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到的疗效。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文献,总结其用药特色,包括分期、分型治疗。一般认为支扩的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气阴两虚和肺脾气虚等四型。治法分别以清肺化痰、清肝泻肺、培土生金、益气养阴等为主。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32-02
支气管扩张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气道和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或者间断性咯血,肺部闻及固定且持久的局限性湿罗音,疾病反复发 作导致呼吸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下降,甚至易演变 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支扩是一种终身疾病,因此减少支扩急性发作次数并提高稳定期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重点。目前,我国呼吸科医生对支扩的处理主要关注急性加重期症状的减轻,而对于支扩的治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病因学诊断和稳定期治疗被长期忽视[2]。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中医药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
1.1病名
中医学无支气管扩张症的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咳嗽”“咳血”“肺痈”等范畴,《证治汇补》载: “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若觉胸膺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者,当大补气血”,是古代医家对支气管扩张症最形象的描述,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
1.2病因病机
杨继兵等[3]认为本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肺气、阴之亏虚为根本,以痰、瘀、火之邪实为标,虚实夹杂。洪广祥[4]认为支扩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阳虚弱为主,标实以痰、瘀、热为主,提出从“治肺不远温”辨治支扩。张燕萍[5]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患者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感受外邪损伤肺络,脏腑功能失调,肺络失养,痰、热、瘀反复损伤肺络而发。综上,支扩的病机重点是痰、热、瘀、虚,病位在肺,与脾、肾、肝、胃有关。
1.3辨证分型
目前,支扩临床施治多从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分期论治。在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以痰热蕴肺证为主),常兼有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如痰热蕴肺证兼气阴两虚,痰浊阻肺证兼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以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常兼有痰浊阻肺证、痰热蕴肺证而以痰浊阻肺证为主,即使以痰浊阻肺证为主但常有热毒酝酿其中。瘀血常兼见各证候之中。符丽[6]研究表明本病单纯虚证与实证少见,多为虚实夹杂(88. 1%),以气阴两虚合并痰热瘀阻,脾肾两虚合并痰热瘀阻,肺脾两虚合并痰热蕴肺三大证型为主。何德平等[7]对182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分析,认为支扩的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气阴两虚和肺脾气虚等四型。
2辨证论治
2.1痰热蕴肺证
多见于急性加重期,可兼见缓解期,缓解期中此证多兼于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等。病机重点为痰、热(毒)、瘀及其互结,尤其是痰、热(毒)。主症为咳嗽,痰黄或白黏或脓性痰或有腥味,咯血或痰中带血、血色鲜红,胸闷,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一般为清肺化痰,祛瘀排脓,常选千金苇茎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浙贝母、全瓜蒌、紫草、蒲公英、薏苡仁、栀子、黄芩、南沙参、芦根、橘皮、鱼腥草、金荞麦、山海螺、桔梗、仙鹤草等。李志国[8]采用清金汤治疗10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药物组成: 桔梗、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桑白皮、黄芩、金银花、竹茹、茯苓、杏仁、甘草,有效率为 98. 2% ,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肝火犯肺证
治疗原则一般宜清肝泻肺、降气、凉血止血。方用旋覆代赭汤合黛蛤散加减。常用药:旋覆花,代赭石、桑白皮、黄芩、黄连、大黄、焦山栀、丹皮、黛蛤散、仙鹤草、夏枯草、花蕊石、地骨皮、白茅根、白及、侧柏叶、石上柏、重楼、蛇莓、藕节等。金莲等[9]将48例干性支气管扩张症咯血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黛蛤双补汤,对照组予云南白药合丹栀逍 遥丸治疗,以平均止血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58. 3%。
2.3气阴两虚证
多见于缓解期,兼见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此证多兼于痰热蕴肺证。病机重点为肺气阴两虚,兼有痰、热(毒)及瘀,为虚中兼实。主症为咳嗽无痰或少痰,痰白黏或黄白,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气短,乏力,舌体瘦小、苔少,脉细、沉。方用百合固金汤或生脉饮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人参、南北沙参、麦冬、百合、玉竹、川贝、十大功劳叶、生地、天冬、玄参、芦根、当归等。张立新[10]等根据“散者收之,损者益之”的原则,采用健脾补气、补益肺肾、化痰止咳法,用三合保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5例,总有效率为94. 29%,优于对照组的73. 33%。
2.4肺脾气虚证
多见于缓解期,兼见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此证多兼于痰湿阻肺。病机重点为肺脾气虚、脾不健运,兼有痰浊(毒)及瘀,为虚中兼实。主症为咳嗽,痰白黏或黄白,气短,乏力,纳差,食少。证治以健脾燥湿化痰、“培土生金”为法。方选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陈皮、法半夏、莱菔子、苏子、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桔梗、 黄芪、木香、桔梗、甘草、怀山药、鸡内金、谷麦芽等。辛大永[11]通过对32例患者临床观察,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涉及肺、脾、肝三脏,肺主宣发肃降,肝主调畅气机,患者久咳,气机升降不利,往往表现出脾肺气虚、 气滞痰阻之征。其临床观察选用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取其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之效。
3结语
中医辨证治疗支扩急性加重期,痰热是治疗关键,多采用清肺、化痰、平肝诸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支扩稳定期的治疗为中医治疗的重点与优势所在,可以缓解症状,减少痰液生成,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支扩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对减少复 发有积极意义,各家对于稳定期扶正治疗,各有心得与重点。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也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如疗效评价尚无统一指标,临床研究样本数较少,缺乏作用机制的研究等。相信随着中医药的蓬勃发展,理法方药、临床试验与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中医药必将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柏蔷,何权瀛,高占成等.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5):315-328.
[2]徐金富,林洁璐,瞿介明.中国支气管扩张症诊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 40(1):8-10.
[3]杨继兵,陆琴,鹿竞文.支气管扩张症中医临床诊治思路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80-81.
[4]张元兵,王丽华.洪广祥从“治肺不远温”辨治支气管扩张.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2):1-4.
[5]米爽,苗青,樊茂蓉等.张燕萍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1):15-16.
[6]符丽.支气管扩张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证候分型特点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3):310-313.
[7]何德平,王维亮,黄颖.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文献研究[J].新中医,2012,44(12):129-130.
[8]李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88-89.
[9]金莲,杨燕霞,董艳.黛蛤双补汤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症咯血24例[J]. 河南中医,2015,35(8):1891-1893.
[10]张立新,包艳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5例[J]. 河北中医,2012,34(10):1504-1505.
[11]辛大永.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3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0):1528-1530.
论文作者:吴泓阳1,叶莎1,罗小蓉1,通讯作者:董艳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支气管扩张论文; 中医论文; 中医药论文; 患者论文; 脾气论文; 稳定论文; 桔梗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