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优化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优化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成人教育中伦理内涵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伦理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在获得很大成功的基础上,成人教育也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适用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在注重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淡化了质量,在强调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伦理素养的培植提高。因此,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和现实社会伦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对成年人的伦理道德教育,优化成人教育的伦理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优化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必要性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性中的伦理道德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在倡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同时,优化其个人的伦理道德素养也同样十分必要。

第一,优化成人教育伦理内涵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学认为,个体社会化是终身性的,基本社会化的结束并非意味着社会化的终结,相反是继续社会化的开端。无论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有多么优秀,他始终摆脱不了社会化的熏染,这一过程不仅局限于知识水平,同样涉及伦理道德。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的伦理价值观念会发生很大变化,“人生的社会价值存在着悬殊的两极,有的成就为巨人,有的蜕变为侏儒”,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虽然是“才”的巨人却是“德”的侏儒。所以必须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尽可能地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来促进伦理道德内涵的优化。德才兼备,“德”字为先,成人教育中人们往往漠视的就是这一点。也正基于此,人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对伦理内涵的优化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与渴望。

 第二,优化成人教育伦理内涵是成人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注重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淡化了教育的质量,尤其在强调知识技能的提高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社会需要人格教育”这是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的呼吁。他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在一些社会成了生活主流。许多人丧失了对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己的责任感,越来越依靠物质来填补的空虚。这种精神污染的道德混乱环境,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因此,进行理想、道德、纪律的教育,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追求知识层次的提高,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更应该强化其伦理道德素养的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第三,成人个体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成人教育的对象与全日制学生在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上是有许多不同。成人学生有其优点和长处,也有其弱点和短处。说思想比较成熟,有自制能力,只能是相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绝不能说不需要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上各种思潮都会给人以影响,新旧体制的转型也会引起每个人思想上的动荡、矛盾和思考。更何况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教书与育人分离,管理与育人脱钩现象严重,因此,对成年人伦理道德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现实社会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成人伦理道德优化的迫切性。成人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活动,这主要源自于成人的社会性。按照国外成人教育家的观点,生理、心理的成熟及社会职责是确定成人定义的基本成份,而承担社会职责是成人的本质特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伦理问题日渐突出。离婚、婚外情、家庭暴力、虐待老人等婚姻家庭伦理:贪赃枉法、行业欺诈、弄虚作假泛滥成灾的行业伦理以及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等等这一切表明,我们社会伦理道德的最底线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这就为成人教育伦理道德内涵的优化提出了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此来抬升全社会的公民伦理道德水平。

二、优化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可行性

从生理角度来看,青年人与成年人的最大差异是接受方式上由青年期的被动式向成年期的主动式转变。这为我们,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伦理内涵的优化,提供了可能。

第一,成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优化伦理内涵的可行性。成人教育的差异性开辟了多方位的伦理道德教育的新视角,成人教育的学生与全日制学生的根本区别是在职业余学习,职业道德是成人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成年人具有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双重角色身份,单位对其职工在思想道德上是关心和教育的,在学习上是抱有希望的;学校对学生同样也是抱有极高的期望值。因此,单位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存在着优化的可能性,完全能够联合起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力量大、内容丰富,步调一致。

第二,成人思想上的独立性对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着深深的渴求。他们在纷坛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当中的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我们不能像对未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心理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希望从尊重和理解中得到激励和进取。

第三,成人自身知识上的局限性为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成人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不可能使成年人在对任何问题的认识完全一致和正确。只能采取深入细致的、入情入理的疏导教育,拓宽思路,引起共鸣,弥补他们这种知识缺陷,使受教育者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进而达到转化思想,升华道德境界的目的。这种自我完善的要求为成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教育契机。尤其表现在婚姻家庭伦理、生态环境伦理和行业伦理等方面。

第四,个体社会化的终身性决定了优化伦理内涵的可行性。成人学习的终身性为人的继续社会化提供了独特视角,就现代社会而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信息的瞬息万变,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一次性的学习永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冲击传统社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迫使成年人再学习。

三、优化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有效对策选择

根据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德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思想品德是一种道德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会内在的表现于个人思想与行为的许多方面,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个体活动的范围、动机层次的高低。根据德育过程的特点,在成人伦理道德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有效的对策选择。

第一,清除“第一障碍”,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影响成人道德教育环境优化的“第一障碍”是落后的教育理念。面对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对“一次性教育”进行反思。我们一直强调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却极少提及对成年人的伦理道德教育。这一传统教育理念无形之中给人们传递了一个极其错误的信息,就是青少年是受教育的主体,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相对于成年人来讲要容易的多,可塑性很大,效果明显,家长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而成年人的教育过程已在青年期结束,成人应侧重于工作,至于其伦理道德已基本定式,伦理教育如同“改错”,不易发现错误,即使发现了也不容易更改和纠正,所以一旦长大成人后家长就觉得木已成舟、无能为力了。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改错中度过的,永远都改不完。”因此,要优化成年人的伦理素养,首先必须清除“第一障碍”,突破传统的落后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终身“改错”的伦理教育理念。因为正是这个第一障碍导致了成人教育伦理道德内涵的极度匮乏。

第二,建立平等人际关系,挖掘“隐形课程”的影响力。国外成人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发挥经验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经验被看做成人教育学习的丰富资源,因为成人的经验已经人格化了,利用成人的经验就意味着尊重成人学习者本身。基于这一特殊的情况,应该首先注意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沟通,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融洽平等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以此作为提高成人教育效率的重要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教育管理者高尚的道德人格等等这些课堂以外的“隐形课程”的影响力远远的大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理论说教。“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言行示范,“隐形课程”可以产生深刻的心灵震撼力,升华被教育者的伦理素养。

第三,强化主体意识,提倡伦理人格的自我塑造。随着社会的发展,主体性作为现代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个体进入成年期后,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除了源于自我概念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认同的整体性、一致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在的心理结构的,并且表现出一定稳定性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和政治观等因素的高度强化。个体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经过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形成其较稳定的主体性,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一定的良知、自控和主动选择,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人学员自我道德认识较深刻,自我品德分析较客观,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强。在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优化过程中,良好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能够使学员积极主动地调节需要动机,自觉修正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偏差,促进心理活动的转移。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的封闭性将明显下降,自主性明显增强,人的主体性在优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将更加突出,借此难得契机,突出强化成人的主体意识,提倡伦理人格的自我塑造,最终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这才是优化成人伦理道德素养的根本出路。

第四,突出教育功能,优化社会道德的外化教育机制。国民素质的提高是道德进步的前提之一,依靠低素质的国民是很难实现道德的全面进步的。低素质的国民很难超越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很难把握和处理自身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的道德善恶存在着典型的“U型效应”,异化是必然的。就善恶本质上来说各占一半,只有在一方弱化的情况下,另一方才显露出来。况且道德的发展不具有超前性,相反具有较大惰性与滞后性。国民素质偏低给道德建设带来了严重问题,“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还没有完全培养出独立人格,却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依附关系和奴化人格。”因此,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尤其是道德教育的作用,对社会成员进行扎实有效的人格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避免传统的口号式的教育方式,借以优化社会道德的教育机制。“浇花浇根,教人教心”,面对目前空洞乏力的成人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突出教育职能,优化社会道德的外化教育机制,在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注重培植人的善心、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因为善是道德的核心,培植人的善心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样教育也是提高道德素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第五,优化成人教育环境,建立“四位一体”的优化网络。所谓“四位一体”即指社会、学校、家庭和工作单位。优化成人教育环境,这是当前成人学校以及社会德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符合我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把优秀传统与现代风尚相统一,营造一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则应该以教育为本,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逐步修正和再塑成年人的信仰与理想。从家庭伦理关系看,家庭环境是伦理内涵最为丰富的地方,也是社会伦理理念发育的最为理想的温床。许多学员既是被影响者也是影响他人的影响源,承担着双重角色,家庭可以充分利用亲情的纽带和感染力来提高其角色扮演的满意度,让他们在家庭中进行角色优化。工作单位则是学员真正意义上的小社会,并且直接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魅力、社会美誉度和能力往往是每个人都十分看重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个工作群体更具有独特的优化功能,我们可以立足于成人品德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切实做好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个体的伦理素养。由于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建立立体的优化网络,通过信息在四要素之间的交流和及时反馈,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监督,这将大大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伦理优化的有效性。

标签:;  ;  ;  ;  

论成人教育伦理内涵的优化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