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徐鸿波 覃荔武

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徐鸿波 覃荔武

【摘要】目的:分析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临床应用雷尼替丁所致不良反应共计74例纳入研究,分析不良反应特点。结果:男患者不良反应率相对更高,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药剂型为口服剂,常规剂量外用药,用药10d内不良反应率更高,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中枢系统、变态反应等,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尼替丁在临床应用较广,必须加强安全规范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维护患者安全、健康。

关键词:雷尼替丁;应用;不良反应

雷尼替丁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常用药,对食物刺激、组胺和五肽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有抑制性,用药后胃酶活性及胃酸显著降低,属于强效H2受体阻滞剂,具有高效、安全特点[1]。当前,此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广,药物不良反应不断增多,引得重视。此文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临床应用雷尼替丁所致不良反应共计74例纳入研究,作出回顾性分析,以下是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临床应用雷尼替丁所致不良反应共计74例纳入研究,均龄(42.13±5.64)岁,15-78岁,男患者为47例,女患者为27例。

1.2 方法

分析74例年龄及性别分布,了解治疗原发病、用药剂型及剂量、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和不良反应表现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①74例中男患者有47例,占比率63.51%;女患者有27例,占比率36.49%;男患者不良反应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②74例均龄(42.13±5.64)岁,15-78岁,9例<20岁,占比率12.16%;13例20-30岁,占比率17.57%;20例30-40岁,占比率27.03%;13例40-50岁,占比率17.57%;9例50-60岁,占比率12.16%;10例>60岁,占比率13.51%。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2.2 原发病

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比率54.05%;12例胃溃疡,占比率16.22%;9例多发性溃疡,占比率12.16%;8例胃痛和胃炎,占比率10.81%;5例其他,占比率6.7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用药情况

①56例剂型为口服剂,其中31例片剂,25例胶囊剂,占比率75.68%;7例注射剂,占比率9.46%;11例不详,占比率14.86%。口服剂占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②雷尼替丁常规剂量一日1次,0.3g/次,或一日2次,0.15g/次。45例常规剂量外用药,占比率60.81%,20例0.4g/d,18例0.45g/d,7例>0.45g/d。29例常规剂量,占比率39.19%。常规剂量外用药占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4 发生时间

3例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占比率4.05%;5例用药3-5min,占比率6.76%;51例用药10d内,占比率68.92%;12例用药>10d,占比率16.22%;3例不详,占比率4.05%。用药10d内发生占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5 临床表现

①22例消化系统,占比率29.73%,5例便秘,7例恶心,7例腹泻,3例呕吐;②8例血液系统,占比率10.81%,6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12例变态反应,占比率16.22%,8例皮疹,4例皮肤瘙痒;④9例心血管系统,占比率12.16%,6例胸闷,3例头晕;⑤4例肾损害,占比率5.41%;⑥13例中枢系统,占比率17.57%,6例发热,5例焦虑,2例视物障碍;⑦10例其他,占比率13.51%,表现出肌肉疼痛、脱发、舌炎等。消化系统、中枢系统、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雷尼替丁具有长效、速效特点,用药安全,副作用小,对食物刺激、组胺和五肽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有有效抑制作用,但对性激素和胃泌素无影响,与西咪替丁比较作用更强,约5-8倍,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疗效高[2]。本品吸收快,抗酸剂和食物对其无影响。在不良反应方面,本品常见头痛、恶性、头晕、皮疹、乏力和便秘等,涉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等多个系统,临床需引以重视,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分析,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用药安全、规范[3]。此文对74例雷尼替丁不良反应作出分析,显示男患者不良反应率相对更高,男患者与女患者发生率分别63.51%、36.49%;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高,为54.05%,16.22%胃溃疡,12.16%多发性溃疡,10.81%胃痛和胃炎,6.76%其他;用药剂型为口服剂发生率高,为75.68%,有片剂和胶囊剂,9.46%注射剂,14.86%不详;常规剂量一日1次,0.3g/次,或一日2次,0.15g/次,在常规剂量外用药者60.81%,39.19%常规剂量;用药10d内不良反应率更高,为68.92%;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中枢系统、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29.73%、17.57%、16.22%,患者出现便秘、恶心、腹泻、呕吐、发热和皮疹等。

综上分析,雷尼替丁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保证有效、安全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文涛,张建,崔利锋,付会文,赵智东.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对比[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12(01):117-118.

[2] 肖邦杰,辜德明,梁振明.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15(05):539-540.

[3] 徐升.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11(07):855-856.

论文作者:徐鸿波 覃荔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徐鸿波 覃荔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