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对整个水电工程质量影响深远。因此,要重视研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水利水电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狭义,要重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促进施工力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影响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施工技术面对的问题,以期更好地促进施工技术作用的发挥。
1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的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环保性,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发展能够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基础和关键,对施工周期长短影响较大,与工程品质息息相关。同时,在施工之前,施工方案与工艺的的应用贯彻与整个施工环节,对建筑后期使用影响深远。一旦工程方案和工艺与施工实现不相符,就引发施工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出现,在根本上影响工程的质量。为了在根本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要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强化监督和管理,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品质。
2全面介绍和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对土坝防渗技术的介绍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跌窝和渗水经常发生在土库中,严重的情况会引发水库渗漏问题,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抑或是补救措施不当,就会引发水库的坍塌现象,安全事故产生。为此,要应用可靠的加固技术。技术人员要针对土库进行周期性巡检,一旦发现问题,采取科学的土库加固技术,避免出现变动和渗漏,保证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土库坝体灌浆之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实际,迅速完成灌浆。对于主排孔,要结合轴线,进行合理设置,还要保证副排孔的位置控制在轴线正前方150厘米左右。要对排孔进行分别设置,间距控制在5厘米左右,目的是保证灌浆的顺利进行,实现对坝体的有效加固作用。
2.2对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分析
对于导流,围堰技术应用较多。如果施工现场处于上游位置,需要将水工建筑施工现场选择在干燥、土体较为稳定的岸坡,有效发挥对河流的疏导作用。因此,对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要对现场的气温、地质结构与水文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如果遇到水量较小的时节,能够实现疏导作业的难度,减小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作业率。对于施工导流,要结合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综合考虑一定时期内变化情况,进行施工组织进行合理安排,尤其是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合理的导流措施和方案,对导流时段进行有效划分,将河流周期性进展作为主内容,做好对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通常,如果面对较好的施工环境和条件,分期围堰导流技术比较常用。围堰的增设,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澳进行水工模拟实验,对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围堰性进行确定,结合科学的围堰结构,降低排水曼度,更好地发挥围堰的作用[1]。
2.3对大范围混凝土施工碾压技术的分析
对于混凝土的碾压技术,主要是对各种混凝土成分进行大面积的碾压和融合,实现工程浇筑的目的。当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扩大,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碾压技术得到大范围应用,发展态势良好。这种技术很难被取代,其应用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操作简单、投入不高、效果明显,在大体积、大面积施工中应用较多。另外,这种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与土坝填充技术类似,土层表面相对平整,掉落现象不多。如果在干硬的混凝土材料中应用,借助薄层的作用,有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技术中,应用的主要是石骨料和混填胶原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相比,在配比上存在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施工,需要物料在配比上偏于粘稠,目的是保证碾压的坚实性。通常,要选择含砂率不高、骨料直径较小的材料,保证水泥含量不高,需要加入适当的粉煤灰,保证粘稠的的标准和要求。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保证其碾压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4对水工混凝土外加剂的分析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其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水利水电以及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要目前,在工程建设中,主要的材料为混凝土,外加剂是其第五种构成材料,其作用巨大、效益明显。通常,混凝土外加剂的类型较多,例如,有加强表面强度的、提高混凝土变形的、改进混凝土流变性质的等。
2.5对坝体填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坝体施工属于较为关键的技术。坝体表面主要采用流水的施工模式,这就使得坝体的填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流水施工作业完成之后,要进行卸料和平斜作业,需要与施工方案相一致,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同时,对于坝体的填筑工作,需要依据方案标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碾压之前,对分坝面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而后开展碾压。另外,填筑的时候,要保证热量,防止出现热量的快速流失。要结合施工方案,对填筑料进行有效控制,科学规划,确保坝体的热量,在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率[2]。
2.6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分析
预应力锚固技术属于全新的锚固技术类型,将预应力作为基本依据,将预应力施加在基岩之上,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对基岩受力情况的改变和优化。对于锚固的深度,要结合工程实际标准和要求进行确定。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延伸性,优势明显,但是,地下水容易对锚杆造成腐蚀,直接影响其耐久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展,要有效对锚杆进行防护。可以在锚杆设置保护层,双层保护十分必要。锚杆可以采用压力分散性型。另外,对于结合处的空隙,可以进行补浆操作,实现对空隙的密封处理。最后,在完成张拉之后,将锚头进行及时的密封。
2.7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的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增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应用广泛。这一技术的能够为工程建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提供作业水平,实现对参数的有效监控和比较,缩短施工周期,避免参数误差。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针对参数进行有效的存储,形成三维数字模型。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地形技术的有效分析,获取准确数据,降低仪器产生的误差,同时,提高数据的重复使用率[3]。
3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注意事项的分析
对于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工程施工较为严格,施工周期较短,为了避免施工漏洞的出现,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要选择技术娴熟、专业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进行图纸的绘制,形成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合理进行图纸的存放,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和教育;另外,对于施工材料,要使用参数达标的材料类型,避免因为材料质量不达标对工程质量造成的隐患。
结束语: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迅速,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更加适合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技术管理,采用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施工方案,结合实际,引入现代工艺,做好对技术关键点的控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兰海红.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01:133-134.
[2]郝然.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关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227.
[3]杜新苗.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及技术探讨[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1.
论文作者:聂洋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混凝土论文; 围堰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