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 颖,包 樱,胡伟伟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

摘 要: 科研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宝贵战略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力量。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离不开客观、公正、合理的职称评价机制。科学评价科研人才的价值与业绩,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才投身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意识,合理调整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以及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发展新局面。文章通过对目前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7个方面的对策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 科研人才;职称;评审

0 引言

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系列业务职称或者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对“职称”概念作出了界定:职称是可以区别专业技术(或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与工作成就的等级称号和标志,也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学术技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和承认,同时也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激励方式[1]。科研人才是指具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创业、科技服务、科技管理等科技活动的人员。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科研人才又是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才的科研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江苏目前正处于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围绕江苏省科研人才的发展规律,梳理和优化现有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指标,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构建新时期江苏科研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充分发挥人才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调动科研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积极性,提升江苏科研人才发展的综合实力[2]

2016年,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骗补进行核查。根据规定,凡2016年售出的车辆,运营满3万公里才可申领补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这一政策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普遍资金链紧张。

2017年建立马铃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135.38 hm2,标准覆盖率100%,涉及农户852户,实现总产量444.65×104kg(单产32844kghm-2),总产值449.24万元;新增产量68.0×104kg,新增产值97.98万元,农户年增收入1150.0元。辐射示范1200hm2,涉及农户7800户;常规种植区马铃薯单产25308.75kghm-2。通过示范区建设及辐射,增加了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激发了农民种植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积极性,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标准化水平。

水资源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个自然或人工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经济系统,它们之间有机结合,使得水资源系统成为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水资源作为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系统的耦合作用,自身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水资源问题时,应结合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同时充分考虑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复合的水资源系统,可简要表述为图1。

1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背景

科研人才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科研人员的知识、品德、能力、业绩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国外在科研人才评价中“唯论文”指标或过分强调论文指标的现象也相当普遍,不加区分地将引文指标作为刚性指标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贡献、机构学术地位乃至国家研究实力的现象仍非常多见。芬兰是目前唯一一个以立法形式将引文指标确定为科研绩效评价主要指标的国家。英国科研人员为应对程序日益繁杂的科研评价规程而花费的时间有的甚至占到其全部科研工作时间的1/3。在美国,研究人员超过40%的时间用于科研管理及评估相关的行政事务。

同行评议专家群体的成员属于相同的科学共同体,导致同行评议具有保守性,很难保护创新思想和不同观点。同时,除部分职称系列采取考试取得任职资格外,绝大多数系列采取会议集中评审的方式产生评审结果。由于评审方法单一,评审中具体评价行为存在较多的经验判断色彩,影响了评价的质量;同时人力物力投入较大,评审结果核算烦琐;评审中人为因素过多,导致评价主体的评审评价与用人主体的总体评价不尽吻合。

2 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现状

2.1 职称评价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建立高层次急需科研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9],有利于发挥职称评价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但同时也对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对已获得国家或江苏省认定的业内公认的科研高层次人才,可根据人才类型,直接授予高级职称;不具备相应规定的学历、资历、层级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科研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层级限制,直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通过答辩评审、现场考察等形式予以综合评审认定;同时,探索建立省内各行业高层次急需科研人才举荐委员会,由委员会提名举荐人才,报评委会认定,打破传统申报方式。

(6)出渣方案。巷道重车道担负运输任务,每天0点班、8点班安排矿设备、材料运输,集中在每天4点班硐室出渣,每班保证20个2吨矿车,保证出渣进度。

2.2 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亟须优化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各类独立研发机构757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余家,研发人员超过76万人,各类科研人才有效支撑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2003年,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教育、科研、卫生、工程等30个系列共138个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建立了覆盖面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十多年来,这一评价体系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创新对江苏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现行职称评价制度已不能满足发挥科研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积极性的作用。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例如职称层级设置不健全,从事科学实验、实验室建设、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未设置正高级职称,职称晋升遇到“天花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论文数量、学历、资历影响因子过高,随着科研行业的不断发展,科研分工日益细化,对不同岗位类别、不同科研活动特点评价不充分,无法准确反映科研人员的专业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人才创新积极性,迫切需要建立起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更高更好的成果,切实为人才强省和科技强省建设,以及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 当前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评价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不紧密

目前,职称评定大都采用“量化评定模式”,这种模式对科研人员提出基本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具有标准固定、提高评审工作效率等优点,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重素质轻品德,对其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缺乏足够的重视[7];重数量轻质量,把论文作为基本的评价指标之一;重形式轻内容,对于论文的应用价值、专利的实际内容、申报项目技术推广的实际收益成效等实绩不够重视[8]

科研人才作为科技新突破和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5],具体评价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向: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忽视对科研人才创新能力的评价;重视创新绩效的考核,忽视创新活动的特殊性;重视指标体系的普适性,忽视创新人才的差异性。

针对职称制度改革,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2018年又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号)。同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纳良策。这是继1994年原人事部出台《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后,我国在职称评审管理方面迎来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推进2016年《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早日落地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3]。2016年底,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深化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江苏职称制度改革的线路图、时间表。2016年11月出台《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职称申报中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门槛。2018年2月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江苏“两聚一高”奋斗目标,立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结合江苏科技创新现状和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有关科研领域及环节的人才发展特点,分析当前科研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构建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研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江苏科研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为江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职称评价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3.2 以人为本的理念未得到较好的贯彻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电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要培养学生建立工程的思想,从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觉很吃力。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慕课、翻转课堂等对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新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用技术服务教学是改革的方向。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的学生课堂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如图1 所示。

3.3 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规律未得到应有体现

科技创新人才能力伴随着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发展过程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6],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特征差异很大。但是,目前的科研人才评价标准无法准确反应处于孕育期、成长期科研人员的成果,尤其是基础研究型科研人才,科研上要出成果,需要一定的沉淀,短期内难以出大的科研成果,无法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应。

3.4 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仍执行2003年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发展新要求。具体表现有:科研人才成果与市场主体衔接不紧密,对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市场的评价要求不高;评价标准中对创新成果要求同产业脱节;人才职称评价与待遇脱节等[4]

3.5 丰富多样的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国内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专业性、行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旨在对全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本行业本领域的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与工作成就作出评价的制度。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职称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先后经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建国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1978—1983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86—1993年)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后,1999年,上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率先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聘分级分类管理的社会化评审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们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再单一地与学衔、学术、技术等称号联系在一起,而是更趋于专业技术职务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强化了专家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与经济多元化发展,我国职称评价工作正迎来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

4 加快构建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4.1 科学设立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江苏省科研人员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建立差别化分类评价标准。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对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先进性,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咨询等服务的科研人员,以其服务的水平、客户满意度、行业评价的认可度、公共服务的影响力、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作为评价重点。

4.2 构建高层次科研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人才发展,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江苏亦出台了《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深入推进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强调要创新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人才发展新动能。

4.3 建立科研人员信用承诺制度

增强评审工作透明度,实行评前评后“双公示”,扩大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科研人才职称申报实行信用承诺制,一旦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伪造编造等不端行为,一票否决,且5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对于因弄虚作假等不端行为取得的职称,经查实予以取消。建立科研人才诚信数据档案,将发现的科研人才不诚信行为进行公示,通报其所在单位,并报送省信用管理机构,开展联合惩戒。

4.4 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手段与方式

弱化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进人才社会中介力量参与。鼓励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人才评价,逐步建立起政府引、社会主导的评价制度。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依托信息化技术,丰富评价手段,科学灵活采用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答辩等不同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4.5 推进科研人才评价工作信息化建设

运用大数据、现代通讯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社会各方为科研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内容支持。建设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对采集的科研人才学历学位、代表成果等信息进行真实性、原创性验证,对先进性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科研人才信息系统,跟踪人才工作进展信息和研究成果信息;研发建设职称评审系统和软件,探索尝试无纸化、网络化评审。

大梁又喑了。半天才说:“我还是觉得不靠谱。狼剩儿是东洋人带大的,兴许连中国话都不会讲,那你么样认得他?”

4.6 健全科学合理的参评专家管理制度

扩大科研人员职称参评专家库规模,建立评委会、学科组,提高小同行评审比例。通过扩大评委会专家规模,组建细分领域评审学科组,实现科研人才小同行评议,同时加强对评审专家监督和信用评价,增强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4.7 深化选人用人体制机制改革

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模式,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赋予单位更大的自主权限,充分体现人才知识价值,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人才职称评价与职业资格认定的有机衔接,减少交叉重复评价。

5 结语

江苏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始终坚持“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贡献战略力量。因此,构建科学、客观、公正的符合当前科技创新规律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制度,以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积极引导科研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的转移转化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黄梅.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相关路径谈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36-40.

[2]陈建辉,王树金,徐海波.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问题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8):29-31.

[3]潘侠.职称评审标准指引宜再细化——《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完善建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08-30(8).

[4]胡哲,宗志强,陈天荣.科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8(24):36-37.

[5]刘梦婷.“以人为本”理念下职称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8(5):22-23.

[6]钟声.让科技创新为全人类赋能[N].人民日报,2019-01-04(3).

[7]汪昌莲.“以德为先”当成职称评定的标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08-18(2).

[8]俞家栋,曾湘泉,杨智.评判标准科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N].学习时报,2017-12-11(6).

[9]周国辉.坚持“优先论”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N].科技日报,2018-12-24(1).

[10]李艳琴,李小平.高层次科研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特征与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99-101.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professional tit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i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Ying,Bao Ying,Hu Weiwei
(Productivity Centre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are the precious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and are the core force for the implement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talent power strategies.Th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that adapt to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need objective,fair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s.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and performance for these talents,not only can fully mobilized their initiative,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for participate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t also helps to raise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among talents,rationally adjust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situation of all-roun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l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even 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ions for fully improve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professional title;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名称:加快构建符合我省科技创新规律的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R2018031。

作者简介: 张颖(1979—),女,江苏徐州人,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等。

(责任编辑 季晨宸)

标签:;  ;  ;  ;  

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