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早已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浇筑,而是致力于发展预制构件,以此来扩展建筑结构的应用空间,这种建设方式不但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还能够进一步优化建筑结构并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为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施工技术;应用
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人们对于建筑行业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更加符合如今的建筑理念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预先完成构件制作,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直接装配,这样缩短的施工工期,而且节约了复杂的现场施工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为建筑行业施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在今后的建筑领域可以大力推广及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优势
1.1施工简便
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会使用到很多混凝土、砖瓦等重量较大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而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采用了大量轻质钢结构,有效降低了建筑整体重量。在建设初期可以将预制的完整的构件使用在建筑结构当中,因此在实际施工时节省了很多时间,进而让施工流程更加的简便和快捷。通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运用,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进而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得到节约,同时让建筑施工形式更加灵活。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施工时由于所需要施工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对施工质量控制也更加简便灵活。在建筑结构中使用到的很多产品都能够依据建筑的需要在工厂提前制作,比如在工厂中可以加工制作完成整体墙板、梁以及叠合楼板等相关构件,并且还能够在构件中预埋好水、电管线以及窗户等等,还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在工厂生产线上制作墙体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施工时运输到现场组装,从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施工过程。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程加工时有固定模具,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建筑产品更加标准化和集成化。
1.2保障施工质量,发展绿色建筑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加快建筑施工的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节省了资源和人力。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能够节省能源,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我国一直遵从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绿色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让施工现场更加干净与整洁。另外使用高强度的商品混凝土能够减少噪音和粉尘的污染,和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使用能够减少更多的建筑垃圾,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施工的理念。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进行检查,确保应用的混凝土磨具都符合建筑工程建设需求,随后要进行的是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质量的检查,确保内部钢筋结构的质量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最后的刷漆涂抹工作。在预制构件的表面涂刷隔离剂物质后,施工团队便可以开展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且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在具体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需要浇筑的预制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现预制构件出现了变形现象,施工团队要及时停止浇筑工作,并认真分析变形原因,通过相应的补救方式来对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进行补救,减少变形问题带来后续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影响。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施工团队选择了插入式搅拌方式,要确保插入搅拌设备不会破坏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其稳定性。在完成整体的预制构件混凝土施工工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表面进行养护操作,具体方式是先进行凭证施工,随后再应用蒸汽养护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构件运输
运输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时,就是为了便于构件应用而将构件从生产与加工基地运输到施工区域。运输时,应科学选择运输设备,还要对运输过程中的构件予以加固,特别是要注意构件装卸。运输时,还要配备一定的缓冲材料,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保护构件,顺着前期设定的路线运输,且要求驾驶员避免出现紧急刹车现象。
2.3构件存放
在存放构件时,需要结合构件的基本特征来开展横向或竖向存放。若构件属于顶面、楼板或墙柱类,应采取竖向存放方式,而梁构件则采取横向存放模式。在放置时,应考虑地面承载力并对地面进行压实操作,防止地面发生凹陷现象,也可确保构件不受到一定的损伤。
2.4预制构件吊装
预制构件的吊装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一种是湿式系统,一种是干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应用基本流程如下: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进行预制柱的吊装、进行预制大梁的吊装、进行预制小梁的吊装、进行楼板吊装、进行建筑物外墙的吊装、进行阳台的吊装、进行楼梯的吊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配置、进行楼定灌浆处理。在湿式系统引导下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一般采用以下施工方式:在建筑墙体上预留锚筋,并且要确保锚筋能够插入到叠合现浇层中;在进行对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楼板连接建筑物上半部分需要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建筑物的下半部分需要有铁件的连接,并令建筑下半部分和铁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与距离,方便建筑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在铁件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摇晃。
2.5预制装配构件连接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预制配构件连接工作。目前,常见连接方法有机械式连接和现浇式连接两种。其中机械式连接,也就是钢筋连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之一。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套筒灌浆连接方式,也就是使用持续套筒器对构件进行灌浆式连接,这种持续性连接作业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构件钢筋使用强度,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将注浆管插入到灌浆孔中,然后导入灌浆材料进行注浆处理。2)当出浆口均匀流出浆液后,需要使用木塞塞住浆口,当出气口均匀流出浆液之后需要停止预制柱灌浆操作。3)需要对预制柱灌浆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还有无出浆情况需要采用人工灌浆方式,保证预制柱灌浆连接质量。而采用现浇式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预制装配构件在连接时出现连接缝问题,使构件强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以保证后期脱模作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步增多,其中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若想控制施工质量,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变得极其关键。对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开展,应做好各项参数的控制,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时刻遵循“质量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从而为企业谋求更高的利润。新时期,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争取在未来将预制装配式的真实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逸晨.装配式建筑及预制墙材构件的发展动态[J].砖瓦世界,2017(7):43-51+18.
[2]付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22):20-21.
[3]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2):50+53.
[4]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8):121.
[5]谭美龄,戴国红,郑芳彤.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47.
论文作者:李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