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差别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法_级差地租论文

论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级差论文,地租论文,边际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7-0012-04

在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学理论中是否运用过边际分析方法,理论界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地租理论中都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1];另一些人则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2]。我们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广泛运用边际分析方法,他只是在其级差地租Ⅱ理论中真正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本文从边际分析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发,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级差地租Ⅱ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边际分析——对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要素成本的分析,而且其中包含了对“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这一要素投入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说明。

一、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

马克思是否运用过边际分析方法,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边际分析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从数学的角度看,所谓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就是在某一函数关系中,分析其中某一个自变量的增量对因变量的增量的影响,即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后因变量将变动多少。例如,增加一单位产量厂商的成本将增加多少。边际分析中的基本概念——边际值(Marginal Value),既不是指自变量的增量值也不是指因变量的增量值,而是指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值,如,在短期总成本函数TC=f(Q)中,边际成本MC既不是指产量的增量△Q也不是指成本的增量△TC,而是指成本的增量与产量的增量的比值:MC=△TC/△Q。如果用微分的形式表示,边际值就表现为因变量关于某一自变量的一阶导数值,如:MC=dTC/dQ。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第一,在经济学中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并不是为了确定某一经济现象特定的边缘状态,而是为了分析经济现象边际值的变动趋势或规律,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所以,虽然边际(margin)这一概念本身有边缘的意思,但是,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并不是指对经济现象中的边缘问题的分析,即并非涉及边缘问题的分析就是边际分析。

第二,边际分析是一种特殊的增量分析,它所分析的是自变量的增量对因变量的增量所产生的影响,而不是自变量的增量对因变量的平均量所产生的影响。这正是经济学中边际分析与平均分析的区别。所以,并非增量分析都是边际分析。

二、马克思对级差地租Ⅱ的分析是一种边际分析

为什么说马克思在他的级差地租Ⅱ理论中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呢?这个问题有必要从马克思的级差地租Ⅱ概念说起。他认为,“级差地租实质上终究只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级差地租Ⅱ与级差地租Ⅰ的区别则在于:等量资本是“连续投在同一地块上”还是“同时投在不同地块上”[3]。一次性的“同时投在不同地块上”的等量资本,也就是同一时刻在不同土地上的资本总量,并不存在什么增量问题,仅此一点就可以断定马克思的级差地租Ⅰ理论所运用的方法不是边际分析方法。“连续投在同一地块上”的等量资本,则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变动的资本总量的增量,即自变量的增量,因此,我们现在需要说明的,只是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Ⅱ时所考虑的因变量即连续追加投资所影响的量是什么。马克思所关心的当然是连续追加投资对地租量或超额利润量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所关心的是连续追加投资对地租或超额利润总量的增量的影响,还是对地租或超额利润总量的平均量的影响。

马克思在对级差地租Ⅱ的量进行分析时区分了生产价格不变、下降和上涨三种不同的情况,而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也有不变、下降和提高三种不同的情况[4],这里仅以生产价格不变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下降为例,说明他实际上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

马克思在1英亩A级土地即“最坏土地”上投资2.5镑超额利润为零的假设前提下,分析了当“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下降”时,分别在1英亩B、C、D三级较好的土地上“两个连续投入的资本”(2.5镑)情况,其结果如下:

马克思将表1中的内容称之为“对两个连续投入的资本来说,地租和资本之比”,[5] 他在这里所说的“地租和资本之比”,实际上就是地租的增量与资本的增量之比,即资本的边际地租。他分析说:“尽管资本的相对生产率,因而按资本计算的超额利润率下降,但谷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对B来说还是由1夸特增加到1.5夸特(由3镑增加到4.5镑);对C来说还是由2夸特增加到3夸特(由6镑增加到9镑);对D来说还是由3夸特增加到5夸特(由9镑增加到15镑)。在这个场合,各个追加的资本和投在A上面的资本相比的差额都已减少,生产价格则仍旧不变,但每英亩的地租增加了,因而每英亩的土地价格也提高了。”[6] 这就是说,对于这三级较好的土地来说,追加一次投资后,虽然追加资本所带来的地租增量都下降了,但由于地租的增量都大于零,所以地租的总量都增加了。用边际分析的语言来说则是:当资本投入量增加后,尽管资本的边际地租下降了,但只要资本的边际地租大于零,资本的总地租就会增加。可见,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Ⅱ时所关心的是资本总量的增量即连续追加的投资对地租或超额利润总量的增量的影响,而不是对地租或超额利润总量的平均量的影响。

第一次投资 第二次投资

B

地租3镑 资本2.5镑 地租1.5镑 资本2.5镑

C

地租6镑 资本2.5镑 地租3镑

资本2.5镑

D

地租9镑 资本2.5镑 地租6镑

资本2.5镑

另外,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按资本计算的超额利润率下降”,是指资本的平均超额利润或平均地租下降。资本的平均地租下降与边际地租同时下降,这正符合边际分析中边际量与平均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当边际量下降时,平均量必然下降;反之亦然。

马克思还对追加资本的超额生产率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的三种情况进行了总结:“第一,只要各追加资本是用超额生产率投在同一土地上,即使这种生产率越来越下降,每英亩的绝对的谷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也会增加,虽然它相对地即和预付资本相比(即超额利润率或地租率)会降低。”“第二,只生产平均利润、其超额生产率=0的追加投资,决不会改变现有的超额利润量,从而也不会改变地租量。”“第三,如果追加投资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超过起调节作用的价格,因此,追加投资的超额生产率不仅=0,而且比零小,是一个负数,也就是说,比同额投资在起调节作用的A级土地上的生产率还小,那么,……每英亩的地租将绝对下降,而不是像在第二种情况下那样,只是相对地即同投资的增加量相比会下降。”[7] 他在这里所说的“追加资本的超额生产率”是指追加资本所带来的总超额利润或总地租的增量与追加资本量的比率,即资本的边际超额利润或边际地租。这三种情况所描述的实际上就是:当资本的边际超额利润或边际地租大于零时,总超额利润或总地租增加;当资本的边际超额利润或边际地租等于零时,总超额利润或总地租不变;当资本的边际超额利润或边际地租小于零时,总超额利润或总地租减少。因此,马克思的上述总结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边际分析中边际量与总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当边际量大于零时,总量递增;当边际量等于零时,总量不变;当边际量小于零时,总量递减。

三、在马克思的级差地租Ⅱ理论中包含了对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说明

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说明最优化原则或求最优解。所谓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果以产品的产出量为自变量,这一条件就表现为:当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时,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如果以要素的投入量为自变量,这一条件则表现为:当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产品)等于所增加的成本(边际要素成本)时,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在马克思的级差地租Ⅱ理论中,实际上也包含了对以要素的投入量为自变量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说明,这就是他对总超额利润或总地租达到最大值的条件所进行的说明。

马克思强调:“在连续投资的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对于在任何一种提供超额利润的土地上的连续投资所提供的产品来说,投在最好土地的资本Ⅰ的产量构成最高界限,投在不提供地租、也没有超额利润的最坏土地A上的等额资本的产量构成最低界限。”[8] 这就是说,当投在较好土地上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仅等于等量资本投在最差土地上的产量时,这一单位追加的投资就不能再带来超额利润或地租,即超额利润或地租的总量就不会再增加。显然,在“连续投资的生产率降低”即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且产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此时资本的总超额利润量或总地租量达到最大值。

如果我们将平均利润看成是成本,或者说,相当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正常利润,那么,超额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也就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在马克思级差地租Ⅱ理论中,自变量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因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应当是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在马克思级差地租Ⅱ理论中,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要素成本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不得不借助于马克思分析中所运用的一个表加以说明(见表2)。

1.在B、C、D三类较好土地上两次投资的资本量均为2.5镑,即是等量资本。

2.马克思在这里假定投在土地上资本都是一次耗费的流动资本,并且没有考虑资本的利息成本,所以,每次投资的会计成本即马克思所说的成本价格均等于资本投入量(2.5镑)。

3.马克思认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最差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即A土地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是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他所定义的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表2中“利润”就是指平均利润)。也就是说,A土地上投资2.5镑的个别生产价格即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为3(2.5+0.5)镑。由于相对于超额利润而言,平均利润被看成是成本,因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就是相对于超额利润而言的成本(即表2中的“生产费用”)。所以,对于任何土地来说,不管其产量如何,投资2.5镑所增加的成本即生产费用都是3(2.5+0.5)镑。

注:本表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74页的表Ⅲ制作。仅删去了原表中的实物地租、超额利润率两列和最后一行(总和),并将原表各栏目中两次投资(分别用“一”、“二”表示)的数据分开列出。

4.表2中的“产量”是指在1英亩各类土地每次投资2.5镑所增加的产量,也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MP=△TP/△K,这些增加的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就是产品的边际成本:MC=△TC/△TP。因为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边际成本:MFC=MP·MC=△TP/△K·△TC/△TP=△TC/△K,所以,在较好土地上投资2.5镑所增加的成本即生产费用,就是其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这就是说,表2中不变的生产费用(3镑),就是在1英亩土地上投资2.5镑的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

5.在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中,假定农产品是按照等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售的。所以,每夸特农产品的价格均为3镑。因为产品的价格不变,表2中不变的“售价”也就是产品的边际收益。于是,在较好土地上投资2.5镑所增加的收益也就等于其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乘以不变的价格3镑。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边际收益:MRP=MP·MR=△TP/△K·△TR/△TP=△TR/△K,所以,在较好土地上投资2.5镑所增加的收益,就是其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这就是说,表2中“收益”一栏中的数据,实际上就是在1英亩土地上投资2.5镑的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

6.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中,地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表2中的“货币地租”就是指在各类土地上投资2.5镑所增加的超额利润,可称之为资本的边际超额利润,等于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减去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即表2中的“收益”减去“生产费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马克思分析中的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要素成本以及边际超额利润或边际地租。现在再来看他是怎样说明超额利润或地租最大化条件的。

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考察新的超额利润的形成时,追加投资的界限是只补偿生产费用的投资,就是说,这个投资生产1夸特的费用和A级土地一英亩上同额投资生产1夸特的费用相等,按照假定,都是3镑。”[9] 显然,他在这里所说的追加投资需要补偿的生产费用,就是表2中的“生产费用”,即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而用于补偿生产费用的收益就是表2中的“收益”,即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所以,所谓“追加投资的界限是只补偿生产费用的投资”,实际上就是指追加投资的边际收益产品正好等于它的边际要素成本。他还强调,如果在较好土地上“追加的投资只能补偿生产价格”“不会影响以前投资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或地租”[10],这就是说,此时超额利润或地租总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因而,在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即市场价格不变且资本的生产率递减的前提下,此时的超额利润或地租总量就是可能达到的最大数量,也就是说,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资本的边际要素成本是构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所以,在级差地租Ⅱ理论中马克思所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边际分析方法。

标签:;  ;  ;  ;  ;  ;  ;  ;  ;  ;  ;  

论马克思差别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法_级差地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