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艺术类论文,教育体系论文,院校论文,传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6552(2006)05-0022-04
知识经济的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自然也对人才培养、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的创新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知识和智力成为第一要素。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处于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地位。所以,随着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需要我们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不断开拓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的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影视传媒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
(一)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必须依靠教育。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
首先是知识创新爆炸性的发展对影视传媒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外有关机构统计,20世纪中叶,人类知识总量每10年增加一倍,人类现在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将相当于50年后的全部知识的1%,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知识传播渠道也大大增加,从而对以信息传播为主题的影视传媒产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所以作为培养影视传媒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时期的主要内容。其次,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倚重知识。以生产研究周期为例:纸张发明用了近1000年,蒸汽机用了80年,飞机只用了20年,而晶体管仅用了两三年,激光只用了一年。由此可见,以知识型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不断形成新的高新产业,从而推动某项产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知识创新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这使得创新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体系,拓宽影视传媒人才的教育渠道,在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建立在知识创新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第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的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当代则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具体到影视传媒人才的竞争就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所以,影视传媒艺术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2]。在步入新世纪的当代,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我们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随着各个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也要适时改进,及时更新,要下工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影视传媒业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综合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培养创造性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的需要
构建创造性(人才)模式创造心理学家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3]。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为基本目标,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是满足于完成考卷和获得标准答案,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现代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特别是在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艺术类教学中,影视传媒人才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求传媒人员能够掌握较为完善、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所从事的影视传媒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在教学中,就体现为要尽早地转变传统相对较为呆板、滞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树立较为科学、全面、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成长。由此可见,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
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是保证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富有活力的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是通过创新教育来获得丰富的内源与动力。从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看,它不是简单的创造教育和技能教育,而是实现由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注重教育的文化内涵传递功能到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和实质性的教育革新,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标准的全面、根本的变化和改革。[4] 因而,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不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减,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革调整,而是要对现有教育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构筑,建立符合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创新体系,使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真正有实施的内源、动力和保障。其次,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教育资源的优化。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实质上也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一次深入、彻底的资源重组,对原有重复、无用、浪费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开发组合,使其重新在最大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功效。特别是对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来说,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部分和比例。再者,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是素质教育本质最重要的核心要求。对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提升,只有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市场化倾向明显,学生的心理浮躁,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动态性、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是由教育观念、教育主体、教育方法、教育文化、制度、环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管理体制
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不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实施创新教育。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过程中、在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将现代的教学观念、创新的教育思维贯穿其中的每个环节,使全校师生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入学习和工作中。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
第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要构建创新教育体系,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比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其的结合,扩大实行重要专业小班化教育的教学价值,充分开展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能力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创新程度,并在创新教育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这就涉及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问题。创新教育的方法与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具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要进行大量研究的。
第二,创新教育评价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现在单一的考试方式已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凭借主观感觉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不科学,就是考试本身也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方面。因此,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需要创新。在评价教学本身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与能力的效果的评价。如可以通过学生实际创作作品的质量来评价其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创新思维,还可以制定《专业教师对学生有效课外辅导实施办法》等规定来达到抓质量、提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这其中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研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中如何真正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发挥专业学习和教育科学的导向功能。考试改革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的教师来说,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树立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入手,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专业建设,不断学习在影视传媒领域的现代观念和新思维、新信息。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最直接也是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主体,应当在优化自身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积极转换角色,由单一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转向影视传媒艺术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进而由知识型、传授型教师转向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专门机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影视传媒院校来说,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训练就等于是纸上谈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呢?第一是时间保证。学校每个学期都应安排一定的集中实践时间,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改变传统的按计划安排做实验的管理模式,采用向学生发放机时票和完成规定实验任务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学生在实践锻炼上的时间安排。第二是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针对各专业和课程的具体实际,对能在实践中完成的课程,可以加大实践课程比例,甚至可以不设理论课,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型实验,验证型实验也应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三是真正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能力。第四是改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提高实验室为科研服务的能力,并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学校科研与科技产业的发展。第五是成立学生发明创新指导委员会,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6]
(四)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管理体系
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改革学籍管理制,逐步实行学分制管理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可以是4—6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多学几门专业,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具体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学生,有些专业需要学生在电视台、电台、传媒公司等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总结将理论和实践具体结合,还可以增强其目的性和责任感。在实施学分制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增大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有充分自由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根据学分制的原则,可以废除对学生补考降级的处理,不及格的课程一律实行重修。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
(五)加快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设立科学、合理的多层立体式人才培养结构
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类基础平台课、专业课程、隐形创新课程和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并将选修和必修的学习形式贯穿到各类课程中。在大学通识课程中,应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习的首位;在学科类基础平台课中,可分为院级平台课、学科大类平台课、系级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四类,努力拓展和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可分为包含专业特色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和包含课程模块的柔性方向课,狠抓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这充分体现了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真正实现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有机结合,为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课程基础。
(六)繁荣校园文化,创造民主、开放的创新教育环境
创新的教育体现为宽松、民主、自由、开放、进取的特点。良好的创新氛围和高水平的创新基地是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温床。学院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水平、管理制度、办学特色和师生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它会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1)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2)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吸收先进文化,扩展学术视野。同时,要注意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3)要多层次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创新教育中,除了有让学生“学得到”的机制外,还应该有让学生有“做得到”的氛围条件,以使创新教育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在进行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尤其要在建造校园文化的特色性上下功夫。对于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强调信息的控制、传播,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都要体现出影视传媒艺术类的特色,把这种校园文化的特色性与创新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真正结合起来。
总之,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的构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人才为最高教育目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开展教育创新,为推动我国21世纪的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