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构建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需要保障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并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在管理模式中对材料、环境、技术等进行全面控制,并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减少施工过程资源的浪费,实现对能源的保护。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绿色施工管理意识不足
绿色施工需要在设计阶段做好整体规划,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其存在管理意识不足情况,无法对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全面落实,导致绿色施工无法实现建筑工程效益的提升,在宣传程度上也存在不足,这是制约施工管理模式构建的主要问题。
1.2绿色施工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是保障绿色施工管理模式落实的重要基础,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由于缺乏监督,导致其落实程度不足。很多建筑工程打着绿色管理的幌子,在具体施工管理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3绿色施工技术有待提高
在管理中,建筑工程建设要合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然而在现阶段的施工管理中,由于绿色施工技术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绿色施工管理的需要,导致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1强化绿色施工管理意识
在绿色施工管理中,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管理意识的提高,通过宣传手段,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意识,并了解到绿色施工管理对建筑企业长效发展的积极意义。首先,有关部门要提高管理人员绿色环保意识,在管理中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并在设计阶段对施工方法、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明确,并科学设置施工材料。在管理过程中,将绿色施工管理模式落实程度作为人员考核的标准之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绿色管理积极性。其次,有关部门要对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宣传,在建筑施工现场悬挂相关条幅、并在施工现场进口位置设置提示板,内容为《绿色施工管理规范》,进而提高员工的绿色管理意识。强化绿色施工管理意识是构建绿色管理模式的基础,需要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2.2提高绿色施工监管力度
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要重视对施工环节的控制,从细节上对整体施工模式进行规范,并重视监督在优化绿色管理模式中的积极作用。以某建筑工程建设为例,在落实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时,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在设备监督中,对原有高耗能设备进行更新,提高设备的能耗度,并定期做好设备的养护,减少设备运行的碳排放。
2.3重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施工技术对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具有重要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在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使其能满足绿色施工的具体需要。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以及应用,并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减少施工过程对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优化施工技术的目标。
3水资源节约利用措施
(1)采用节水施工工艺,并进行施工用水量计算,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实行定额计量管理。(2)施工现场设置合理、完备的生产、生活和雨水疏排水管道,修建储水池,定期清理和消毒,做到雨水和施工污水的回收利用符合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厕所、浴室购置安装计时、自动控制冲洗水箱和洗浴头等节约用水器材。(4)采用雨水、基坑降水等非正式水源经三级沉淀处理后进行车辆刷洗、路面湿水、花草浇灌、卫生清洁等。(5)混凝土、砂浆拌和用水采用电子仪器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遮盖、喷水养护或涂抹养护剂保养方式,避免浪费。
4能源节约利用措施
(1)施工现场分开设定施工、生活、办公和施工设施的用电控制定额,定期进行计算、核算和核对分析,并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2)施工现场优先选用降低能耗的电线和灯具,临时设备采用自动把控装置。采用高效光源和声音控制、光控等能耗低的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3)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能耗低、效率高的电动工具、机具。(4)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运行时间,执行分段、分时使用,减少夏天空调或风扇、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5用地节约保护措施
(1)钢筋加工区、模板堆放区、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照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进行规划,生活区与生产区实行分开布置,做到布置紧凑、合理。(2)优化基坑开挖施工设计,减少土方开挖和填筑工程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骚动,保护周边原有生态环境。(3)临时用地尽量使用闲置土地、废地。工程完工后,做到工完场清,及时将临时用地恢复原状。(4)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对于施工空地,按照绿化要求,合理种植草种、树进行绿化。
6料节约利用措施
(1)现场办公、非办公临时设施采用 A 级防火集装箱活动房。(2)模板、钢筋加工区使用安全可靠、装配方便、可周转使用的钢管、彩钢板等材料进行搭设、围护。(3)在施工道路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面积,采取绿化替代。(4)钢筋做到定型、定尺、定量购进下料,集中机械成型,大直径钢筋安装采用套筒连接工艺,钢筋撑筋、马凳、拉筋悬挑脚手架压环、吊筋制作采用钢筋下脚料,做到最大化利用。(5)混凝土搅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加工、门窗制作,采用工厂化集中加工。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和加快进度。(6)推行全钢化作业,采用钢模板,提高材料周转次数,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无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脚手架。钢管外壁刷防锈漆,外架一律为黄色,十字撑为银灰色。脚手架基础应平整坚实,且有排水措施,脚手架应支撑在底座或通长脚手板上。脚手架设置连续剪刀撑,保证整体结构不变形,宽度不超过7根立杆,斜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度;结构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使用时荷载不超过270kg/㎡,装修用脚手架使用荷戴不超过200kg/㎡,总之,脚手架搭设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安全防护棚、钢筋加工棚等均采用可周转式轻型钢构搭设,临边防护采用成品围栏,现场库房、卫生间、安全教育室等采用成品集装箱房。(7)施工过程中加强钢筋的翻样下料检查,避免重复下料现象。充分利用短废料钢筋,增加钢筋的利用率。如马凳筋的加工、梯子筋和顶模棍的加工、电缆绝缘钩、临时梯子的制作。(8)每次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混凝土的计算,多余的混凝土用于地面或加工场地的硬化,保护层垫块或预制块的制作。(9)现场加强模板的保护工作,防因暴晒、雨淋等变形。做好模板设计工作,防止下料时模板的浪费。木方破坏后使用拼接的木方。拆除过程中做好模板的保护清理工作,尽量多次延长使用寿命。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模板,制作成框架柱、楼梯、墙的护角。
结束语
绿色施工管理是社会发展对工程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能源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要重视绿色管理模式的构建,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对成本的科学优化。另外,针对现阶段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 胡 耀.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综合楼施工方法研究[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69-71.
[2] 孙小平.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必要性及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J]. 科技经济市场,2018(3):171-173.
论文作者:樊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施工管理论文; 脚手架论文; 钢筋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