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测试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英语论文,对中论文,高考英语论文,测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英语测试的质量标准
什么样的试卷算是高质量的试卷呢?评价一套英语试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包括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可行性和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等指标。其中效度和信度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而反拨作用则是命题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重大考试,如高考,可能对教学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效度,指试题是否考查了原定需要考查的内容,考试的结果能否用来评判预定要测试的语言能力。效度是测试是否科学的前提。效度的分类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共时效度、预测效度、表面效度和方法效度等。高考虽然是具有甄别和选拔性质的考试,但它要参考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因此它也是一种成绩考试,故首先应看内容效度。
信度,亦称可靠性,是指考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例如,拿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测试,其结果一致,那么这份试卷就有信度。信度提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信息,关系到测试的客观与公平。一份试卷若缺乏信度,也就没有了使用价值。
反拨作用,也称回波作用,指的是测试反过来对相应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高考英语测试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对于反拨作用,语言学家Arthur Hughes曾说过:Backwash can be harmful or beneficial.If a test is regarded as important,then preparation for it can come to dominate al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而 Bachman & Palmar也认为,考试对参与考试的人(教师、学生)、对教育制度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冲击力。重大考试在考试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它的冲击力。在中国,高考是国考,高考英语试题对中学英语教学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高考英语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减少其不良影响,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考英语测试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在我国,高考英语测试始于1952年,1965年停止。文革结束后,1977年恢复。自1978年高考英语由全国统一命题,1990年正式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即NEMT。2001年起,听力正式计入高考总分。近年来,除北京、上海外,又有更多的省市加入到单独命题的行列。与此同时,考试的内容也由过去强调语言知识的题型,发展到目前的多类型的较能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试题。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一直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
作为高考的一个主要学科,英语测试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它的反拨作用也十分明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尤其是近20多年来,高考英语测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并规范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由于测试本身的不完善,加上操作上的难题,高考英语测试也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三、现行高考英语测试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建议
高考英语测试是一种能力测试,应能全面反映考生的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听和读能反映理解能力,说、写能反映语言的运用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测试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考出学生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也没有反映出这四种技能之间的相关性。比如,没有对“说”这种技能进行考查。其直接结果是,在许多中学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学生锻炼“说”这一技能的机会,即便有也少得可怜。课堂上,教材中的对话内容被变成词汇或句型讲解,口语操练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只是在上示范课、公开课的时候,为符合教改精神,为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才会给学生提供平时应该提供的较充分的开口机会。长期如此,学生的口语水平可想而知。虽然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但因为高考不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敢在口语上“浪费”太多的功夫,哑巴英语由此产生。虽然代表改革方向,由于口语技能无法在高考成绩中体现出来,一些侧重口语技能、交际技能训练的公开课、示范课一度被老师们戏称为“花拳绣腿”。更让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不用,许多英语老师原来不错的口语技能也被逐渐“荒废”了,这既让人可惜,又是巨大浪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1年以前人们对待听力和口语的态度完全是相同的,认为可有可无,然而当听力被纳入高考内容,并享有1/5比率考分以后,听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结果是学生的听力成绩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
再如,每年高考英语试题稳中求变,但选择题分值居高不下。从近10多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英语试卷中选择题所占比例相当高,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的。在1994年和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中,选择题为110分(满分150分);在1996年至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选择题占95分(满分150分);2001年至今,选择题的分值高达115分(满分150分)。客观题固然有诸多优势,如:考查点多面广,评卷操作容易,客观公正且信度高等,但其消极的一面也是十分明显:由于多项选择题仅仅考查的是理解判断技能,不需要考生答题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或技能,长期使用这种题型,十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说,考分才是硬道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只能全力地讲解ABCD区别,煞费苦心地辨别词语区别,长篇大论地讲解语法区别,年复一年地对试卷进行讲评。由于考试不变,所以不管大纲如何变,课程标准怎么要求以及使用何种教材,教学方法的改变却始终非常有限,“满堂灌”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被迫大量操练这种题型,这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兴趣,而且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付该题型的技巧上,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表达能方的欠缺不仅体现在口语上,也体现在写作中。高考作文中,一些简单的意思表达不清,句子(甚至单词)写不出、写不完整或错误百出的考生比比皆是。由于错误选项的干扰,使优秀考生也难以得到高分,而一窍不通的差生却总有25%的基础概率。
由于高考承载的功能太多,英语高考成绩的高低也自然与考生的命运息息相关。学校、家长及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评估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因此,一切向考试看齐。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无论他本人素质如何好,上课如何好,如果他的学生高考成绩不好,学生和家长就不会满意,学校和主管部门也不会肯定。一所学校无论它的办学条件多么好,师资力量多么强,管理多么先进,如果高考成绩不好,也同样不会得到社会和家长认可。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改革必须从指挥棒——考试入手。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应尽快在高考试题中增加口语测试内容。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考试成本,但非常值得。其次在试卷中应适当减少客观题比率,增加主观题的比率,如回答问题、听写、填空、翻译等,使主客观题的比例更加合理。这在操作上无任何问题,也不会增加多少考试成本。
总之,只有使高考英语测试内容更全面、题型结构更合理,测试才能更科学,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强大的导向功能,尽可能地减少其消极影响,进而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