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发展农田经济的新途径--松花江地区稻田养鱼发展初探_稻田养鱼论文

立体开发农田经济的新途径——松花江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松花江论文,稻田论文,农田论文,新途径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最佳模式,它为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农田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领域。

1 开发利用稻田资源的价值

松花江地区稻田资源丰富,自1989年进行稻田养鱼的试验以来,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怎样更进一步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呢?

1.1 稻田养鱼有利于充分利用水田资源

松花江地区是全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27.71%。1994年稻田养鱼面积已发展到2.6万ha,利用率为15%,如鱼产量按150kg/ha计,可产鱼400万kg,相当于1986年木兰和延寿县养殖产量的总和。如果利用全区13.3万ha水稻面积的1/2养鱼(全区旱涝保收的水田面积在6.6万ha以上),可产鱼5000t,相当于1987年全区鱼池养鱼的总产量。通过千家万户的稻田养鱼,可化分散劳动为集中生产力,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稻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是发展淡水渔业的重要领域。

1.2 稻田养鱼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

粮食生产是全区发展商品经济的优势,而水稻生产则居该优势的首位。那么,今后全区水田发展要走一条什么路呢?是增加面积来提高总产,还是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呢?显然后者是我们今后要发展的方向。从当前看,全区水田面积大,但单产不高,水田面积占粮食面积的27.71%,而水田产量仅占粮食总产量的25.17%。产量超过7500kg/ha的不到1/3,多数产量仅3750kg/ha。全区水田中低产田约3.4万ha,占水田面积的25%。如何提高这部分中低产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呢?在我们采取其它措施的同时,应走稻田养鱼之路,这是改造中低产田的一条捷径。全区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稻田养鱼可提高水稻产量10%以上。如五常县小山子镇双兴村农民孟宪爱有水田0.16ha,产量一直在2250kg/ha左右徘徊,1990年他采用稻田养鱼,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产量达9750kg/ha,增长约4倍。如果利用全区水田面积的50%养鱼,按增产10%即5250kg/ha计,可增产36750t,超过通河县1982年的粮食总产量。

1.3 稻田养鱼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首先是减少化肥施用量。全国稻田养鱼会议指出,成鱼产量750kg/ha,所排粪便相当于纯氮105kg,可供6000kg稻谷所需的氮素。如按同一产量连续3年进行稻田养鱼,可不施化肥,且有机肥的施用量也可减少。松花江地区的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既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又可增产稻谷10%左右。化肥使用量过多,会造成土壤内部各元素的比例失调,导致系统生产力下降。农家肥或鱼粪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据报道,为了保持土壤生态平衡,日本施用13.5kg硫铵要配施1000~1250kg农家肥。另据东北农学院的试验指出,化肥与农家肥的配施比例为1:263,而双城市化肥与有机肥的施用比例仅1:40,导致土壤质量日趋恶化,而改变这种状况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其次是减少农药施用量。农药具有残毒,既危害人们的健康,又杀伤害虫的天敌。据报道,稻田施用甲六粉后稻飞虱减少24.3%,而天敌蜘蛛却减少40.9%。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农药施用量,导致恶性循环。而稻田养鱼以后,鱼就成了水稻的“卫士”,杂草和害虫会被鱼吃掉,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从生产实践看,一般只需在插秧前撒一次“封闲除草”的农药即可。第三是土、肥、光、热、气等都发生了有利于农业生态平衡的变化。稻田养鱼是根据鱼稻共生的理论,把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起来,把原有的稻鱼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稻鱼共生是在人为控制下达到一个新的生态平衡的环境,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稻田养鱼以后,由于鱼类在稻田活动的结果,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稻田亚氧化物、亚铁、亚锰、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减少或消除,使土壤供肥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稻根吸收磷、钾、硅的能力大大加强。由于鱼类的活动,提高了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潜在养分的有效化能力加强,这就显著地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稻田养鱼以后,由于土壤结构产生变化,保水性加强,渗漏减少而起到保水作用。由于稻根白根增多,50%以上水稻根系的吸收力大大提高,使水稻早分蘖、多分蘖,生长旺盛,为争取穗多、穗大、粒重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合理安排稻田养鱼

松花江地区跨越4个经度,地处松花江两岸,西部属松嫩平原,北部属小兴安岭,东南部属张广才岭。因此全区可明显地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尚志、延寿、通河县为山区县,五常、木兰县为半丘陵、半山区县,巴彦县为半平原、半丘陵县,双城市为平原地带。这种山区、平原、丘陵兼备,相间排列,导致水热条件的再分配,打破了水平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加之水利条件不同,农业区域差异性复杂多样。根据松花江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并遵循地(水)域差异规模,本文对合理安排稻田养鱼进行了分区(附表)。

附表 松花江地区重点稻田养鱼区域

2.1 半丘陵、半山区的重点产稻区

本区包括五常县的光辉、小山子、龙凤山等16个乡镇和木兰县的五站、新民等9个乡镇,其中五常县的水稻面积居全省之首。五常县和木兰县栽培水稻的历史较久,现有水稻面积78911ha,占全区水稻面积的54.46%;境内江河、水库、坑塘面积约占全区水面的40%。目前稻田养鱼面积已达1.4万ha,占松花江地区稻田养鱼面积的56%。木兰县已涌现了水稻7500kg/ha、鱼750kg/ha的典型,五常县已出现了稻田养鱼超过666ha的乡。本区发展稻田养鱼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2 山间小平原水田区

本区包括通河、延寿、尚志县(市)的26个乡(镇)。该区域林业用地面积较多,其中尚志市林业用地面积69万ha,占全市总面积的77.5%;通河县38万ha,占67.3%;延寿县18万ha,占57.7%。但本区有松花江、蚂蜒河、亮珠河、驿马河、大泥河、沙河、岔林河等大小河流173条,还有关门山、新城、龙宫等山间水库和为数众多的塘坝,为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区人均生产水稻比重较大,其中延寿县1985年农业人口人均生产水稻456kg,居全省第一位。尚志市的河流、水库之多占全区第一位,水稻面积占全区第三位。通河县的泡沼共有75个,占全区第一位;地下水补给总量4.43亿m③,是全区之首。由于该区属山间小平原,推行集中连片发展稻田养鱼受一定的局限,应“见缝插针”,把适宜稻田养鱼的面积都利用起来,发展稻田养鱼是大有前途的。

2.3 半平原、半丘陵水旱田兼种区

本区包括巴彦县的龙泉、松花江乡等8个乡镇。水旱兼作区在农忙季节具有水旱田争时间、争劳动力的矛盾,但可采取“先旱田后水田”的方法解决。该区商品鱼和鱼种基地建设比其它地区多而且建场时间较早,分布较均匀。巴彦县是全省第一个666ha商品鱼基地县,共有水田1.2万ha,国营、集体、个体经营的鱼种场户达380处,为稻田养鱼提供的鱼种充足。1990年该县稻田养鱼面积仅33ha,1994年达到3466ha,增长了100倍。

2.4 平原旱田重点产粮区

双城市是全国重点产粮县(市)之一,素以玉米产量高、贡献大而闻名遐迩。由于境内水源短缺,水稻面积仅有8666ha,是松花江地区水田面积最少的县(市)。本区发展稻田养鱼的局限性很大,全市26个乡镇只能在水源较好的同心、兰棱、前进、单城等8个乡镇大面积发展稻田养鱼。

3 规模推进稻田养鱼的对策

稻田养鱼是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改革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致富农民的新领域。因此,全区稻田养鱼从1989年的10ha发展到1994年的2.6万ha,到本世纪末将突破6.7万ha。这样大规模地推进稻田养鱼,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3.1 推行稻田养鱼标准化

稻田养鱼必须按标准进行,应具备:①地形必须有利于养鱼,地势平坦,田池较大;②供水必须有利于鱼的生长,排灌方便,大涝不漫埂,大旱水够用;③工程必须有利于鱼的活动,沟要通、坑要深、外埂要高。从全区稻田养鱼的现状看,主要问题是稻田有沟没坑,或面积太小,深度不够,不利于鱼避暑和施农药,影响鱼的生长和成活。黑龙江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与高产模式》和《松花江地区稻田养鱼技术模式》对养鱼田的沟、坑面积、投放苗种密度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都有切实可行的标准,应严格按此执行。

3.2 建立鱼种生产体系

全区稻田养鱼主要放养鲤鱼,杂以少量的草、鲢、鳙和革胡子鲶。稻田养鱼的鱼种需求量多而集中。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多途径、多层次供应鱼种,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努力建立与供需相适应的鱼种生产体系,形成合理的销售网点;要继续发挥国营鱼种场调节鱼种余缺的作用,积极扶持村办鱼种基地,鼓励家庭兴办鱼种场,在周转金、贷款、良种、渔需物资、技术指导上给予优惠和扶持;水产部门对多余的鱼种应穿针引线,帮助搞好供销,以解除鱼种生产者的后顾之忧。

3.3 沟通稻田养鱼的产销渠道

稻田养鱼实行规模推进以后,应重视鱼产品的销售,以提高稻田渔业的商品率。稻田养鱼达到666ha的乡镇,成鱼上市量多而集中,短期内难以售完。随着稻田渔业的发展,鱼产量的增加,应重视水产品的运销、保鲜和加工。在稻田成鱼收获旺季,应沟通供销渠道,或建造塑料大棚越冬;有冷藏设施的水产公司要加强收购和冷冻。只有千方百计把稻田收获的成鱼销售出去,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渔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的稻农加入稻田养鱼的行列。

3.4 普及稻田养鱼科学技术

发展稻田养鱼必须应用和依靠先进的技术,走科学养鱼的道路。要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提高群众讲科学、用科学的水平。如多层次、多渠道举办稻田养鱼培训班、技术讲座,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因此,建议在乡镇一级逐步建立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对稻田养鱼的管理。

标签:;  ;  ;  ;  ;  

三维发展农田经济的新途径--松花江地区稻田养鱼发展初探_稻田养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