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信息社会与文献资源共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文献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社会作用和使用价值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信息,依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信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1 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图书情报机构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信息的中心,因此图书情报机构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和重要情报源之一。文献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基础,而图书情报机构收藏的文献资源在我国文献资源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从而使图书情报机构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公共图书情报机构的情报职能,面向文化、经济建设,迅速传播和交流各类信息,是图书情报机构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所在。
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合并, 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科教兴国”、“科技兴市”战略方针,实施“三港两路”建设计划,加速浦东开发,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大都市,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馆所合并,形成了国内第一个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将成为上海综合性信息系统的枢纽之一,为上海“信息港”的建设拓展了新的生长点,馆所合并有利于优势互补,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资源共享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必然产物。国际上,文献资源共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文献资源共享工作也极为重视,纷纷颁布各种法规、条例来保证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以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近年来,作为记录和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文献资源呈现了“爆炸”态势,这就给图书情报机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文献资源交流上的困难和危机。而对各类读者的多层次需要,限于财政、设备和技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机构间的文献资源共享的模式和国外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共享相比还只是初级的、简单的形式,简言之,仅是资源共享的雏形。
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共享,在方法上通常表现为互查、互阅、互复、互借以及编制联合目录,采购协调,咨询服务,联机检索等多种渠道,在途径上则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协作,成为既具有特色又相互沟通的共建、共享网络体系。上海地区高校系统、科学院系统、情报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便是通过纵向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以同一系统、同一行业中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具有专业对口或基本相通,其服务性质、目标、读者对象和需求相类似,具有共同的馆藏特色,相互提供的情报信息实用性较强,馆藏资源可以互补,而形成一定的优势,但其文献资源明显的局限性及地域分散、信息传播手段跟不上读者需求的缺撼是较为明显的。
所谓横向联系,是指同一城市或区域内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服务于本地区的广大用户。这种以“块块”为特征的联合其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打破行政隶属、行业分割的局限;同时又是文献总体布局较为合理,收集内容广泛,学科齐全和具备较为完整的信息存储和文献揭示报道系统,以及规范、通用的检索条件与方法。其特点是协调采购,突出各馆的藏书重点和特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订购、重复收藏,便于互通有无。在经费紧张,现代化技术尚未普及,文献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横向联系与纵向合作的有机结合,是最佳途径。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图书情报机构实现面向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实现图书情报机构文献资源共享的较为完美的模式。
由上海地区高校、科研、情报、公共图书情报机构四大系统,共30家单位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和求大同、存小异原则下成立的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正是适应信息社会各类需求的产物。协作网打破了条块分割体制,在协调平衡文献资源采购方面尤其在经费紧张、书价上涨的情况下,对避免重复采购,确保重点学科刊物的连续性,提供尖端学科研究资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文献资源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作出了相应调整,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
2 图情机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功能
信息社会中图书情报的发展趋势,既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也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信息社会,主要是以社会就业结构和信息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为依据的。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整体而言,文化素质水准并不高。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图书情报机构仍然必须承担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可见,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过程,将是一个滞后于经济、技术发展,逐步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在信息社会的前期,它的运行机制也是产业机制与事业机制并举的局面。
图书情报机构是信息服务机构之一,它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结构,它的信息服务范围则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向社会提供各种直接需求的信息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图书情报机构本身寻求对策,也就是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依靠整体的力量形成相对齐全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资源共享与网络的关系极其密切,网络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没有网络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要把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工作切实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逐步建立各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联机网络。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网络是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网络的继承和发展,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特殊的协作。“信息高速公路”便是指日益扩展的光纤和电缆线路组成的网络。在我国,建立网络的技术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数据、文字、声像和电视节目都能通过电话线、有线电视输送或无线电话网发送和接收,它采用“对话”交流方式,实现双向交流,使每个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可以说“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意味着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方式,或者说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将对我国图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特别重大的意义。
信息产业的发展给图书情报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已能使图书情报机构的收藏文献贮存在与纸质载体不同的新型载体上,便于向远距离传送;网络技术和通信业的发展使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很容易就可以联系起来,相互提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由于加入网络系统的图书馆用户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条块分割也就不复存在,这就为图书情报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图书情报机构提供了密度高、功能全、价格低廉的新型载体来贮存空前巨增的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满足图书情报机构的这一需求,且使传输的信息达到图、文、声一体化。其次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为标志的多媒体,因其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异特征,克服了传统阅读的枯燥无味,容易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高速公路”系统是网络间的网络。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必须在实现自动化的前提下逐步采用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等新型通信手段,建立网络小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图书情报机构与其它信息中心之间互相联网,并逐步与用户家中的个人电脑联网,最终达到信息存储量大,处理和传输信息速度快捷的目的,并借助这些网络和先进手段与“信息高速公路”并轨,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了使“信息高速公路”的触角一直伸向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不仅要拥有局域网络,还要将其发展成国际网络。即通过地区网络和国际网络相联结,使信息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以共享。而网络化将使图书情报机构进入一个新的“无围墙”与“电子化”图书情报机构发展时期,同时也自然形成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世界的社会化特征。可见,如果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不向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转变,即不走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的道路,必定要被改革浪潮所淘汰。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贝林顿在阐述“信息高速公路”对图书情报机构重要影响的同时,强调指出,“信息高速公路”绝不能取代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汇集着新技术,新信息,供人们使用,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使图书情报机构的任务加重,作用更加明确。
3 信息社会中的图情机构
图书情报机构的科学管理就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管理技术,对图书情报机构工作进行有效的决策,以明确图书情报机构的奋斗目标。而图书情报机构公共关系方法在参与管理决策时所采用的方式就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公众需求,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谋,使图书情报机构的行为尽可能地与国家的总体利益,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一致起来,随时调整图书情报机构的行为,不断改进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以保证图书情报机构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平衡,促进图书情报机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图书情报机构的功能愈来愈集中地体现在满足社会需求,而各级图书情报机构作为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担负着用图书、文献、信息向全社会传播文化,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素材、资料、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程度等各类服务上,因此,图书情报机构公共关系必然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活动,它反映了图书情报机构在增进社会效益的同时,以良好的社会形象求得自身发展。而图书情报机构的良好形象首先是建立在对公众的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一个图书情报机构要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还需要有善于塑造图书情报机构美好形象的技能。图书情报机构信息工作的开展,必然与公众产生多方面的联系,需要进行各种社会交流活动。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图书情报与公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它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培养友谊和感情,让图书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享有美好的组织形象。树立和增强读者第一的服务观念;想方设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认识信息工作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通过自身努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相互理解、信任的“人和”观念,以良好服务和成功的人际关系争取读者的信任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双向沟通的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提供与信息需求之间的双向沟通,开发信息市场,适应深化信息服务的需要。
强化图书情报机构的外向功能,实现图书情报机构面向全社会开放,不仅是顺应文献资源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图书情报机构自我发展、完善和更新的战略需要,从管理的意义上讲,把分散孤立的图书情报机构组成一种新型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图情联合体,便于宏观管理和科学配置文献资源,达到整体优化;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由于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总和,即1+1〉2, 因此加强图书情报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情报机构建设的必由之路。
图书情报机构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无论是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和各类数据库建设,还是信息产品的组织、加工处理、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市场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参与,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现代化图书情报机构相适应的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同样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和必要手段之一。
(来稿时间: 199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