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文明建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在语文文明建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在语言文明建设中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要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文明建设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个工程是系统的、宏大的。如何通过语言文明建设去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着手。

(一)在正面推进、全面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加大清除语言洋污染的力度,以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历经数千年漫长发展过程,早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近代中国由于民族矛盾的突出使得爱国主义传统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扬。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全部精华,倡导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凝聚了全民族共御外敌的巨大力量,最终铸成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

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当前语言文明建设中的洋污染问题就是一种爱国心淡化的表现。如当前国内掀起了一股洋名热,从对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看,1994年,商店、商品取洋名的占10%,1995年增长到13%;某幼儿园130 名儿童中20%起了洋名。对这种洋名现象一概斥之为殖民文化也许量刑过重,但这种一浪高于一浪的洋名潮下所反映的心态却令人十分担忧;如“东瀛大酒家”、“伊丽莎白婚纱影楼”、“天皇美鹿城”,这些字眼饱含了殖民文化的色彩;而“蒙特卡罗山庄”、“金三角酒店”是将世界上最大的赌场、最大的贩毒中心的名称赫然用作招牌,使人慨叹的是民族的自尊正被金钱、权势所腐蚀。另外像“宾蜜客豆奶”、“伊吻宁夜总会”这些乱造的音译词其真正含义是什么?除了让人嗅出点洋味外,其余的只能是干扰市场,破坏语言的规范罢了。中山大学一位老教授发出感叹:我搞了一辈子中文,怎么现在忽然看不懂、听不懂中国话了。

有人将这种洋名泛滥称作“语言入侵”,伴随“语言入侵”而带来的“文化侵略”令人忧心忡忡。有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却对卡拉OK文化了如指掌。所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取了坚定的措施来抵抗这种“语言入侵”和“文化侵略”。据报道:伊朗最高文化决策部门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发布一项命令要求所有的工厂、企业、以及其他的公共场所的名字都必须出自波斯语,禁用外国名字来命名。

当然,完全拒绝外来语的做法不利于改革开放事业,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语)。因为,外来词语的引进丰富了普通话词汇,提高其表达能力,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四化”建设。我们不仅要吸收外来语还要吸收外来文化,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去创造更新的文明。我们不拒绝外来语,却反对一切洋污染。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语言文明建设的力度,用规范化的手段去解决混乱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将语言问题与国家民族问题联系起来,对国家民族利益的维护是一个包含道德价值判断标准的永恒尺度。这样语言文明建设的措施才能最终落实到全民的言语行为上来。

(二)通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来加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增强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强调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而民族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凡是热爱祖国的人无不热爱本民族的语言。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小弗朗士对法国语言的热爱表现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曾经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语言文字应当成为支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物质基础。当前我们就要通过加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来加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增加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祖国的语言文字与国家主权、民族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在语言文明建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抵制那些无视国家意识、有损国家主权和违犯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语文现象。

1、有损国家主权、有辱民族形象的

例如已被取缔的天津日资“共荣共亚”公司公然无视中国主权,辱没中华民族形象,这样的公司在注册时就应当取缔,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2、违犯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

城市路牌书写混乱,有的全用英文,有的中英文合写:或汉字与英文合,或汉语拼音与英文合。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我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方案,从1979年1月1日起,我国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按照普通话拼写,不得用外文译写。国家规定的、通用的语言文字必须规范使用,这是公民的义务,是公民国家意识的体现。

其次我们要清除那些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违背的语言污染。爱国主义除了历史内容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新的现实内容,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应融为一体。当前的语文生活中出现种种有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语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那些带有明显贬义、僧恨义的旧词语的复活就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对青少年的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悬挂在墙的霓虹彩饰的巨幅牌匾上,有的赫然书写“剥削中心”、“集中营酒店”的字样,有的酒楼,宾馆干脆赤裸裸地写道:“不是大亨不要来!”让许多人尤其是那个时代的老一辈人感慨万端,心灵上又蒙上一层阴影。“穿王子,做王子!”(鞋广告)学生穿上“王子”皮鞋后神气活现地以为已找到做王子的感觉,令教师喟然长叹。我们要引导当代青年开辟未来的生活而不是去追忆帝王们过去的“荣华富贵”,向往当年的奢华腐朽。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强人的爱国心,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反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自然也不会在语言上追求洋化、封建化、粗俗化。

另外还要教育人们懂得: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树立语言规范化意识。1995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指出:“使用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是国家意识的体现。”《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也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类语言文明的基础,规范化地使用语言文字也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

总之,语言文字是精神文明的窗口,直接体现着国民的素质,影响着祖国现代化进程。只有严厉鞭挞和清除社会上的非文明语言现象,强化使用文明语言的意识,才能使建设社会文明的力度不断加强。

标签:;  ;  

在语文文明建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