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燕[1]2003年在《B公司补充养老保险的改革与企业年金的建立》文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原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逐年增大,为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各国纷纷出台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办法。企业年金作为一种模式,逐步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它已成为退休人员的一项重要收入,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年金制度隶属于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成,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同时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我国制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中已提出,社会养老保险将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叁个支柱组成,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本文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建立企业年金过程的综合分析,找出并总结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以事物发展趋势为客观依据,对企业年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应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这对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松[2]2017年在《国外企业年金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叁支柱”中的一项重要支柱,对国家的养老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年金在国外取得了比较成功的发展,但在我国还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各项发展并不成熟,并不能发挥其补充养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这四个国家作为参考对象,研究发现,国外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企业集中联合的趋势,并且企业年金中的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企业年金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方面的特点。在对我国企业年金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我国企业年金目前还存在着规模小、不均衡以及收益不稳定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地发挥补充养老的作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小企业出发,论述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基于辩证法内外因的研究方法以及实证采访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外部发展环境欠佳,没有相应的发展规范和引导来吸引企业年金的发展,并且在内因方面也存在着企业发展积极性不高以及员工意识薄弱的问题。从国外企业年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政府的介入、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劳资双方之间的平等协商制度为企业年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述启示的基础上,本文得出,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年金计划,在目前的情形下需要优化企业年金中涉及的主体建设,明晰政府、企业以及员工个人的主体功能;并且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适当推行集合年金计划,降低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加快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加快法律、税收以及账户管理方面的建设步伐;加强企业年金方面的理论建设,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理论建设;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还需要注意不宜强制推行,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主体的灵活性,以增强企业年金对我国的适应性。
赵国庆[3]2004年在《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社会保障危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热潮,各国纷纷推出了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主张并得以实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都按照一个多支柱的模式进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显示同样趋势。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才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企业年金运行管理的各方面都尚未完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试图结合最新规定和办法,了解我国企业年金管理运作与国外的现实差距,并重点从理论上分析应用动态财务分析管理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本论文首先从企业年金的一般概念出发,介绍了年金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并分别阐述了国内外企业年金的运作管理现状及制度,分析了我国各类相关机构在最新的年金办法框架下各自发展企业年金的有利机会。此外由于我国从政府、相关金融机构到企业各环节在年金运作方面的缺陷,指出随着市场的发展年金运营风险管理必然要加强。针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发展将面临日益凸现的风险问题,本文的重点是将企业年金系统视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运用动态财务分析对企业年金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年金面临的投资风险,建立了一个适合于企业年金的简单随机DFA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资产”、“负债”、“缴费”和“投资”这四大模型要素,以及影响这四大模型要素的主要风险因素。本文最后给出了某国有电力公司的企业年金案例,并展示了如何使用DFA比较分析各种财务策略优劣的过程,进一步说明了DFA在企业年金中的应用价值。
邓鸥[4]2010年在《两种企业年金计划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年老是人生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一方面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国家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婴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导致全球人口结构趋于老化。老龄化与高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使各国的养老保险系统面临困境,老有所养已成为各国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挑战,使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财务危机,开始建立以公共养老金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为补充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以规避养老保险危机。企业年金已成为退休职工老年生活保障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有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两种形式。单一计划是单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单独投资管理运作;集合计划是多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集中投资管理运作。企业年金制度实行初期,为迅速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各家获得资格的管理人全面抢占大客户市场,建立单一年金计划,提供个性化服务。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将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主体,但有限的资金规模使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个性化服务。为了简化企业年金计划的运作流程,降低运作成本,解决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年金计划投资难题,提供优质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服务,是各管理机构业务拓展的又一方向。为此,本文将“企业年金单一式计划与集合式计划的比较”作为研究选题。本文试图通过上述两种企业年金计划的比较研究,探讨适合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年金计划。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对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确定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讨论企业年金建立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年金计划;对两种企业年金计划进行比较研究;为不同类型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年金计划提出建议。
杨维[5]2008年在《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选择了企业年金会计作为研究方向,以企业年金会计基本理论以及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进程,以及国内外企业年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企业年金内涵、基本特征、运行模式;并在与发达国家企业年金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年金会计的概念框架,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提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本论文的基本内容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等。第二部分,企业年金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与监督基于企业年金计划下形成的养老金的筹集、运营、发放及保值过程的会计。所以,研究企业年金的基本内涵、我国企业年金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以及企业年金运行模式就有其现实意义。第叁部分,为保证企业年金保值、增值、安全运行,企业年金会计理论以及核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显得日益迫切。由于企业年金和企业一般资金封闭式的循环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基于筹集投资运营发放的开放式的资金循环模式。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年金会计概念框架具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所有共性,又具有企业年金会计的特殊个性。为此,需对企业年金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企业年金会计目标;企业年金会计对象;企业年金会计主体;企业年金会计要素;企业年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第四部分,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剖析,具体包括:各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我国年金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分析。第五部分,构建我国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具体包括: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以企业年金基金为主体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即企业年金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负债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收入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净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基金的财务报表列报等。第六部分,基于企业年金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提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方面。
李沛[6]2011年在《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文中认为受我国现行企业年金政策法规的限制,一个企业年金项目不可能仅由一家金融机构来管理,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年金项目管理中多个管理模式并存的状况,具有企业年金项目管理资格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各家机构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众多管理模式中如何取舍;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管理规模最大化,产生规模效应;为了争取更多的管理规模,在角色定位上如何取舍,才能更好的与其他管理机构合作共赢;在拥有一定管理规模后,根据未来的政策导向,在管理模式和角色定位上又如何进行调整,很多类似的问题已摆在各家机构面前。不认真看待这些问题,将可能导致机构的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策略出现偏差,在竞争中淘汰出局。本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在我国企业年金业务发展趋势下,在竞争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国内外企业年金相关资料,对我国以及美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年金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分析,并从政策背景、管理模式和角色定位叁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国较为弱化的受托人角色,随着企业年金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核心地位会逐渐得到巩固和强化,而账户管理人则可能逐渐由受托人直接兼任,投资管理人也可能逐步转变为投资理财顾问的角色,仅提供投资建议,由企业年金计划参与者自由选择投资产品。作者还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抽取两家银行和两家保险公司,分别对他们的企业年金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年金管理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地了解,总结比较出银行业和保险业在企业年金项目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看出,银行业的优势在于账户管理,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管理系统,从全面性、安全性和系统性上都优于保险业;而保险业的优势在于受托管理,但仅在受托管理能力上略胜一筹,从受托系统上来讲,没有明显的优势。按照本文分析出的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业占优势的账户管理人角色地位将不再凸显,而保险业反而可以通过受托人地位的强化,凭借其受托管理能力上的优势,通过竞争受托人来获得账户管理人角色。所以,商业银行只有在保持自己账户管理人优势的同时,迅速提高自己的受托管理水平,坚持受托和账户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利用自身在风险控制、责任赔付、系统开发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广2+1+N模式,才能在未来企业年金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化。
郭瑜, 田墨[7]2016年在《企业年金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基于"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调查"数据,关于企业员工对补充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与参保行为的研究显示:目前影响我国企业年金的实际参与情况的因素更多地与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有关,与企业对员工报酬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有关;参与意愿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状况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其中个人意识,特别是教育水平呈现出显着的影响;工会对于员工养老权益保障的效果和需求均呈现正向作用。
陈建秋[8]2009年在《企业年金基金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推行采用企业年金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压力,给退休职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活条件。企业年金是企业包括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政策,该政策是在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之后建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基金,则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年金本身和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监管方面尚不成熟,会计核算方面也不够完善。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各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企业年金及其基金的涵义,企业年金基金运行模式。接着介绍了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流程以及监管,包括监管必要性、内容、方法、监管模式分析,然后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监管改进措施。最后研究了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并对如何规范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尤其是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齐香真[9]2004年在《推进企业年金制度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文中提出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公民的“养老”问题。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具有不同于商业寿险、国家强制基本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特点,应成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第二个支柱和第二道保障。应当把握好关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企业年金制度,完善职工养老保险。
胡杨[10]2013年在《中国城镇养老保险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世界各国养老保险费用增长过快,政府压力沉重,因此,如何解决养老保险现存问题成为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界许多学者纷纷主张采取措施减少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出,本文在借鉴许多学者论述基础上,以公平与效率的视角,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之角色,承担非常重要之责任;政府应主导养老体制改革,养老保险能否稳定发展关键是对养老保险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这对养老保险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养老保险存在问题也逐渐显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本制度体系残缺,过度分割,杂乱无序,漏洞巨大;第二,保险制度权责模糊,管理不顺畅,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第叁,核心制度不健全,配套改革滞后;中国发达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保险待遇差距过大。本文论证解决养老保险现存问题,关键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实现自我平衡,能否保持持续支付能力,或者当基金难以自我平衡时能否在制度外部寻求合理有效的财政来源。因此,中国一方面需要理性设计制度,以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追求目标;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建立适度的战略性储备基金,用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行进而带来的基金支付风险或者减缓制度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 B公司补充养老保险的改革与企业年金的建立[D]. 孟文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国外企业年金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D]. 李松.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 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D]. 赵国庆. 天津大学. 2004
[4]. 两种企业年金计划之比较研究[D]. 邓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5].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D]. 杨维.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6].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D]. 李沛.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7]. 企业年金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实证研究[J]. 郭瑜, 田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
[8]. 企业年金基金相关问题研究[D]. 陈建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9]. 推进企业年金制度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J]. 齐香真.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0].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 胡杨.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标签:保险论文; 投资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企业年金基金论文; 补充养老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养老论文; 养老金论文; 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