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策划与学校管理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教育利益主体的诉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权力分享就是这种诉求在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反映。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校本管理”在西方的盛行以及我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呼声的日益高涨,则是这种诉求的直接表征。但在学校扩大权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能有效运用这部分权力吗?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管理总是在“放权”与“收权”之间来回反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学校如何有效运用权力的问题。对于学校组织而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一方面使学校成为了办学利益的直接主体,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学校承担责任的增大。学校获取更多权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原有政府的“庇护性”管理,需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承担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效率,发展办学市场。这就迫使学校管理必须科学、有效,而任何一个学校组织面对这些管理挑战的时候,重视和加强教育策划,将是学校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本文将在介绍教育策划相关背景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教育策划对于学校管理变革的重大意义。
一
策划活动古已有之,它伴随着个人与组织生长与发展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从有了教育活动,便有了教育策划实践的萌芽。但是对教育策划理论的自觉研究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此教育策划被一些人称之为“实践上古老、理论上崭新的时代产儿”(注:程晗:《中国教育策划探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教育策划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教育策划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赖性强,很少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资源,只有在与社会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中才能得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影响学校发展的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除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文化因素、科技因素、人口因素等也会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教育环境开始从静态转向动态,从简单转向复杂。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要求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在对环境信息的详尽把握和理性分析上,把管理的重心转向关注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教育策划正是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理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有效领导的核心支持之一。
其次是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制度保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政策,为学校自主办学奠定了初步基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5年《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校长负责制,使学校办学自主权有了明显增强。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强,直接保证了教育策划在学校组织可控范围内的实现。虽然,从学校组织外部来看仍要受到当地教育职能部门的全面的行政管理,包括了课程和课时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要求等,但是从近年来看,这种行政管理,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正在迅速弱化中,政府部门将更多的采取间接方式,如政策指导、咨询服务、标准监督等,进行调控。(注:《落实专业自主权 创新教育管理——访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局长段熙宁》,《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21日第4版。)学校宏观管理环境的变化在无形中为学校扩大教育策划的范围和自由度提供了条件。
第三,教育运行机制的转变和教育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教育策划开始成为学校自觉的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和教育需要的多样化使政府不可能单独高效率地提供教育服务,要求通过多个主体和多种机制为人们提供教育服务。”(注:刘复兴:《教育民营化与教育的准市场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于是
在公共教育体制之外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供给方式,即将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经过转化进入市场,并通过市场运作来向社会提供,形成教育的准市场机制。教育服务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学校办学机制的成熟,带来了丰富的办学服务和产品——如各类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才等,另外一方面,随着学龄儿童人口的减少,使得学校的传统办学生源市场萎缩,生源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加入WTO之后,又带来了国外的竞争力量,教育市场中的多元格局正在形成。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要求学校确立自主经营意识,从“管理”学校转向“经营”学校,根据市场机制对学校产品、学校资产和学校资本进行有效运作,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此背景下,只有主动进行教育策划,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有特色的办学服务的学校,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
教育策划是策划方法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因此要理解“教育策划”,首先必须明确“策划”的要义。目前人们对“策划”内涵的认识尚不一致,比较典型的有事前设计说、管理行为说、选择决定说、思维程序说等多种诠释。(注:苏姗:《现代策划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尽管不同的学者对“策划”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述,但都普遍认为:(1)策划必须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情况,这是策划的基础和依据;(2)策划活动将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共同指向主体未来发展,这是策划的根本目的;(3)策划的过程就是运用脑力进行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这是策划活动的核心;(4)策划的直接目标是为决策服务,其结果具有可选择性。据此,可以对教育策划做如下界定:教育策划就是结合教育现状和环境信息,运用策划理论和方法,谋划教育未来发展,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创意的备选方案的过程。
教育策划由策划主体、客体和策划环境三个基本要素构成。(1)教育策划主体,即教育策划活动的执行人。到底由谁来进行教育策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策划应该交给校外专业的策划公司和人才来进行,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策划知识和技术,有较为丰富的策划经验,能够保证策划程序的科学性。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风险。首先是他们缺乏对学校系统信息的全面了解,策划程序的科学性无法保证策划结果的科学性;其次是学校组织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和使命,难以为这些专业人员全面把握。鉴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教育策划所必须技能的多样性,使得教育策划必须依靠校内外专家群体的团队努力。(2)教育策划客体,即教育策划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按教育策划的客体来划分,教育策划可以分为系统策划、组织策划和部门策划。系统策划着眼于整个学校系统,属于宏观层面的教育策划;组织策划着眼于单个学校组织,属于中观层面的教育策划;部门策划着眼于学校各部门,属于微观层面的教育策划。本文所说的教育策划主要指学校组织层面的教育策划。(3)教育策划环境,即教育策划的外部条件。教育策划的主体与客体的结合只是形成了教育策划的内部结构,教育策划要想得以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
教育策划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和艺术,教育策划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策划活动是否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还取决于它是否遵循策划的科学程序。关于策划的程序,国外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哈洛S·珀森认为,策划过程包括明示组织目标、订立达成目标的各种政策、设计以最少人力达成目标的体系性程序、提示实施的最初方向四个阶段。艾德华C·班费尔德将策划程序过程分为:状况的分析、目的的设定及具体化、行动路线的设计、结果的比较评估。哈罗德·库思茨和西里尔O·多恩将策划分为确定目标、设定策划的假定、探讨及设定参考行动路线、评价各行动路线、选择一或二种以上的行动路线、树立必要的分支计划等六个阶段。(注:《策划程序与策划组织(中)——岳兴录教授在第八届全国策划理论研讨会暨第一次全国策划组织联席会议上的主题学术报告》,《辽宁经济》1998年第11期。)结合教育自身特点,教育策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流程:(1)教育诊断。教育策划始于学校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因此策划之前需要进行教育诊断,明确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教育策划。在教育诊断过程中,首先必须详尽把握环境信息,尤其是与学校发展关系密切的具体环境信息,包括学生和家长(顾客)、同行(竞争者)、政府部门有关情况。然后分析并反思学校使命和学校可供使用的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课程系统等,并利用SWOT方法发现机会和威胁,识别学校自身优势和劣势。(2)确定目标。结合环境信息和学校现状确立教育策划目标,目标表述必须清晰、具体,能够被大家共同理解。(3)提出方案。鼓励策划者提出各种方案设想,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将各种方案进行初步筛选和整合,从中选出几个较优方案。(4)论证与评估。专家群体对较优方案进行评估或者模拟试用,从中选出供决策使用的备选方案。(5)方案选择与实施。根据各个备选方案可能的效果和风险程度,选择最佳方案,并将方案内容落实到实践情境中。(6)完善方案。根据方案执行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总结该策划的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积累经验,并将这些融入到学校的组织文化之中。
三
早期的教育策划主要依靠个人经验与智慧,是学校决策的一部分。比如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就将决策过程分为“探索情报阶段”、“拟定方案阶段”和“选定方案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都是策划活动。哈佛管理丛书也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做‘决策’,以解决目前的问题或将来的问题,为将来的问题做决策时,此种决策过程就是‘策划’”。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促使“谋”与“断”科学分离,教育策划从学校决策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学校决策理性化、科学化的前馈基础和程序保证。没有经过周密的策划,没有经过对不同策划方案的比较、鉴别就作出的决策,就不是科学的决策。
教育策划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管理之间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教育策划既要受学校管理目标与条件的制约,同时反过来又会促进学校管理变革。首先,学校管理目标与任务直接决定了教育策划的性质。教育策划的直接目标是为学校决策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校的组织目标与战略任务直接决定了教育策划的性质和目标。其次,学校管理资源与条件直接影响教育策划方案的设计。教育策划方案的设计依赖于学校可供使用的资源,缺乏方案实施所必需的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再有创意的策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三,教育策划方案的优化有赖于学校管理其它环节的配合。在上述教育策划的基本流程中,方案选择与实施实际上属于决策和执行过程,没有这些过程提供的反馈信息,就无法对教育策划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第四,教育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来推行。其中,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在教育策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没有校长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参与推行,教育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教育策划也会反过来促进学校管理变革,推动学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
第一,教育策划有助子增强学校决策技术能力,推动学校管理方法创新。学校组织技术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学校组织的“经营工具”,也是学校是否能够发挥效能的重要变量。(注:杨天平、张水玲:《学校组织变革与发展策略:构建学习型学校》,《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年第6期。)在传统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层几乎不需要有决策,政府的指令往往作为学校的决策源。学校管理更多的是属于经验型管理,依靠的是管理者的“长官意志”。随着学校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指令型和经验型的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办学环境。教育策划作为教育决策的前馈基础,为学校决策的实现做了科学充分的研究分析,不但保证了学校所作的决策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而且通过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如可行性论证和风险收益评估,给学校提供了决策目标实现的清晰的“技术路线”,这个路线包括了学校的决策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校内外资源、预期的目标和收益等等,从而使得一开始学校决策就有了较为充分的科学性保障。
第二,教育策划有助于学校管理理念创新,塑造学校管理新哲学。教育策划不仅是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层面的问题,更是管理理念层面的问题。教育策划充分体现了以校为本、群体参与、环境互动的动态管理理念。(1)以校为本。教育策划以学校组织成员为主体,以学校发展为对象,立足学校实际,主动寻求学校变革之路。学校管理由过去的外控管理转向内控管理,由被动执行上级命令转变为主动策划自身发展,学校成为决策主体和改革主体。(2)群体参与。教育策划的主体不仅包括权力群体,还包括利益群体和专业群体,学校管理不再只是依靠管理者个人的经验,而主要是依靠团体的智慧谋求学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权力分享和管理的民主化理念。当然,教育策划并不排斥个人经验在策划中的重要性,而是要将个人经验与教育策划的科学程序结合起来;教育策划也不排斥个人智慧在策划中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个人智慧是团体中的个人智慧,而不仅仅是校长个人的智慧。(3)环境互动。教育策划视学校为开放的系统,以环境信息的变化为策划的基本依据,根据环境和市场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学校发展方案,以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每一个教育策划都是学校组织在生存发展上的一次自我诊断,这种诊断明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危机,也推动了学校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学习。教育策划作为一个观念的、意识的活动,它综合了学校组织内和组织外在办学上的创见、直觉和技术,成功的教育策划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学校办学思想和组织文化中去,从而有助于学校形成自身有特色的“管理哲学”。
第三,教育策划有助于学校管理过程创新,使学校管理更加重视管理本身的效率。学校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运用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以实现教育目标。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主要借鉴企业管理理论,将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几个阶段。由于对学校组织本身的特点研究不够,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生搬硬套或将学校管理过程简单化的倾向,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往往相互割离、难以衔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教育策划视学校管理为动态系统,在策划方案中必须对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事先设计,以保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这样,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得管理在执行和反馈上可以做到及时的协调交互,保证了学校管理活动在一个较为正确的行动框架内进行。另外一方面,策划所提出的方案都是建立在对学校投入和产出的精细思量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效率成为评估策划方案的标准,也体现在策划方案之中。因此按照策划方案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可以最大范围地获得效率的保证。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新思想与新观念也是层出不穷。与教学领域的变革相比,学校管理的改革明显滞后,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仍然是许多学校领导的主要管理方式,拍脑门定决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校管理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不应该是“平庸”的管理,教育策划是避免学校管理平庸化,促进学校管理不断创新的重要途径。教育策划从教育决策中分化出来,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管理具有策划的意义,教育策划也具有管理的意义。“没有教育策划的管理是缺乏科学性和理性思维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策划是不完整、不成熟的教育策划。”(注:李旭辉、刘仁富:《教育策划向我们走来》,《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1期。)教育策划既要受学校管理目标和条件的制约,同时也直接激发了学校管理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意识和直接的行动,从提高学校决策技术、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三方面促进学校管理变革,不断提升学校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内部环境需求的革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