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探究论文_周军艳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人民医院骨科 湖南郴州 424300)

摘要:目的 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设定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选择76例,根据患者急救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均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术后3d、7d分别为2.63%、7.89%,均较对照组18.42%、26.31%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7%,较对照组76.32%高,P<0.05。结论 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给予其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推荐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多由骨质疏松引起,患者骨小梁尤为脆弱,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反应较为迟缓,当遭遇外力刺激后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多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临床治疗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临床主张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预防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设定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选择76例,根据患者急救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均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7-72岁,平均(64.83±3.11)岁,单侧31例,双侧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7-71岁,平均(64.12±3.31)岁,单侧30例,双侧8例。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与患者密切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对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记录,向患者详细介绍术中及预后注意事项,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颜色、关节活动情况,尽量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有效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危险度评估 使用下肢深静脉危险度评估量表,包括创伤程度、病史、年龄和医源性损伤等部分,根据得分判断患者危险程度,其中低度危险者:得分≤5分,中度危险者:6-14分,高度危险者:>14分。

1.2.2护理干预措施 基本预防训练,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要求患者平躺伸直双腿,向上勾起脚背,动作缓慢,每次动作坚持至少6s,接着用力蹬向上方,每次活动10-20下,每日共计活动至少100下;其次护理人员引导患者直腿抬高,保证膝盖伸直,下肢抬高距离创面10cm左右,保持10s左右,缓慢放下,以患者大腿肌肉不感觉到疲劳为宜;最后引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旋转练习,踝关节由内向外旋转,每次旋转重复3-4次;物理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按照由脚到小腿到膝盖再到大腿的顺序加压,45min/次,2次/d;药物干预,术后12h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必要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用量为5000IU,1次/d。

1.2.3针对性护理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其中低度危险患者单纯开展基础训练;中度危险患者则在基础练习上配合物理预防措施;高度危险患者则需在上述预防工作开展的同时配合药物处理。

1.3 观察指标

术后3d、7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标准:受累部分温度升高,伴有皮肤色泽改变、水肿、浅表静脉隆起情况,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内存在低回声团块,或者患者血流回声消失[3];护理满意度评价,使用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环境、预防效果、技术水平等,满分100分,设定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满意患者例数)/总例数] ×100%[4-5]。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数资料,表示为例(n)、百分率(%),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若P值<0.05,提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术后3d、7d分别为2.63%、7.89%,均较对照组18.42%、26.31%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n(%)]

3.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多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状况,但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呈现衰退趋势,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需予以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以往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不强,多以病情评估、病情监测和及时处理为主,以事后处理为主,很难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优势更为明显,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包含基础锻炼、物理干预和药物干预方面,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凝结情况,疏通静脉堵塞情况,保证血流顺畅,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给予其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推荐推广。

参考文献

[1]茹长英,王照平,张远成,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18(5):166-166.

[2]程艳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学,2016,22(4):618-620.

[3]植莲芬,植飞.优质术中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6):1156-1158.

[4]许文珍.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29-131.

[5]石瑞芳,王国玉,王想福,等.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29(4):121-123.

论文作者:周军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探究论文_周军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