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4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路径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霉素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临床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4.11%,组间疗效差异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膀胱炎患者定向给予磷霉素药物治疗路径,可显著达到患者预期治疗目的,助推患者的预后康复,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膀胱炎;磷霉素;头孢呋辛;药物疗效;评价
急性膀胱炎是当前临床较常见的一类泌尿系统感染病症,具体发病诱因多为致病菌侵入人体所致,针对急性膀胱炎患者应尽早给予临床治疗干预,以控制患者的病情迁延发展[1]。本研究为科学择取适宜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应用的治疗路径,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针对性纳入了我院2012年5月以来收治的82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实施了磷霉素药物治疗方案及头孢呋辛药物治疗方案,并对两组药物方案治疗下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科门诊2012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与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急性膀胱炎,临床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发热、膀胱区压痛、叩痛等症状;系统排除48h内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药敏试验存在头孢类药物、喹酮类药物过敏史患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41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2±10.4)岁;病程1~9d,平均(4.6±2.4)d,对照组41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0.5±11.2)岁;病程1~10d,平均(4.9±2.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头孢呋辛药物治疗方案(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972),具体治疗路径为:将头孢呋辛3g混合250ml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治疗,1次/d,维持治疗5d为1疗程[2]。
观察组41例患者均给予磷霉素药物治疗方案(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224),具体治疗路径为:将磷霉素6g混合250ml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治疗,1次/d,维持治疗5d为1疗程[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杜绝同时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并系统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予以详细记录,以作后续临床疗效对比。
1.3 疗效评价
本研究所纳入82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均参照《膀胱炎临床指导用药疗效评价指标》实施,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标准。显效:临床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尿急、尿频、尿痛及耻骨上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告消失,实验室病理检查,未见致病菌存在。有效:经临床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尿急、尿频、尿痛及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告明显改善。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无任何明显改善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从本研究中82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来看: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20例(48.78%);有效18例(43.91 %);无效3例(7.3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2.69%。相比对照组41例患者,显效15例(36.58%),有效16例(39.03%),无效10例(24.3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61%。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率可知:观察组41例患者中,共计发生恶心患者1例(2.43%)、腹痛患者1例(2.43%),不良反应发生率仅4.86%。相比对照组41例患者中,共计发生恶心患者2例(4.86%),腹痛患者3例(7.31%),头痛患者2例(4.86%),不良反应发生率17.03%。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膀胱炎具体是以膀胱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组织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等为主要病理反应的一类疾病,根据笔者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可知:急性膀胱炎疾病产生多为致病菌侵袭所致,且多为上行感染,女性患者发病率相应高于男性。患者临床主诉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及耻骨上膀胱区压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每小时尿失禁5~6次,尿量少且伴有下腹疼痛情况。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干预,因病情迁延发展可诱发复杂性尿路感染乃至肾衰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从而也为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亟待临床选择科学的临床治疗路径,改善患者预后。
从急性膀胱炎致病菌层面来讲,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约占致病菌的70%~80%左右,其后依次为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菌属[4]。临床以往多采用抗生素实施急性膀胱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但是随着近年来临床抗生素药物滥用情况的明显加剧,多重耐药菌株也呈现出不断增多趋势,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急性膀胱炎治疗的难度,如何选择适宜急性膀胱炎患者应用的药物方案成为一项现实问题。
头孢呋辛是为第二代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比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而言,其对多数G-菌株灭活效果较为理想,且对厌氧菌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针对铜绿假单肠菌则缺少显著灭活效果,加之其药物的正常人体血清半衰期较短,约为0.6~1.2h,药物应用8h后即告排出,难以达到持久治疗效果。而磷霉素是一类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药物,其药物化学结构较为简单,分子量较小,对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能够有效渗透进病原菌细胞壁,达到破坏细菌细胞壁完整性的目的,为药物进入菌体提供先决条件,从而促使菌株的彻底灭活;且磷霉素体内降解率较低,细菌灭活酶对其基本无影响,具有着较好的炎性因子抑制作用,了显著增强急性膀胱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磷霉素药物半衰期较长,约为3~5h,可持久发挥患者感染部位细菌抑制、灭活作用,对头孢呋辛药物所难以灭活的铜绿假单肠菌及格兰阳性菌,也有着极佳的抗菌活性。另外,通过静脉匀速滴注用药,不会造成患者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患者肝肾脏影响较低。
对此,从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即可窥见,应用磷霉素药物治疗的观察组41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应用头孢呋辛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也明显较低。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急性膀胱炎患者应用磷霉素治疗的临床适用性及安全性,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萍.急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1):185-185.
[2] 李伟,任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膀胱炎3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928,2933.
[2] 段玲.磷霉素治疗急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7,79.
[4] 李宗山.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泌淋清胶囊治疗急性膀胱炎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204-2204.
论文作者:周天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膀胱炎论文; 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致病菌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