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方式。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舒适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介入治疗舒适度;(2)护理满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舒适组患者介入治疗舒适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舒适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3)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减轻其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舒适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70-02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症状,临床多采取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的原则在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快速溶解血栓,预防治疗带来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介入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可存在焦虑感和紧张感,对手术的顺利开展不利,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其身心舒适度[1]。本研究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深静脉造影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患肢肿胀现象。
其中常规组共37例,男女分别有22例和15例,年龄47~76岁,年龄均数(55.73±5.28)岁。其中,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1例,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6例。发病时间平均为(34.22±1.99)h。混合型有33例,周围型有4例。
舒适组共38例,男女分别有22例和16例,年龄45~76岁,年龄均数(55.13±5.02)岁。其中,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1例,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7例。发病时间平均为(34.69±1.25)h。混合型有34例,周围型有4例。
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舒适组行舒适护理。(1)入院舒适接待。入院后给予患者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主治医生和护士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病房环境,保持温湿度合适,并维持病房清洁。光线柔和。(2)术前舒适护理。术前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通过良好沟通,消除患者内心疑虑,对介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进行介绍,并做好术前相关检查工作,陪伴患者进行检查,减轻患者的不安感。术前通过调节病房光线和温湿度,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睡眠。通过心理疏导,成功案例介绍,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应指导子女多加陪伴,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和支持,减轻其孤独感。(3)术后舒适护理。术后给予气垫铺床,保持床单清洁,并协助患者选择正确卧位,在膝关节处可放置软枕,提高患者舒适度;对排泄困难如尿潴留、便秘等患者,应给予腹部热敷、按摩、开塞露、听流水声等方式进行干预,并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进食丰富纤维素食物,增加饮水量。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后24小时后可鼓励患者进行创伤足踝和患肢运动,以促进血液回流。
1.3 观察指标和相关标准
(1)介入治疗舒适度;(2)护理满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焦虑情绪评分采用SAS评分进行评估,超过50分为存在焦虑情绪[2]。
舒适度总分为10分,评价高于9分代表舒适;评价7~8分代表一般;评价低于7分代表不舒适。护理舒适度=(舒适+一般)/每组患者总例数×100%[3]。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介入治疗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采取χ2检验(%表示),护理满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采取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介入治疗舒适度比较
舒适组患者介入治疗舒适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比常规组13.51%低,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护理也表现出局限性,其护理作用有限,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4]。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是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减轻其焦虑程度和对手术的恐惧感,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并树立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推动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发展,也加速了病情的康复[5-6]。
本研究中,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舒适组行舒适护理。结果显示,舒适组患者介入治疗舒适度显著比常规组高,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减轻其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倩.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20):4152-4152.
[2]王凌侠.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封2.
[3]徐转娜.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25(6):166-167.
[4]葛静萍,李燕.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161-163.
[5]符小玲.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4,18(3):574-575.
[6]陈吉娇.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260.
论文作者:于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患者论文; 舒适论文; 下肢论文; 常规论文; 静脉论文; 舒适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