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脏器损伤患儿休克前期的观察护理论文_佟晶

实质性脏器损伤患儿休克前期的观察护理论文_佟晶

佟晶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八病区 215000)

【摘要】 通过近两年来的30例失血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以探查前瞻性的失血性休克的观察重点,对失血性休克的积极救治的临床意义。其中20例患儿入院表现异常烦躁,5例患儿神志淡漠,5例患儿表现正常,通过对其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可以提早发现休克指征,预防休克加重有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实质性脏器损伤 休克前期 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89-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0例,均为失血性休克。患儿为2013-01至2014-12收治住院。年龄在1-13岁之间。

1.2 治疗情况 30例患儿中手术12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是一般由于活动出血量大,止血药治疗效果不佳。多采取创口缝合止血,对出血不止起到根治的目的。对保守患儿多行液体疗法,补充血容量。首先输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随后补充晶胶体为2:1.当血容量低于70g/L,予输注红细胞悬液,而伤后24小时内为黄金时间[1],对失血性休克患儿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病情的观察

2.1休克前期的观察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血液或血浆大量丢失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综合征之一[2]。临床诊断:①意识的改变,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萎靡,意识模糊,昏迷或惊厥。②皮肤的改变:皮肤苍白,口唇及趾端发绀,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厥冷。③心率,脉搏的改变:心率脉搏加快,外周脉搏细数。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⑤尿量<1ml/kg·h。⑥代谢性酸中毒,只要符合其中的三项即可诊断为休克[3]患儿在发生多发伤时有一部分表现为闭合伤,休克的初期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各个年龄层对疼痛的表述各不相同,根据年龄1月以内采用NIPS评分,1~3岁采用FLACC量表,3~8岁采用Wong-Baker Faces量表,8岁以上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儿科临床护士我们要早期发现患儿的不适,及时评分分析,配合医生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早期低血压对于中重度失血的诊断敏感性仅为13%和33%[4]。其在血压,脉搏变化不明显时,意识、尿量、和皮肤的观察是3个较为敏感的窗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休克过程中,红细胞的氧亲和力随着失血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血红蛋白的释氧能力增强,随红细胞的大量丢失,机体缺氧进而无氧酶解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葡萄糖被消耗,无氧酵解产生大量乳酸使PH值下降[5]。如早期的发现及时的治疗休克的愈合要比休克晚期的效果好的多,所以早期的观察尤为重要。

2.2休克代偿期

意识的改变:患儿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身体扭动。

皮肤的改变:患儿面色口唇苍白,四肢湿冷。

生命体征的改变:体温无明显改变或稍升高,心率增快,脉搏细数,血压正常,脉压差缩小,尿量正常。

2.3休克失代偿期 患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发花,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快,血压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减少,尿量<25ml/h,提示机体有效循环不足,当尿比重低于1.015时则有肾功能障碍的可能[6]。

3.护理

3.1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和充分的吸氧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所有紧急救治过程中首要措施。患儿的呼吸道在受伤过程中可能误吸血块或呕吐物,痰液等,要及时有效的清除干净。如有舌后坠则予气管插管,喉头水肿者则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小儿对缺氧十分敏感,应充分吸氧,氧流量6-8L/min。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扭动四肢,遵医嘱予镇静药,防止意外的发生。

3.2迅速补充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那么补充血容量则尤为重要。根据文献报道[7]应根据患儿是否明确止血而定。在对创面出血未控制前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和量,使血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直至彻底止血。迅速建立两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宜用留置针。大量输液时,要注意补液速度,防止空气进入,而引起空气栓塞。

3.3休克卧位 一般患者发生休克时,我们都多置于中凹卧位,床头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呼吸。根据病情灵活处理,如有脑损伤的患者则予去枕平卧,有利于脑部组织灌注。

3.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四小时测体温,每30分钟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如果小儿血压低于(年龄×2+70mmhg),血压差小于20mmhg,则提示病情加重。观察血氧饱和度,它是反映氧需与氧耗间的平衡。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提示组织存在缺氧,汇报医生,进一步处理。

3.5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其中尿量是反映肾血流量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观察休克病情变化最简单有效指标,尿量大于30ml/h时,表示休克好转。

3.6心理护理 注意复苏后的心理护理。与家属有效的沟通讲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优质护理顺应时代而成,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在恢复启动心理变化,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细心,耐心,有爱心地与之沟通,消除其紧张陌生害怕感,三分治,七分护,对其疾病恢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军输血劳务规则文件分析 刑颜超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1,24(2):94-95

[2]失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推荐方案 蔡建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005-2208(2011)07-0628-01

[3]早期休克患儿42例诊治经验总结 李荣梅 医学检验 1672-5654(2014)10(a)-0152-02

[4]围手术期病人休克早期识别与预防 石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005-2208(2014)02-0111-04

[5]失血性休克过程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 兰珂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1001-5515(2012)04-0701-04

[6]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朱红霞 临床护理 1671-8194(2013)13-0696-02

[7]控制性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对比研究 杨鹤鸣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0577-7402(2012)01-0026-05

论文作者:佟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  ;  ;  ;  ;  ;  ;  ;  

实质性脏器损伤患儿休克前期的观察护理论文_佟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