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态论文_于惠娟

探讨城市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态论文_于惠娟

北京大学景观与建筑设计学院 北京市 100871

摘要:住宅小区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础,是由城市的多条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土地的集合。其布局形态和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格局的形态和规模。目前,我们城市居住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我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的主要原因是其规模大、空间界面不完整。因此,本文从住宅区开发为切入点,探讨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式。

关键词:城市住宅街区;小尺度;围合式布局

1、前言

居住区围合式布局的要求是城市界面在四个方向上的相对完整性。西方传统并没有区分建筑的不同朝向的布局,它适用于建筑的各种朝向。相对而言,中国人更注重建筑物的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城市居住区往往不采用东西走向,导致城市居住区东西边界不完整。因此,有必要从设计上弥补东西向的建筑布局,形成完整的街区空间。

2、街区尺度在空间上对建筑布局的控制

我国在住宅建筑形式的规划标准方面,相关的规划法规(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主要采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来控制住宅建筑的布局形式。在这三个指标的严格控制下,相对“小”的块体边界决定了建筑布局形式的紧凑,从而形成“精致”的空间肌理;相反,相对“大”的块体边界,在相对宽松的容积率和高度限制指标下,对建筑布局形式有多种可能性;也在控制着城市的规划发展格局。控制地块的大小可以间接控制建筑的布局。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城市居住区的规模,意味着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布局,有利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小尺度规模的住宅小区更利于形成精致的建筑空间布局形态。

3、小尺度围合布局便于塑造开放街道空间

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是由城市道路切割而成,城市道路的通达性也是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每个封闭的住宅小区意味着地图上一个城市的交通盲点,很多封闭小区是不允许内部道路对外开放的,小区本身也是一个交通的死角,一些道路不得不绕开住宅小区而进行规划,一些小微道路起到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的作用。封闭小区特别是大尺度的封闭小区,就相当于堵住了部分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将所有车流的压力集中在主干道上,是城市拥堵的因素之一。

相对于“大”面积,传统的大型居住区很容易从城市结构中分离出来,在城市中形成封闭的“庭院”。城市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街道空间的活力正在逐渐丧失。只有刚性的住宅山墙可以看到。围合式布局为住宅区向城市开放创造了条件,并将其围成小型社区。而小区内的私家庭院空间则被居民楼包围,生活氛围安全安静。小型住宅小区建筑布局能有效控制沿街建筑界面,便于形成开放式城市居住区。

4、优化围合空间尺度,塑造宜人院落空间

围合式布局的空间形态容易构成内向性的庭院空间,该空间是室内私密空间的外延,相对属于半私密性空间,这种围合性很强的空间具有明显的领域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容易产生内聚的心里感受,相对符合人的居住心理,从而促进居民增加室外活动的频次,促进邻里交往。

住宅街区的小尺度围合容构建舒适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过小容易感到封闭,尺度过大则感到空旷,院落空间的宽度与建筑高度之间的比值为1.6左右,属于比较舒适的尺度范围,活动在此空间中平地上既能看天空,又不觉的有疏远感。在建筑规范限制下,住宅社区合理的建筑和楼间距构筑舒适的围合的庭院空间。

5、小尺度围合式住宅街区影响在管理维度的革新

长期以来土地和安全感的紧缺,使得我们在社区的建立上依赖围墙,把围墙作为主权和安全的保障,从木栏栅、土块、石头、砖墙和混凝土砌成的壁垒,围墙在我们心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开发街区的要求下,用建筑而围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区域范围明确,围合式布局也限制了一定的居住集聚规模,聚集频次的增多,增加了居民对围合空间的监控机会,也反映了居民对围合空间的责任感;进一步强化了居住区的防御功能。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空间或规模大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由于小区封闭的特点,小区物业管理面积缩小,小区物业管理的数量增加,小区出入口和社区边界的周长的增加,从而带来了物业管理的地勤工作人员,安保的技术防范也相关的增加,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有必要深入探讨围合封闭下的住宅小区的安全技术防范模式,如鼓励安全通道、取消实体周界围墙、鼓励使用电子周界防护系统等。在满足社区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景观系统打造与其他公共空间的连通性成为一个社区设计发力方向。

围合式住宅社区也不完全是把住宅区域完全打开,但是半开放的住宅小区相对而言小区的车流和人流增加,增添了交通安全的隐患、噪音干扰、盗窃隐患、环境维护成本。这也是围合式社区在落地的同时要提前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围合式住宅社区在规划和设计中把社区内外的管理都要考虑在内,并逐步完善。

6、围合型布局住区促进城市用地节约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的往城市聚集,如何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上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成为一大挑战。在规范方向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新建住宅区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是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促进土地的节约利用。街区制是城市主干道围合下,有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循环更通畅。住宅小区逐步开发是未来的主要城市发展方向,围合式布局形态是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开放和社区安全的要求。

围合式住宅同时有机会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城市用地,在社区开发过程中,剔除容积率、楼间距等因素的影响,对比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小区,围合式住宅通过对空间切割利用,使得建筑沿着道路布局,出来传统的南北朝向房源外,可以在东西朝向上布局房源,可以最大化的开发设计出东西朝向房源,从而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7、小户型围合型布局住区促进民居生活的多样化

回看传统民居形态,古代的里访街区、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围楼等等形态均是围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民居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会体现在建筑形式上。看传统家庭生活状态,我们的传统是注重家庭,对家庭观念及家庭安全感是特别重视的,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符合整个家庭的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传统建筑是四面建筑或沿街的高墙围合而成的庭院式布局,厚实而对外少开窗的外墙形成了与外界隔断的壁垒,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和物理上的主动防卫,保障了家庭的私密性,在空间上增加了居住的领域归宿感。形成了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向心内聚的住宅形式。

围合空间构筑的庭院景观空间是承载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现在景观共享最大化,实现户户有景的特征,是多数住宅社区设计追求目标。以传统庭院空间的现代形式为参考,景观最大化与建筑达成和谐共生,让空间拥有更大的灵动性。围合式住宅布局能形成丰富的建筑阴影,通风效果良好,建筑与景观的交互设计,最大话的把自然风有效的吹进社区,形成空气的自然循环系统,促进居住通风采光的最佳,带来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8、结语

城市居住小区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住宅小区的规模和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住宅不是为了圈地,而是为了丰富居住形态的多样性,创造一个宜人和谐的居住环境。适当规模的围合空间,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活力的城市和社区空间。小尺度的住宅小区通过围合构筑的空间,丰富居住形态。

参考文献

[1]卢斌.围合式公寓设计策略研究[J].时代建筑.2016(03)

[2]张大为.探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的空间布局设计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6(18)

论文作者:于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探讨城市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态论文_于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