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至1863年马克思手稿中的十七、十八笔记本计算问题_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1861-1863年手稿第XVII、XVIII笔记本若干计算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手稿论文,笔记本论文,XVIII论文,XVI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861-1863年手稿的发表情况

      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一直被视为《资本论》的第2稿,是《资本论》创作史上唯一涉及《资本论》全4册(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理论史)的手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创作史意义。1861-1863年手稿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最初由考茨基于1905-1910年在斯图加特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名分3卷4册出版,后由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26卷分3册重新编辑翻译发表;1861-1863年手稿的其他部分则由苏联学者编辑翻译后,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47、48卷于1973、1980年发表。1976-1982年,1861-1863年手稿第一次完整用原文(德文、英文、法文)分6册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第2部分第3卷(MEGA[2] II/3.1-3.6)。

      1861-1863年手稿中文版的情况是:《剩余价值理论》部分由郭大力根据考茨基版译出,1949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名发表;其余部分按照上述俄文第2版由中央编译局译出,1979、1985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47、48卷发表。目前正在编译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基本上按照历史考证版的编排,将1861-1863年手稿分编为第32—37卷共6卷,其中第32卷(第I—V笔记本、第XVI笔记本和第XVII笔记本前7页),第33、34、35卷(第VI—XV笔记本,《剩余价值理论》),第36卷(第XV笔记本的最后部分、第XVII笔记本第8页即笔记本统一编码第1029页起的各页以及第XVIII笔记本),已经出版。第37卷(第XIX—XXIII笔记本)即本部手稿最后一卷可望在今年付排。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对照原文校订中文第1版的译文。就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来说,一般认为中文第2版与中文第1版相比在以下两点上有所不同。第一点是译文本身。在编译中文第1版时,如果当时尚无原文可供参考,那么译者就只能够完全从俄文转译。现在用原文(德文、英文、法文等等)去校订转译的文字,当然会有所不同。第二点是编辑编排。1861-1863年手稿在写作过程中最终演变为一部“草稿”,而不是付排用的定稿。手稿本身比较零乱,叙述的过程中常常插入其他论题,有很多重复阐述,很长的文字没有划分段落,标题很少,语句不完整,一些段落难以搞清语法关系和行文思路,缩写很多,还有大量外文没有翻译。可以看出,手稿的草稿性质非常明显,它是马克思为自己搞清楚问题而写的,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好读、好翻译而写的。俄文版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编辑加工,历史考证版则原则上按照原样发表手稿。这样一来,分别基于俄文版和历史考证版的中文第1版和第2版对手稿的编排自然也就有差异了。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所收手稿形成于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完成之后。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即“商业资本、货币经营资本”(第1版发表在第48卷,含“插入部分。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货币回流运动”),以及属于“剩余价值理论”结尾部分的手稿(第1版发表在第26卷III,主要包括拉姆赛、舍尔比利埃、理查·琼斯)。笔者参与了该卷付排前最后的编辑加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笔者一方面服膺于马克思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忘我从事科学研究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钦佩于几代中外译者为了尽最大可能按照原样在全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笔者就中文第1版(俄文版)和第2版(MEGA版)文本的异同做了仔细对比研究,从而加深了对两个版本的不同性质的理解。笔者拟以第2版第36卷所涉及的部分计算为例,从某种程度上复原马克思在手稿中进行计算的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为马克思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史提供某些材料,为推进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事业提供某些启发。

      二、MEGA版和俄文版怎样对待马克思的计算错误

      按照拉法格的说法,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②。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存在的大量数学计算来看,马克思的确是这样认为的。然而,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马克思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并不满意:“在制定政治经济学原理时,计算的错误大大地阻碍了我,失望之余,只好重新坐下来把代数迅速地温习一遍。算术我一向很差。不过间接地用代数方法,我很快又会计算正确的。”③

      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计算错误,各国学者历来多有研究和订正。张薰华曾在“《资本论》研究丛书”中专门著有《〈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④,附录部分有专文《试校〈资本论〉中某些计算问题》,是对这一方面问题的集中阐发。

      (一)MEGA版怎样对待马克思的计算错误

      MEGA作为历史考证版,其原则在于完整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手稿的原貌和形成过程。当然,MEGA版并不是照相影印版,无论如何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反映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原貌(例如颜色、字迹)。而对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来说,这样做必要性不大,也不实用。MEGA版的每一卷都附有一个“Editorische Hinweise”即《编辑说明》,详细交代了该卷编者进行编辑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6卷所依据的MEGA II/3.5的《编辑说明》是这样说的:

      被编辑的文本根据手稿的编排进行。不进行正字法方面的统一或者现代化,但是要进行文本审核,以便消除那些明显的文本错误。明显的书写错误将在被编辑的文本中予以改正。造成意思上的变动的编辑上的改正将总是在校勘表中列出。书写错误如有多种修改的可能性,或者本身并不能清晰确定,则在多种证据支持某种方案的情况下,在编辑文本中予以改正;而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则不作改动。两种情况都将在校勘表中指出。

      手稿中的标点符号予以保留。只有在对于理解文本绝对必需时,才补上缺少的标点。在校勘表中指出增补的逗号和破折号,增补的其他标点符号(句末缺少的句号,忘记的反括号和引号),只有在这种增补也有可能放到其他地方时,才指出来。

      事实说明方面的疏忽和计算错误将在编辑文本中改正,这些修改都在校勘表中列出来。如果事情本身并不清楚,或者马克思运用错误的数值继续计算,就不作改动。对此,在注释或者校勘表的文本考证性质的说明中给予必要的提示。

      缩写符号和缩合句子将不作说明完整书写出来,除非完整书写出来并无必要(bzw,d.h.,etc,usw.,z.B.)。在有多种书写可能性的情况下,则保留缩写形式。人名和文献名的缩写予以保留。数学符号在编辑文本中予以再现,即使它代表词语。不确定的字母用小字号印刷,无法辨读的字母用xxx代替。因纸张的破损或污损而造成的文本缺失,用方括号加省略号表示。如果能够确定地复原文本,则复原的文字用方括号括起来。⑤

      以上只是该卷《编辑说明》的一部分。从这部分说明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MEGA即使作为以反映原貌为己任的历史考证版,在编辑手稿的时候,也不得不对原稿进行编辑加工,以便给读者提供一个相对能够阅读的文本。

      第二,MEGA在对原稿进行可能改变文意的修改的时候,只改动那些编者认为绝对必要的地方;假如这种修改并无十足把握,那就维持原稿不予变动。

      第三,MEGA编者在校勘表中交代了对原稿的改动。但MEGA(尤其是前期)并不是把对原稿的所有变动都告诉读者。例如把某些缩写写全,或者增补某些标点。但是MEGA一定会把可能造成意思变动的改动在校勘表中全部列出。

      在上述说明中,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有关“计算错误”的部分:如果马克思的计算错误十分明显,那么予以改正并告诉读者;如果对马克思的计算不能作出清楚的判断,或者虽然能够判断马克思算错了,但是在马克思运用这个错误的计算结果继续进行计算的场合,就不作变动,但可以用注释等方式作出提示。

      (二)俄文版怎样对待马克思的计算错误

      在把依据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的中译文同MEGA版发表的马克思手稿的原文加以比较后,我们发现俄文版对马克思原稿中的计算做了很多改动。当年俄文版编者在对马克思的计算错误进行修正的时候,一定认为自己能够判断马克思算错了,认为自己能够把握马克思进行计算时的思路和逻辑。这种编辑加工工作第一次为全世界读者提供了看到1861-1863年手稿全貌的可能性,其巨大功绩自不待言。然而笔者在中文第2版第36卷的工作中发现,就对马克思计算“错误”的修改而言,俄文版可能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马克思的计算错误,俄文版编者改动了一部分,保留了一部分。这样就可能使读者产生这种印象:看得清楚的就改,看不清楚的就不改;或者:想改的就改,不想改的就不改。

      第二,对于那些做了改动的计算错误,有一部分改动得并不合适。其一,马克思的某种计算错误本来有多种修改的可能性,但俄文版只选取其中的一种,这就取消了读者独立思考和获知其他可能性的机会。其二,有时候马克思可能并没有算错,但俄文版编者未能理解马克思的思路。其三,在马克思运用错误数值继续计算时,如果贸然进行修改,也会让读者把握不住马克思的思路。

      第三,俄文版编者对于他们修改马克思错误计算的情况,有的通过注释指出来,但大多数情况下“沉默改之”,不作说明,这就让读者无法完全分清到底哪些计算是马克思作出的,哪些计算经过编者的改动。

      三、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的实例

      为方便阐述,本文所引各例的译文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48卷,附上第2版第36卷的页码。其中画了下划线的文字是俄文版编者改动后的文字,紧随其后的[ ]里面的文字则是MEGA版提供的马克思原稿中的文字,也是中文第2版第36卷采用的文字。

      例1:“简单”的计算错误

      假定该商人需一个月出售[12000码棉布],那么,他每月就能购买12000码棉布,也就是说,一年能购买12×12000=144000码棉布;因而,他用他的1000镑资本能购买和出售36个工厂主的商品,如果每个工厂主一年中可生产4000[40000]码棉布,并且投入他们企业的总资本等于32400镑(每人900镑)[256]的话。(第1版第48卷第404页;第2版第36卷第58页)

      本例中,马克思原稿中的40000码(MEGA II/3.5.S.1583.41)被俄文版编者改为4000码。如果按原稿的40000计算,36个工厂主一年的产量应为36×40000=1440000,而不是俄文版修改的36×4000=144000=12×12000。应该说俄文版的这个修改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在卷末注256中做了解释。

      对于这个错误的处理,英文版同MEGA版,在正文中保留40000,但继承了俄文版的注释,说明此处应为4000。⑥第2版第36卷也如此处理,并加注说明。

      例2:复杂的计算“错误”

      第一年。小店主的资本等于100。小店主向资本家购买100镑的商品,价值110镑。资本支付110镑工资。工人在小店里购买价值110镑的商品。……

      

      小店主在小店里保存有120镑的商品,因此其价值为132镑。资本家付给工人132镑;工人用这一数额在小店里购买商品等等。(第1版第48卷第184—185页;第2版第36卷第110—111页)

      马克思的原稿中有6处数值被俄文版编者做了改动,但未作说明。这些改动涉及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

      乍一看马克思的运算似乎比较深奥,其实仔细分析后也并不是非常复杂。

      马克思设计了一个周期为5年的小店主资本周转情况。小店主从工厂主那里购进商品,然后卖给工厂主雇用的工人。假设商品按其价值卖给工人,因而小店主必须按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进商品,以便分享一部分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第一年,小店主投入资本100镑,从工厂主那里获得110镑商品,卖给工人,获得110镑。(第一年小店主似乎没有吃喝。)

      第二年,小店主用上一年得到的110镑,继续向工厂主购买。这110镑中,有105镑作为资本(积累5镑),有5镑供自己消费。105镑可以向工厂主购买105+105×10%=105+10.5=

,再卖给工人,收回

镑资本。小店主自己用5镑向工厂主购买用于自己消费的商品=5+5×10%=

镑。

      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计算,马克思没有出现问题,俄文版也没有做改动。

      第三年,小店主用上一年得到的

镑继续向工厂主购买。这

镑中,有110镑作为资本,有

镑供自己消费。向工厂主购买的总额

,其商品价值,马克思的原稿给的是

镑,而俄文版改为

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自己来算一算:

      

      如果只读到这里,那么似乎俄文版的改动很好。但是再往下读,这个改动就显得并非毫无问题。随后马克思说:“但是,小店主在自己的小店里只保存有110镑的商品[价值121镑],因而,他吃掉

镑的商品价值。”马克思说第三年的商品价值为

,如果去掉用110镑批发来的121镑的商品价值,则剩余

镑商品,

这个数字恰恰也是马克思的计算结果。也就是说,马克思用第一步的错误数据进行的第二步计算是正确的。而实际上俄文版此处作“

。乍一看,俄文版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计算都正确,似乎优于MEGA版;但这样一来,读者就看不到马克思写作时的历史情境了。这里俄文版的第二个改动实际上是被迫进行的:既然改动了马克思的第一个错误计算,那么连马克思的第二个正确计算也要改掉。

      

      本例MEGA版和英文版都没有改,也没有作出说明。第2版第36卷也如此处理。

      例3:俄文版对马克思的“错误”计算给予错误解释

      我们假定,全部年生产资本由600万组成,换句话说,这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资本部分,因此包括不变资本的年损耗。假定这个资本的可变部分等于

,即100万。……其次,假定利润(包括地租)等于30%,也就是在600万资本上等于180万。……

      ……我们假定,可变资本对不变资本的比例一般是1∶5。……

      ……其次,如果[XVIII—1055]这个生产领域中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等于1∶5,那么资本

是可变资本,

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于

,或者可以说466 667,不变资本等于1 866 666。……

      这一结算应按稍许不同的方式进行。

      {我们有一笔资本600万;它的30%的利润是180万。因此,流通商品总量的价值等于780万。如果280万由生活资料构成,那么其余的500万就是不变资本。……}

      因此,(第I)[类]是280万镑——用于生产生活资料的资本的领域。

      在这些价值280万镑的商品中,约466 667是利润,等于[预付资本的]20%,而其余的是资本,等于2 333 333。在这笔资本中,可变资本[将近

,即]388 888;其余为不变资本1 944 445[128]。

      卷末注128:马克思在前面的计算中所根据的是:“在这个生产领域中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的比例是1∶5”(本卷第208—209页),而不是他现在假定的1∶6。(第1版第48卷第207—210页;第2版第36卷第132—134页)

      在对马克思的计算作了反复核算后,笔者发现俄文版的这条卷末注并不正确。实际情况应当是,马克思从未假定c∶v=1∶6,他一直假定v∶c=1∶5,即使现在也是假定1∶5。只不过马克思在进行实际计算时——“如果这个生产领域中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等于1∶5,那么资本……的

是可变资本,

是不变资本”——,错误地把v∶c(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当成了v∶C(可变资本∶总资本,即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这样一来,马克思假设的v∶c就不是1∶5,而是1∶4。

      本例MEGA版未作说明,英文版则继承了俄文版的错误注释。⑦第2版第36卷根据上述认识对这条注释做了修改。

      例4:俄文版可能对马克思的正确计算进行修改

      如果在上述例子中,X磅棉纱的价格等于120镑(包括生产费用100镑,其中,80镑比如说花在原料,即棉花上,另加上20镑剩余价值),如果棉花的价值由于特大丰收而突然下降到60%,那么,已加工制成棉纱并在市场上流通的棉花,其价格将和未加工的棉花一样下降。因此,X磅棉纱的价格从120镑降到88镑(包含在其中的棉花的价值从80镑降到48镑)。纺纱业者将遭受

镑的直接亏损,虽然他实现了20镑利润,或[XVIII—1082]20%[以上]的利润,实际上这一利润可能是50%以上的剩余价值。这就像他用80镑购买X磅棉花,是为了以48镑将它们出售一样。如果他所出售的棉纱中没有剩余价值,那么,他的进款将只等于48+20=68镑。因此,把实现的剩余价值考虑在内,就比现在少[多]20镑。(第1版第48卷第451页;第2版第36卷第191—192页)

      这段计算,马克思的逻辑大概是,总产品的价值P=80c+20v+20m=120,如果c(棉花)从80下降到60%即48,在仍然收入20的利润的情况下,总产品的价值P=48c+20v+20m=88,而棉花降价之前已经投入的成本C=80c+20v=100,则这次交易的直接损失=100-88=12镑(收入-成本=损失=-12)。

      这时,m'=20m÷20v=100%,p'=20m÷100C=20%(因为成本是已经投入的100,而不是已经降价的88;利润,则是马克思假定的“他实现了20镑利润”,那么利润率只能=20p÷100C=20%;而剩余价值率只能是20p(=20m)÷20v=100%>50%)。

      在现在获得的88镑中,有48镑为现在棉花的价值,有20镑为过去可变资本的价值,还有20镑为剩余价值。如果不考虑这20镑剩余价值,那么现在出卖商品所得的88镑,就只剩下88-20=68镑,这时候损失=收入-成本=68-100=-32,32比12多:32-12=20,因此这就比考虑剩余价值20的时候多损失20镑(实际上这32镑=80-48,即棉花降价带来的损失)。

      如果以上推测合理,那么MEGA提供的马克思的原始计算也就是合理的。本例MEGA版和英文版都没有改,也没有作出说明。第2版第36卷也如此处理。

      四、几点思考

      马克思在1861-1863年手稿第XVII、XVIII笔记本中,特别是在所谓“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货币回流运动”部分,为了以数值作例证,进行了大量复杂的计算,但是在演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错误。对于这些数值错误,俄文版在他们可能掌握的范围内,改动了一部分,但是也留下了一部分,因而改得并不彻底。改动不彻底的原因,应当主要在于马克思的演算错误往往是一种复合错误。那些一目了然比较简单的计算错误,纠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复合的计算错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马克思在计算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变换了基数和比例关系,并且很可能在不正确的基础和比例关系上进行了正确的演算。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很多演算,错误和正确的因素夹杂在一起,矛盾迭出,而且这种情况在随后好几页纸的计算中都会持续;为了保证马克思计算的正确,一旦改动马克思的一个数字,就势必需要改动大量其他的数字,甚至是正确的计算;由于马克思演算中的矛盾,实际上无法把每一处错误都改正;由于每一处数值错误都可能有不止一种修改的可能性,很难保证编者作出的修改符合马克思的思路;即使我们能够提供一种从头到尾都正确的计算方案,那么我们也让读者失去了看到其他方案的可能性,从而用编者单一的、清晰的思路代替了马克思写作手稿时复杂的、不甚清晰的思路。最重要的是,马克思的思路往往很难把握,甚至无法理解。

      基于文责自负的原则,笔者以为,马克思手稿的编译者在翻译和校订时最好不改动马克思的原文。如万不得已必须修改,最好作出说明。中文第2版第36卷所依据的也是这一原则,并在《前言》中就相关情况做了总的交代。否则,读者会以为马克思就是这么写的,或者发问:“上述种种例证所说的应当改正之处,究竟是谁弄错的?”⑧何况马克思自己也会发现自己的计算错误,并在后面重新进行计算。或者在他怀疑或者发现的错误计算下注明:“这个计算正确吗?”⑨、“又错了”⑩,等等。

      当然,由于MEGA版(即历史考证版)与俄文版、中文版(学习版或著作集版)版本性质的差异,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无论是中文第1版还是中文第2版,编者的目标应当主要是提供忠于原文而便于阅读的文本,因而必要的技术编辑工作在所难免,也是职责所系。

      ①例如中文第1版第26卷第I、II、III册的版权页上都注明,该册是根据俄文第2版并参考德文版译出的;第47卷的《说明》指出,本卷以俄文版第47卷为依据,但第I-V笔记本是根据德文并参照俄译文翻译的;第48卷的《说明》指出,本卷以俄文版第48卷为依据,同时参照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3卷的第5、6册。从这些说明中可以看到两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并非完全根据俄文转译。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重点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都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第二,中文第1版在文字编排和技术规格方面则主要采用俄文版的做法。

      ②中央编译局编:《回忆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9卷第247页。

      ④张薰华:《〈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⑤MEGA,II/3.5,S.33[++]-34[++].

      ⑥Marx Engels Collected Works(MECW),v.33,p.509,n.48.

      ⑦"In his previous calculations,Marx assumed that the ratio of variable to constant capital in this sphere was 1∶5,and not 1∶6,as he now assumes."(MECW,v.33,p.516,n.137)

      ⑧季陶达:《从〈资本论〉第四卷中的失误谈起》,载《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于张薰华:《〈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第344—349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III第376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8卷第211页。

标签:;  ;  ;  ;  

1861年至1863年马克思手稿中的十七、十八笔记本计算问题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