察其内心感受,而共情护理通过突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有效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这与马洪霞[3]等的相关报道相一致,这一护理模式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对象仅限于女性患者,观察时间偏短,样本量也不大。故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观察时间,以深入探索共情护理对老年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齐铱.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3-96
[2]赵红梅,高彩霞,薛宁等.共情护理对改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5):131-134.
[3]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论文作者:邵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总分论文; 情绪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