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渗漏问题处理措施——以某工程地下室为例论文_滕冲1, 杨顺法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带动了工民建筑的发展,其作为城市建设一项基本的工作,对工程质量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随着工民建筑的不断发展,其在建筑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混凝土的结构,且在功能方面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施工中结构性的裂缝问题也随之增多,对建筑的质量和外观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就混凝土的结构性的裂缝进行了简介,并分析了造成其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今后实际的应用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筑 结构性裂缝 混凝土 控制措施 原因

本文以厦门市某工程地下室作为研究案例来分析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措施。该工程主楼总建筑面积77410.75时,建筑总高度99.90m,地下2层,地上26层,由1撑和2撑楼两栋楼组成。绿地车库与主楼相邻,局部采用连接段互通。总用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3705.3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50.000平方米,地面仅楼梯电梯及设备出地面用房,地下三层均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局部与主楼联通,使车辆可以互相出入;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该工程的渗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地下一层与主体连接车道处施工缝渗漏;(2)地下一层与主体连接车道处排洪沟与车库于顶板连接处施工缝渗漏;(3)地下二层未知水源大面积滴水点。

1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原因分析

(1)主楼基础为挖孔桩基础,绿地地下车库则是锚杆桩基础,也就是说主楼可以看作不会下沉或上浮,绿地车库是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下沉或上浮。而其连接段刚好是下沉或上浮受力最大的部位,连接段的混凝土结构在循环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结构性裂缝,从而造成渗漏水情况。

(2)由于施工时间紧迫,而连接段顶板上部有设计排洪沟,为保证主楼顺利完成,排洪沟先行施工,连接段的混凝土结构后施工,即先施工上部结构,再施工下部结构,造成下部结构施工困难,尤其顶板下的墙体与顶板结合处混凝土无法浇捣密实,造成顶板与墙体结合处漏水。

(3)由于该部位施工难度大,结构复杂,上部先施工,在下面施工困难,监理在质量把关上无法做到全部监督到位,可能存在有监理工程师看不到的地方,也造成一定的质量隐患。

(4)由于结构复杂,钢筋较密,混凝土浇捣存在不密实现象,监理在混凝土浇捣值班时没有跟踪到位,造成局部混凝土松散,从而也会引起渗漏水现象。根据前文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类型,该项目工程的裂缝属于承载受力裂缝,具体说来是受压裂缝。当压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或受压变形超过混凝土极限应变时,该工程的连接段就会破坏。当连接段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存在施工缺陷,压应力较大的区域的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发生压溃而导致破坏。

2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处理过程及方法

2.1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处理措施

发现上述情况后,业主及监理均对原施工单位发出了质量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由于原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虽经几次处理,均无法达到彻底堵漏的效果。最后,业主联合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厦门市地基处理及堵漏方面的专家,并召开专家论证会,达成以下处理措施:(1)用高压混凝土旋喷桩(图1),在其外墙壁外增加一层隔水混凝土墙;(2)在通道底板、局部顶板、墙内壁(含柱)外增加一层:与原混凝土墙板同标号强度并完全与原混凝土墙板连成一体的混凝土套:(3)以刚性连接主楼地下室门洞两柱方式补齐通道最薄弱的部位:主楼门洞柱和通道外端柱间的薄混凝土墙,并与新加的混凝土墙连成一体。

图1.高压混凝土旋喷桩示意图

2.1结构性裂缝封堵和原混凝土修复施工处理

连接通道实施结构加固前,先对通道各结构部位进行相关的裂缝封堵和原混凝土修复施工,完整步骤如下:

(1)结构性裂缝封堵说明

1)在结构性裂缝封堵施工前,对原结构混凝土外的非结构性的混凝土和其它表层附着物一律清除。

2)对连接通道各部位的结构性裂缝(包括沟裂、暂无渗水的裂缝)均采用聚氨脂堵水剂压力灌注法施行封堵。为避免原结构体在封堵裂缝时产生次生损害,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给予保障。

3)对于集中成片的裂缝群、长大裂缝,不求一次性封堵,分多次灌注封堵;即在前次灌注至少一天后,即原灌注的聚氨脂基本固结释压后,再次灌注,如此多次灌注直到裂缝封堵、无任何渗水。

4)在明显呈流水状的长宽裂缝集中处,在灌注施压时发现失压状态或首次灌注无效,采用先以适当孔径钻孔用导管放水,使周边裂缝失水并实现封堵,最后用环氧一聚合物砂浆堵塞封闭导孔,实现作业目标。

(2)原混凝土修复说明

原混凝土修复施工,基本与裂缝封堵作业交叉进行,即接上述裂缝封堵作业次第顺序,在不同的结构部位的裂缝封堵作业完成并其原混凝土墙板处理干净保持干燥后,按这些部位现有的裂缝目前的集中与分散、密疏、大小、长短所表达的结构受力和损害程度,针对性地采用有所差异的修补恢复措施,具体方式如下。

1)在孤立的小短裂缝(两侧400内无其它裂缝、延长≤500)封堵后,在其已磨毛的原混凝土表面直接沿裂缝用200宽、30厚的环氧一聚合物砂浆条带修复。

2)在孤立的较长裂缝(两侧400内无其它裂缝、延长>500)封堵后,在其已磨毛的原混凝土表面上,先沿裂缝粘贴100宽、3009I级单层碳纤维布条;而后再以裂缝为中,在该碳纤维布条上按中心间距400布置,垂直粘贴100宽、300长3009I级单层碳纤维布条(且两端必封贴),最后在这纵横碳纤维布条上加铺200宽、30厚的环氧一聚合物砂浆条带,以修复此裂缝部位。

3)在结构性裂缝集中(两条裂缝以上且间距≤400)或呈x形交叉相接裂缝区段,裂缝封堵后,在其已磨毛的原混凝土表面上,先沿裂缝主要走向和其垂直方向先后均按中心间距400布置,粘贴200宽、3009I级单层纵横交叉的碳纤维布条;而后在这粘贴有纵横交叉碳纤维布条区段上表面整面加铺30厚的环氧~聚合物砂浆层。若此区段位于柱、梁、板交接节点部位,垂直裂缝主要走向方向的横向碳纤维布条,必须延长至其两端的柱、梁之上且在延折到柱、梁200处,并在横向碳纤维布条上加铺400宽、30厚的环氧一聚合物砂浆条带,以修复此裂缝集中或呈X形交叉相接裂缝区段。

3总结

从目前处理情况看,该部位渗漏水情况已没有继续发生,业主对已处理的过程满意;上述情况全部处理后,经观察无渗漏后,将恢复原有装饰面、恢复通车。这说明,对类似出现地下室连接带的渗漏水工程,可以先采用灌浆法,无论是环氧树脂灌浆法,还是其他材料灌浆法,对结构性裂缝进行修复。然后,对于结构性受力构件的加固,可以采用碳纤维粘钢加固法和混凝土置换法,对工程顶板采用了碳纤维粘钢加固法和混凝土置换法,对底板、墙采用了混凝土置换法。因为,碳纤维加固法是用粘洁剂,把碳纤维或钢板紧密地粘贴在待加固处,用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外部粘钢、碳纤维加固法具有工艺简单,加固施工所需场地空间不大,加固时间短,对行车影响小,加固效果明显等特点;而为了加固受力构件,防止再次出现结构性裂缝,混凝土置换法是较好的选择,剔除破碎的混凝土块,用新的混凝土材料来代替。这一系列的混凝土结构性裂缝修复及加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很好地处理该工程地下室的裂缝问题,也能为其他工程的地下室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林铭.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J]. 福建建设科技, 2015(2):54-55.

[2]于铁莉. 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3):278-279.

[3]李鹏.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建材与装饰旬刊, 2013(8):109-110.

论文作者:滕冲1, 杨顺法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渗漏问题处理措施——以某工程地下室为例论文_滕冲1, 杨顺法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