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红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 730070;王立龙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730000
微课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微时代的到来。随着微博、微广告、微电影、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 “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如何才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最终形成完美的系统知识结构是我们在制作微课中要考虑的问题。
一、基于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我们在微课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微视频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约束力较差,稍不注意就走神,因此就需要微视频结构紧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程度。只有课程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课程。
2.助学性原则。
微课要主题突出,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做到内容要聚焦,即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视频背景要干净简洁,通过观看微课程解决学生在课前反馈、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当堂检测、课后巩固、预习点拨等学习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整体性原则。
微课程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它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的设计是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划分为零散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来进行。它要求以微视频为主体,完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把每一个知识点串成一门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微课在应用时通常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以上微课的特点及设计原则,尝试应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一个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自主学习中“解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尝试,有以下几点应用
1.突破重难点。
我们在学科知识体系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解,微型化,即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微课进行讲解,从而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学习这些微内容,加强联通,构建个人知识网络。另外,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理解,再通过相应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维方法加以提高。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对参数K的几何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几何画板”或“玲珑画板”软件,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变化与参数K的意义通过图形变化演示出来,并加以讲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画面的直观感受更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此类问题,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中参数的意义都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掌握。
2.解决共性问题。
在作业批改中,学生会对某一个问题犯共性的错误,而要利用课堂时间来解决又比较费时。因此,利用微课对这一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利用课间或回家观看,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可以建立错题资源包。例如:在学习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个内容后,有一道题是对给出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在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对分类及分类的标准不理解,为了使同学们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分类标准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我收集资料进行讲解,为了提高视觉效果,我利用“Focusky动画演示”制作微课,并在课间播放观看,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也学会了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知识专题化。
分析中考考试说明,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点的考查,是可以分为几个模块的。尤其是分析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每一道题的内容及思想方法都可以归为一个专题,在中考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要让学生系统而有效地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利用微课将知识点专题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是每年中考必不可少的考点之一,我结合中考试题将此类问题利用微课进行讲解。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插入了一首歌曲的MV,通过歌词和画面让学生感受并分析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布及关系,在分析面积问题时,我利用“玲珑画板”软件进行了图像动画演示,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学习非常投入而且效果显著。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部分数学知识点比较抽象,学习难度大,并且在课堂学习时间内,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层次不齐,因此可以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学生可以结合个人需求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微课内容自主选择,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又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岩《微课的起源于发展》.《学子(理论版)》,2015年,20期。
[2]王晓玲 《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2014年,12期。
论文作者:王巧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点论文; 函数论文; 内容论文; 反比例论文; 课程论文; 数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