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十大举措_留守儿童论文

江苏淮安市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十大举措_留守儿童论文

江苏省淮安市十项行动关护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淮安市论文,江苏省论文,农村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始终关注、关心、关护农村“留守儿童”,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环境,不仅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淮安的做法先后被中央文明办简报、《中国精神文明网》和省文明办简报采用和推广。2005年5月,还应邀赴河南郑州参加了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并就关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得到了大会的好评。最近,全国人大、国家妇联、江苏省文明办、妇联相继到淮安视察和调研,对淮安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一是成立“留守儿童”关护工作委员会。2004年年底,市、县、乡三级分别组建了由一名党委负责人任主任、相关部门领导成员参与的“留守儿童”关护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关护工作的领导。2005年4月6日,市文明委召开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重点围绕关护“留守儿童”工作问题,分析当前形势、总结工作成果、推广典型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是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积极动员和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分别以父母亲属、基层党政组织、教职员工、群团组织、政法部门为主体的五大关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由各县区文明办和教育局牵头,以学校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11万余卷,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享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四是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建立寄宿制学校作为化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之忧的主要措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老师的“全天候”监护之下,学习质量有了保证,生活水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寄宿制”学校的建成也为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打工致富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教育和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全市所建立的五条网络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相对应的“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则要求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

六是整治“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全市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了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并向家庭推介电脑网络监控软件装置。推进“扫黄打非”斗争,对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淫秽“口袋书”、“粗口歌”展开了集中专项整治。

七是开展“留守儿童”关护系列活动。全市广泛动员,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护“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结对关护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幸福快乐,健康成长。二是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方式,分层次、有重点地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对“留守儿童”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淮安,弘扬“三创”精神、建好恩来故乡的情怀和志向。

八是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系统。全市相继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并着手培养一批有一定水准的心理教育咨询队伍,建立了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同时,对学校开设心理、生理知识教育课程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研究,本着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九是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全市成立了1400多所家长学校,并组建了家长学校总校讲师团,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同时,开办“第二家长学校”475所,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培训第二家长10.4万人,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

十是开展“留守儿童四自三远离”等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中小学集中组织开展了“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按照有的放矢、因人而异,选好载体、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贯穿实践的要求,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和克服身上容易出现的不良嗜好,警惕和抵制外界的消极影响,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追求进步。

标签:;  ;  ;  

江苏淮安市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十大举措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