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中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改论文,中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学地理教学要体现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基本特性
基础教育应当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特征,它具有基础性、民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
基础性的含义是,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基础教育要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不同学科各有侧重。
民主性的含义是,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天赋、潜在能力、个性和特长有极大的不同,发展的前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只要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有所发展,有其特长,就是实现了全面发展。
选择性的含义是,基础教育要在使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准的基础上,满足具有极大差异的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从而真正使教育满足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因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师特别是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利,通过选择体现差异。基础教育要强调尊重个性,加大弹性,分层教学,个别学习,因材施教。
开放性的含义是,基础教育的课程资源不限于书本里和课堂上,学校、社会当中有着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除了要充分运用教材和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获取教育和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各种必要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地理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基本特性。中学地理教学要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能力、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就不能封闭在书本中和课堂上,就不能仅凭教师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由教师包办本该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
二、形成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基本理念
——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形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地理图像和地理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学习地理课程。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组织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实际问题;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
——要实行开放的教学,充分利用广泛蕴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课堂上和课堂外的实践机会,并逐步提高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将语言、文字、静止图像、动态图像和模拟仿真,以及互联网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而平等的学习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感受和体验到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帮助和相互启发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享受学习的幸福和成功的愉悦。
三、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课程观,即教师不能刻板地执行方案和标准,机械地照搬教材,而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重在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的规定,以及对各个知识点的认知层次的规定。
教材观,即明确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和部分依据,只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不是教学的至高权威和惟一依据。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听教材”,而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材编写的改革,使得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弹性处理,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选择,还凸现了教学过程和学生实践活动,便于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学观,即明确中学地理教学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学习,以及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和课堂上的必要讲授都是需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模式。尤其要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评价观,即明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可以用闭卷笔试方式,但更要大胆尝试开卷笔试、口试、提交研究报告等方式。另一方面,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多用实践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最重要的,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效果,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