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150431
摘要:地方高校课程建设必然离不开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的关键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本文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强调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地方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有助于为地方高校建构思政师资协同团队,盘活思政课师资。
关键词: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最终形成课程建设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依然离不开一只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只有经过思政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才能将思政建设的最新成果转化到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中。对于“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决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在课程建设中增加“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或者生硬的增加几门思想政治类课程或者孤立的对当前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其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借助高校教师这个主体,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政教学的无缝融合,从而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教育模式,实现三者教育的协同创新。本文就以地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为目标,将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探索解决思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途径,创新型的提出了若干建设策略,促进地方高校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
二、课程思政理念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范式,为高校教学育人工作重新指明了方向和路线,为课程建设和思政建设搭建了全新的教育载体,实现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类课程协同运行的新关系。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的协同,就必须广大思政教师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尊重教书育人的本质目标,确定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能够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作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求注意专业(学科)特色特点,重新完成新教学大纲的编写,并将大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课程建设目标融入到思政队伍建设中,不断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保障。
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的第一资源,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有效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典型问题有:
1、缺乏系统性的建设理念
不少高校领导层对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认同感不够高,思政队伍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未能够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缺乏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实施方案、培训方法及支持政策;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基本没有体系化,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自觉性,无法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人才结构不完整、各学科方向发展不均衡,大部分思政教师超负荷工作,思政课教师在继续深造、接受继续教育方面缺少继续提高的机会。
2、缺乏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载体
对地方高校而言,学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使得专业教师忽视思政类教师的存在,许多学生也认为“思政”教学可有可无,对于思政教师普遍缺乏认同。当前国内高校“全民科研”的氛围极大伤害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许多思想课教师为职称和前程奔波,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科研方面。此外,大部分地方高校尚没有建立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融合,思政教师对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教师对思政管理理念的不重视,使得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融合载体,使得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固步自封,完全限制在原有的专业范围内。
3、课程思政师资素质整体不高
思政师资队伍本质还是由高校教师组成,教师自身素质绝对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由于缺乏严格的思政建设制度,不少专业教师思想混乱,自身马克思主义理念不坚定,导致当前思政教师队伍素质无法适应教育部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地方高校思政教师完全没有心思和精力来挖掘自己任教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功底不扎实,仍然靠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缺乏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思政教师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的主体使命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必须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学校及各级学院领导必须意识到高校教师工作核心是教书育人,不能以科研项目、论文来衡量教师,专业教师需要与辅导员、学工管理员、教学辅助人员协同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肩负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的教学使命,实现课程思政“进投稿”的教学目标。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体现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自觉主动的承担学生道德培养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完成课程知识的讲解,以现实问题激活思想政治理论思考。
2、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协同建设
思政教师队伍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或者学工人员,必须发挥全校范围内“思政”教师队伍的协同。“思政”队伍建设必须以专题协同发挥团队集聚优势,释放教师多样性的红利;以教研协同真正发挥“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职业发展协同发挥思政队伍集成优势,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让教师真正体会到学校发展建设离不开思政教师,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促进课程建设,从而引导更多思政教师主动投入到思政教育改革中,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课程建设和思政建设协同的实际效果。
3、引导思政教师能够主体革新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鼓励专业教师加强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提炼、分解和整合。提高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交叉运用和融合的能力,能够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思政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高密度的知识和价值双重体验。借助于新媒体,提升思政工作的吸引力。思政教师强化主体革新,把思政融入教育中去,提升专业课的出勤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校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全课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理念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对思政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创新。地方高校需强化内部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及其激励机制,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加大高校专业教师思政工作的支持;通过对优秀思政教师典型的宣传,调动起广大教师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思政队伍建设要求落实到处。
参考文献:
[1]武群堂.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引领作用——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
[2]邵广,铁振.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18(02).
[3]张莉,陆海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5).
[4]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论文作者:刘长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思政论文; 教师论文; 队伍建设论文; 课程论文; 高校论文; 师资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