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古诗词是我国许多名家共同运作而成就的一个方面,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考。在经过斗转星移之后,仍保持亘古不变的风骨。千百年的洗涤,也让古诗词界变得更加纯粹干净,了解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应该做到的,古诗词中的精髓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让他们更加喜爱我国古代诗词,更想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过程。
1 我国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讲课内容枯燥、单一。
中国的大部分教师讲学,都是属于“填鸭式”讲学,站在讲台上,进行长达四十分钟的演讲,而没有投学生所好,调动起班级的气氛,导致班级中学生昏昏欲睡,毫无斗志,不想过多了解诗词。这样让老师、同学都辛苦。古诗词的内容大多都是了解诗人背景、知晓题目缘由、翻译诗词全篇、到最后就是背诵全文。整个过程枯燥而乏味,单一而机械。这种教学方式也只会让学生思考方式变得单一机械,扼杀了学生思考活跃性,不但消磨了学生的灵气也摧残了诗词的美感。《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原意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的动作,引申义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如果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只是说出了其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其深刻内涵,那这堂课将是无趣而乏味的
1.2 学生学诗兴趣下降。
诗歌本身是美好的,它干净通透,但在学生眼里,也只是一篇又一篇的诗词背诵,学生的心灵是充满活力的,进行独立思考时是有灵气的,但这也存在于他能思考的情况下。现代古诗词教学方式,老师要求能理解背诵并默写,高考也要求背诵默写名篇,这让老师更注重量的积累,却不管质的发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默写,背诵。学生们没有充分理解古诗词,没有对古诗词产生兴趣,看到他时只会有压力,而不会开心的学习。例如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看见《离骚》时,内心是难以接受的,其晦涩难懂已经达到学生们所学最高度,如果在学生还未理解透彻的情况下要求背诵,只会激起学生们对古诗文更深一层的反感。
1.3 教师缺乏想象力。
教师们在教授古诗词时,往往会被局限于诗词本身,而不会想到拓展延伸。教师需要先开拓自己的视野,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思考,才能在教课过程中给学生教授更加深广的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从苏轼的诗讲到与其风格相似的辛弃疾,或讲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将西子的典故也加以讲述,学生的知识面也会跟着扩大,才会产生对古诗文更加浓厚的兴趣。若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也可寻找沙漠的风景图,让学生们领略沙漠的寂寥苍茫,以便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形成图像,进行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进行更加灵活的教课与学习。运用百变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2 我们应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1 我们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的脑筋都是非常灵活的,他们喜欢生动有故事性的事物,那么,教师在教古诗词时可以联系古代文人发生的趣事,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与背景,每首诗都是诗人内心的倾诉,从而进行古诗文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所写诗中隐含的内容哲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讲白居易被贬江州,告别友人送其至码头时所遇之事,通过琵琶女的琴声和她描述的不幸的遭遇,描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腐败,引起了白居易的同理心,发出了“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其故事性之强,亦可招致同学们的注意力。讲古诗词时也不要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的内容,如果要讲关于月的诗,那么就可以多搜集一些关于月的诗句,讲讲其中不同的内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月意不同,放在一起讲述比较,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日积月累,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更多,也就对古诗词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2.2 要先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不要过于刻板的让学生进行量的积累,也就是背诵。理解记忆,最为深刻。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而不是大量的背诵,这让学生失了思考的活跃性。诗歌具有其他文学体裁所没有的音韵美,其中的美要细细品读,《诗经 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中“我”要追寻佳人的背影,去到水的另一边。我们多读几遍,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水的氤氲和佳人的清丽,这首诗押韵灵活,读起来能感受到奇特的音韵之美。而且要对诗词进行理解,自己产生一种思考,而不是被工具书和教师的言语局限。诗歌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易懂易记的体裁,朗朗上口,读起来押韵自然,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忆是最好的方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既蕴含了音韵美,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两句形成对偶句,其中山重对柳暗,水对花,无对一,路对村,词性相同、结构相对、音律和谐、整齐悦耳,形成自然合一的意韵美感。而这句诗本身的意思,在山水面前怀疑前面已经没有路了,而在前方柳暗花明之地又寻到一个村落,在黑暗面前发现点滴火光,令人激动不已,蕴含在其中的道理是在绝望中寻找光明,在绝境中永不放弃。
2.3 要学会和学生沟通。
老师是学生的良师同时也是益友,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有必要运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和学生做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学生在学习时期最是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心灵纯净且美好。教师可以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并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学生进行沟通。培养我国青少年学生对古诗的爱好。以弘扬我国古诗词文化,让古诗词文化继续传承。
3 结束语
古诗文是我国上下几千年来发展形成的瑰宝,作为一名备选人名教师,我们有必要掌握教课时诗词的内涵。也需要对古诗词有足够的了解与丰富的学识。才能在教授学生时有内容可传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好与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进行深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真情实感的爱上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能够深层次的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味,从而也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质量,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艳萍.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王国富.浅谈如何培养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7)
[3]刘磊.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论文作者:魏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诗词论文; 古诗文论文; 教师论文; 都是论文; 诗人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