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研究
许 莉
(淮北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稳定剂和催化剂,是农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旦与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将大大加快农村的繁荣发展。目前很多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滞后,出现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不力、陈规陋俗积习难改等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应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重点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村级组织的自治水平,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最终形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
关键词: 农村;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稳定剂和催化剂,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观念认识、知识水平、综合素养、道德品质,规范农民的行为和习惯,而且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在农村的广泛传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使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但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相较于城市文明的发展差距明显,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推进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备。设施完备的村,标准建设依然是广播、电视、农家书屋、健身器材、文化礼堂,建设标准低、设计陈旧、设施简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多的体现了城市文化特点,没有考虑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很多设施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闲置情况严重。如农家书屋的电子阅览在大部分农村没有实现,图书主要是纸质图书,图书种类、数量少,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农民很少借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长期闲置。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和功能不完善并存、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
根据三个典型年的汛期逐日最高水位Z′m,计算频率并绘制频率曲线,取频率p为10%、50%、90%所对应的水位为高、中、低水位,分别为51.40 m、51.10 m、50.80 m。由此得出王家会站的高水期为大于等于51.40 m,中水期为 51.10~51.40 m,低水期为 50.80~51.10 m,枯水期为小于50.80 m。对照历年实测大断面比较图和平均河底高程变化图,据此分析的水位级代表性较差。
(二)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且自治水平不高
作为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的村两委,其工作重心往往放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不能主动作为,宣传活动开展不经常、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同时鉴于中国农村熟人社会的基础,弱化了村两委对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习俗的治理。农民对于基层治理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导致村民自治组织人才短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人员组成不固定、结构松散,有些村还存在几个自治组织由相同人员构成的问题。
乡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浮于表层很难切实发挥作用。“乡政村治”实际上成为“官督民治”“官辅民治”,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治,严重制约了乡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如在乡规民约制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乡镇政府往往事先提供乡规民约范本,导致辖区内各村所制定的乡规民约基本一致。[2]村规民约多是统一制定难以解决村民实际问题,很多村问题的解决依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这种情况下村民更加无法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缺失且内容泛化
3.以城市资源优势助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泛化,农民回归乡村模糊了对乡情的记忆,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来回摇摆,被浮躁和困惑所充斥,深深感到精神生活无处安放,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以至于乡村文化的发展特色越来越不明显,传承内容流于形式、趋于泛化。[3]
(四)不良风气习俗没有完全摒弃且不同程度的存在
婚嫁喜事中存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礼金过重等突出问题。各地虽风俗不同,但很多农村均有婚事消费不够理性,好攀比、讲排场、比阔气、赶时髦的畸形状况。结果不仅花光多年的积蓄,还外债累累,大大超过了结婚青年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收入,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丧葬中各种规矩、旧俗繁多、花费开销大,有些地区还存在着骨灰盒二次装棺现象。婚丧嫁娶都要设席请客,酒席规模达到三十桌以上屡见不鲜,参加宴席者给的礼金也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年攀升。
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建庙烧香、生病求佛、占卜看相等活动在不少地区,特别是皖南山区、贫困落后地区重新出现。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赌博活动新花样频出,有些农民又重新沾染上赌博恶习,最终沉迷其中、越陷越深、积习难改。
对照组行传统护理管理法,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实现服药与饮食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出院之后进行电话随访。
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
在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县级政府为引领、以镇(街道)为依托,以村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建设一批农民文化乐园、休闲健身场所、文化礼堂、文体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设施。根据不同乡村的特点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既要充分满足农民需求,做到物尽其用,又要避免浪费,使文化设施真正发挥最大效用,让农民精神家园有承载平台。
(二)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
当代农村建设面临的社会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困境是乡村精英流失,乡村社会失去了自治与发展的内在力量。[5]外出务工的农民大都在农村属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占60%左右,高中及以上的占25%左右,其中:高中占15%左右,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0%左右。在家留守的妇女、老人整体文化程度更低,以初中或初中以下为主,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仍处在较低水平。
外出务工的农民对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思想观念狭隘保守,子女在初中毕业或者没有毕业就跟着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受外界影响小,传统观念深深植根于心中,对很多封建迷信活动仍认为是当地习俗。进城务工农民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固有传统习俗与城市现代消费方式相耦合,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对于婚丧嫁娶盲目大操大办,想追求城市人享受的物质条件,因此,攀比、炫富、浪费等不良风气日盛。
(三)乡村精英流失严重,人才匮乏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预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在于预评价过程中的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这两个过程直接影响评估效果和系统安全。为此,制定体现预评价效果的评价指标,即风险辨识数量、风险辨识质量和风险控制措施精准度。风险辨识数量体现了预评价方法的全面性;风险辨识质量是指在风险辨识数量的基础上所辨识出对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性影响较大的风险项数量,体现了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风险控制措施精准度是指为提高系统安全性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是针对安全相关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和系统的某一部分的数量而制定的,该指标更符合预评价事前管理的全局性要求,体现了预评价方法的实施效果。
只有使乡规民约的内容与农民的自身需要相契合,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乡村社会的风俗习惯,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也才能保证乡规民约顺畅的贯彻和实施。[7]村规民约应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乡村特点进行制定,以村民们都听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全体村民知晓、弄懂、熟记,并签字承诺遵守,形成自我制定、自觉遵守、有效约束的良好局面。
(四)乡风文明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监督约束机制运行乏力
农村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村干部普遍有老好人思想,谁都不愿带头去治理违反村规民约、谙习旧俗的村民。村民设酒席办事喜欢邀请村干部“撑面子”,村干部不到场会被村民瞧不起,随份子是免不了的,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工作开展,而且致使村两委管理引导成效大打折扣,更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村没有大张旗鼓的奖励,对工作落后的村没有惩戒措施,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普通农民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且执行力差,没有制度规范进行约束。村规民约制定非常容易,但监督约束和惩戒落到实处很难,特别是牵扯到罚款等事项,更是无强制执行力。
如表4所示,1100个接受检查的血管节段中,运用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A)方法检测出包含899例正常节段,占比81.73%;40例轻度狭窄节段,占比3.64%;104例中度狭窄节段,占比9.45%;57例重度狭窄节段,占比5.18%。根据影像学医生观察,所有受检血管节段的三维重建图像均能较为清晰明确地显示血管狭窄情况。
三、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的路径分析
(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加强农村环境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推进乡村的“美化”工程
通过运用语篇隐喻理论对分析希拉里演讲中语气隐喻的使用得出,演讲者可根据自己需要传达的信息而使用不同的语气,使演讲者的演说更具有说服力,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进行农村基础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产业优势、文化传统等资源,不断打造具有特色风情的美丽乡村示范村镇,以良好村居环境改善农村精神风貌。
2.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思想观念开放、现代生活理念成为主流思想,摒弃了一些传统的封建思想。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乡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差;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也较低;农村产业不发达,村里有文化有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常住人口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乡风文明建设主力缺失;很多未婚女青年不愿与经济落后乡村的男青年谈婚论嫁,有的男方主动抬高彩礼,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二)以村民自治为抓手,加强群众自我管理约束的有效模式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组织力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着力提升村干部素质。加强对村干部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深化村干部对于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吸引优秀人才回乡。按照近期可进班子、重点培养对象和纳入组织培养视野三个层面,建立三级后备干部梯队,努力确定一批骨干力量,发展一批新生力量,培养一批后备力量。[6]
2.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机遇少等现实问题导致留不住人才,很多村党员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大,加之很多优秀农村青壮年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纷纷外出务工,优秀人才的储备严重缺乏,可选择的人才有限成为村级干部在选拔配备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3.推进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
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积极在村居范围内引导群众组织参与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增强村民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切实发挥自治作用。一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合理调整成立一个党组织,由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引领,探索一条以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三)以典型示范引领为精神动力,推动风俗移易
1.发挥农村先进典型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
1.2 方法 70例吸烟哮喘患者分为两组:35例继续吸烟,35例自愿戒烟。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4.5μg-16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持续用药2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8的浓度。
各村推荐评选一批弘扬文明乡风的先进典型,既规范其自身行为,又提升所在家庭文明程度。同时先进典型所蕴含的精神激励力量也非常强大,其模范事迹能够感染群众、垂范乡里,让村民自发产生学习争创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改变村民。
2.切实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实现农民自我约束、监督和管理
乡风文明建设中党员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带头摒弃不良习俗。党员干部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带头遵守村规民约,以实际行动抵制不良习俗,树立倡导新风、品德高尚的典型,以良好形象影响带动广大农民,引领新风正气。
村两委班子成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且思想保守、因循守旧,难以接受外部新鲜事物,工作方式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影响了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不能很好的领导农民推动风俗移易。乡镇一级、村级从事文化宣传的人才严重缺乏,有些乡镇即使配备了文化专干,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产生了“文化专干不能专用”的问题。
3.发挥文明镇村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文明村镇的创建,发挥文明村镇辐射和示范作用。引导镇村积极参加全国文明村镇的评选,以此为契机,对照标准进行补缺补差,让文明村镇创建成为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和提升农村品质的强大动力。文明示范村镇与周边乡村进行结对共建,帮助共建村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科学管理、繁荣文化,在经常性的互动过程中,因为有共同发展目标,对各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易产生共鸣、更易互通有无,村民们对于示范村的文明乡风更具趋同感。
(四)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涵养文明乡风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主体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强化,开始以健康体检的方式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态,而采血是体检中的主要项目,但是采血期间皮下血肿问题明显,影响体检人员情绪、身体情况。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体检采血人员提高采血认知,更好的配合采血工作,降低皮下血肿形成率,并提高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加强配备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专职负责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各地文化特点,发现并培育一批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服务志愿者,鼓励他们结合新时代特点进行主流文化产品的创作,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表现出来。以乡情为纽带吸引优秀人才回乡,繁荣乡贤文化。建立乡村回归机制,吸引优秀年轻人才返乡创业。鼓励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回农村,他们不仅能为美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聚集资源、躬行实践;而且能以自己的见识及生活方式垂范乡邻、传播文明、改善乡村风气。[8]
2.继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乡村文化的特有魅力
结合不同村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特点,打造特色文化村,以农耕文化蕴含的精神为重要内容,进行传承、弘扬和提炼。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村规民约的践行开展非遗保护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先人遗产的珍贵价值,领会其蕴含的丰富思想。以乡愁为纽带凝聚人心,开展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探索既体现本地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有效载体,传承发展乡风乡情乡蕴。
农村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主体流失严重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传统文化传承的精英主体缺失。农民进城后,与城市文化亲密接触后日渐谙习城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受到强烈冲击,逐渐对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传统戏曲、手工、技艺等丧失了兴趣,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缺失,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很难欣欣向荣。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发展最好的态势应当是相互借鉴所长,又保留各自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体现乡村传统民俗、风俗等乡村文化,也要让农民在原有村庄肌理上享受现代城市文明。[9]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优势使城市文化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等都具有先进性,文化发展积极创新,向上的发展态势明显,可以对乡村文明乡风的建设进行辐射、带动、引领。
将1.2中获得的promoter-DGAT2-pMD19-T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pCAMBIA1304-35s采用限制性内切酶Kpn Ⅰ 和Nco Ⅰ 进行双酶切,并用DGAT2 基因启动子替换CaMV35S 启动子,得到重组载体。将新构建的promoter-DGAT2-pCAMBIA1304表达载体利用电转法转化到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中。在含有50 mg/mL卡那霉素(Kanamycin)和利福平(Rifampin)的固体LB培养基中,28℃培养2 d,再置于LB 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离心收集菌体,采用蘸花法侵染拟南芥花序。
(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推进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
1.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学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1]。由于近年来许多新兴的影像设备投入到医疗市场中,传统的放射技术已经被新兴的影像技术所取代,使得医学影像技术逐渐提高,为诊断医师提供了更加清晰明了的可用于诊断的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改进,可以对疾病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疾病诊断治疗服务。
乡风文明建设短期内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经过从认知到认可,从不动到被动、再到主动的过程,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文化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出台各地区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注对移风易俗中长期目标的设定,形成一套系统、完善、有效的制度,为乡风文明工作长期稳定推进提供制度遵循。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had expected that passport and visa disputes might happen, so a timely instruction was sent to Grady:
2.监督考核,建立有效制约机制
制定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为文明办理婚丧嫁娶事宜构建刚性的制度平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建立完善的个人婚丧事宜报告制度,限制其婚丧嫁娶等事宜规模、对象、人数和礼金数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强化村两委成员的责任意识,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与待遇报酬相挂钩,使村两委成员对乡风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
3.合力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广西壮族绝经妇女45~50岁5个ER-β 基因Rsa I 酶切基因(RR、Rr、rr、r、R)组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中,RR基因组、Rr基因组、rr基因组、r基因组、R基因组中,r基因组的雌二醇和孕酮血液水平明显低于其它4组,而r基因组的雌二醇和孕酮血液水平下降,反馈作用于脑垂体,引起垂体分泌更多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9-10],所以r基因组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明显高于其它4组。ER-β 基因 的Rsa I 酶切基因r基因型,在绝经后此类基因型的人群,雌激素水平更低,更易患雌激素缺乏性老年性疾病,患病临床症状更重,此类人群应该提前预防。
各级党委应将乡风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进行督查和考核。各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的建设和督查,用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来衡量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各级文明办要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工青妇等部门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五好家庭”、“最美人物”等评选的重要内容。各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形成协调推进、有效约束、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18].http://cpc.people.com.cn/.
[2] 陈韩非,高其才.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J].清华法学,2018(1):62-68.
[3] 杨同卫,苏永刚.论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J].山东社会科学,2014(1):68-71.
[4] 朱小连,方明.当代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状况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56-60.
[5] 季中扬,胡燕.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6(2):171-176.
[6] 夏行,廖奠坤,夏年泽.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学习论坛,2013(3):23-27.
[7] 党晓虹,樊志民.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J].中国农史,2010(4):100-105.
[8] 陈旭.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民俗的移易[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9-26].http://www.gov.cn/.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275(2019)05-0006-04
收稿日期: 2019-07-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2018-2019年度科研课题“推进安徽省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研究”(编号:XT2018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许莉(1976—),女,安徽淮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仲耀黎
标签:农村论文; 移风易俗论文; 乡风文明论文; 淮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