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由美国戴明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1]。它是在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2]。在日常的护理当中,由于护士受教育水平,临床经验,责任感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不用,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压疮风险的正确判断,为了提高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成立CQI质控小组。由康复科9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由1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1.2 选定主体,拟定计划。由全体组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再采用评价法对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投票,投票最高确定主题,最终确定“提高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为主题。1.3 现况调查 收集2019年1月17日至3月1日,病人总人数120例,错误16次,正确发生率为86.7%,根据检查数据表明,1.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评分错误2.压疮漏评分3.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评分4.有压疮风险未按要求再评估是主要原因,根据80/20原则,得出最主要原因是前三者,改进的重点是1.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评分错误2.压疮漏评分3.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评分1.4 原因解析。运用头脑风暴,经过全体组员讨论找出真因。压疮风险评估错误原因:①护理人员:培训不够,压疮评分标准掌握不足;工作态度不严谨,服从上一班评估,巡视观察不到位。②制度:护士未掌握,考核不够,评分细则多。③环境:病房环境差,活动不方便,护士工作量大分管;患者年龄大,理解能力有限,不愿意配合体检。④方法:督查不够,自查不够,科室未重视。1.5 将所有原因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选定要因,2019年3月9日--22日对分析原因进行调整,做真因验证,经认真检验后得出 3个真因:1.培训不够2.督查力度不够3相关人员能力不足1.6 对策实施 针对真因,我们集思广益,积极发言,针对每条真因提出对策,并拟定对策,科室严格执行PDCA,循环改进。对策1加强护士培训,共同学习压疮评分使用表及评分标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正确压疮评分的重要性。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考核不达标的护士进行再培训,直至达到要求。每月召开一次评分讨论会,对本月压疮评分错误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讲解,讨论,对优秀病例给予展示。对策2 改进工作流程落实由 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文书质量三级负责制, 一级为护士每班自查,要求各班护士掌握评分标准和对照标准,检查自己的评分情况,确保本班书写质量;二级为责任护士每日一查,责任护士除完成本班的压疮评分,还要负责检查当天其他班次的评分情况是否正确,并有权要求上一班完成后才能下班,三级为护士长每天必须对新病人,危重病人压疮评分进行检查 ,对有疑问的发至微信,共同讨论,从而确保压疮评分的客观,真实,准确 设立护理文书检查登记表,逐一检查存在缺陷,缺陷人的姓名时间内容等。实行分层负责,层层把关,自我质量检查,质控检查,护士长督查。 对策3注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重点环节包括病人入院,出院,病情变化及危重,手术环节。重点人员包括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够强的护理人员及业务知识比较欠缺的人员。1.7 效果确认 对策实施后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由原来的86.7%提高97.5%。1.8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资料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分析,按检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表2 实施CQI前后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比较() 组别 例数 错误例数 正确率 卡方的值 P值 实施前 120 16 86.7 实施后 120 3 97.5 9.66 <0.01 2 讨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主动性过程[3]。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不可能由一名护士完成,CQI的实施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我科开展CQI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相关环节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提高护理质量,由原来的86.7%提高至97.5%,最大限度激发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了科室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作为CQI第一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改进,还需要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对取得效果与改进措施要持续进行下去。参考文献 [1]叶文琴,朱建英.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6.[2]余继芳,邱贤云.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7):601.[3]陈利萍,陈明秀,刘纯莉.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18-19.
论文作者:毛,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评分论文; 正确率论文; 护士论文; 质量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患者论文; 对策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