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36例中西结合治疗观察谢兴辉论文_谢兴辉,杨懿琳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内科 610041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在眩晕症的运用疗效。方法 8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44例,发病时间1-6月,便开始治疗。两组均以改善脑供血:口服尼莫地平20毫克tid和/静脉滴注长春西丁40毫克静脉滴注,qd;抗血小板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qd;调脂、抗血管硬化、稳定动脉斑块口服辛伐他丁40毫克qn。对照组并合用中医辨证施治选方药。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优于常规西药。未见中药不良反应。

关键词:眩晕;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补肾平肝;活血化瘀

眩晕是脑血管病常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为多见a,中老年发病居多。笔者科室经过多年的探索简化治疗方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评估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动脉硬化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男性41-96岁,女性51-88岁,未经系统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相关症状,TCD提示脑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狭窄,脑动脉顺应性降低等;CT 提示脑萎缩,可看到多个小灶低密度区,脑室扩大、脑沟变宽等;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有血脂异常,血糖异常。排除标准:脑出血、急性脑梗塞、假性球麻痹、帕金森等表现者;严重创伤手术者;长期需要服用非相关药物者;危急重症等。将8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各为44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 长春西丁40毫克+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20毫克tid,辛伐他丁40毫克qn,阿司匹林100毫克qd;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施治处方自拟方主要药物有:天麻、钩藤、川芎、白芷、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益智仁、女贞子、淫羊藿、枸杞。每日一剂煎水三次,共300毫升,分两次服。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在调肝、健脾、益气、养血、理气、化痰的同时,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b。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戒烟、限酒,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参数变化②疗效标准参照 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辅助检查脑血流正常。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辅助检查有改善;有效 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减轻,辅助检查或有改善;无效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不改变。③不良反应。

说明:动脉斑块、狭窄,颅内的影像学改变不作参考,短时间甚至长时间都可能没有改善。

1.4疗效评价①痊愈 症状完全消失,TCD提示血流正常。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TCD 脑供血不足改善。③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或有TCD 脑供血不足改善。④无效:症状基本存在,TCD 脑供血不足。

1.5统计学方法: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均数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间比较见表1

2.2 治疗前后TCD提示椎基底动脉脑血管供血不足,脑动脉顺应性降低血流变化得到改善,存在明显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CT ,颈动脉彩超影像学,血管狭窄没有变化。

2.3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有心悸,嗜睡表现,不影响治疗。病人剑突下疼痛、压痛,考虑药物诱发胃炎,拟奥美拉唑20毫克一日两次有效。冠心病心律失常严重,长期服用药物者选用适合的脑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不推荐长春西丁等。

3讨论

眩晕,多系脑血管供血不足,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顺应性降低为主。临床上容易和颈椎病混淆。病因为大脑后循环缺血,为短暂性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脑血管硬化,颈椎动脉受压,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多种因素引起动脉痉挛及微栓子栓塞致小脑动脉、小脑后动脉,迷路动脉和内耳血流下降所致,常反复发作,其中5%的患者演变为脑卒中c;脑干、小脑、枕叶梗死,长期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症状权宜之计首选脑血管扩张剂,并持续抗血小板,抗凝,调血脂,清除自由基,都是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西医药中,脑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桂利嗪,倍他司丁类能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d,治疗脑血管功能障碍,如血管性痴呆及脑供血障碍,能改善记忆、增加智力d等。结合抗凝剂阿司匹林,调脂药辛伐他汀。达到减少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持续改善症状,稳定病情的作用。调脂药物的应用剂量,建议中到大剂量应用。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病机之一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主,基于“久病入络”观点结合考虑病机之二为瘀血阻滞。故中医药辨证施治采取活血化瘀,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延缓衰老等为主要手段。自拟方中,天麻、益智仁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细胞功能。天麻及其制剂在药理上有镇痛、镇静、增加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改善供血等作用,还具有抗氧化及细胞膜保护、益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e,益智仁的药理活性包括神经保护、提高学习记忆、抗肿瘤、抗衰老、抗炎及抗过敏等f。桃仁、红花、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粘度等。天麻、钩藤平肝潜阳,川芎、白芷祛风活血止痛改善症状,枸杞、淫羊藿、女贞子、熟地黄滋补肝肾等。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等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至于中药调脂、稳定斑块,减轻血管硬化疗效如何,没有做临床对比,不推荐。

本实验研究提示中西药联合治疗脑血管病,近期改善眩晕等症状;远期稳定病情,减轻反复发作,防止进行性加重,预防减轻脑梗塞、痴呆、记忆减退、耳鸣、耳聋等起到协同作用。因此减少住院次数,降低社会负担。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微薇。脑血管病与眩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12(20):574

[2] 王志坦。第三章 眩晕。中医内科学 ,2001,6:28:57-59

[3]全复新,姜志梅,黄作文,EAPA转颈实验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预后的相关研究【J】,中风与神经杂志,1994.11(6):376

[4]章国良。第二十三章 钙拮抗药。药理学(第二版),2003,02(2):136

[5]田春梅。天麻的药理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药,2010.04:71-72

[6]陈萍 王培培 焦泽沼 向兰。益智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04:1-2

作者简介:

谢兴辉(1964.03-),男,大学本科学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疾病相关

论文作者:谢兴辉,杨懿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眩晕36例中西结合治疗观察谢兴辉论文_谢兴辉,杨懿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