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4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急、重、常伴各种并发症,护士及时、熟练地急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溶栓护理,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AMI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常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起病的6 h内[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 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5岁~82岁,平均年龄6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
2.急救与护理
2.1急救 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室内空气畅通,保持室内安静。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头高脚低位。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典型患者立即给予肌肉注射吗啡或度冷丁止痛,以减轻疼痛及紧张情绪、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尿激酶100×106 U加浓度5%葡萄糖2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3]。
2.2监护护理 持续4~6 L/min给氧,病情稳定后,给予间断2~4 L/min吸氧。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心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心电示波以及神志等变化情况,并每隔30min~1h测量1次,并准确记录,及时发现心力衰竭、休克、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者是多发性室性早搏、颤发性室性早博等,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患者心室颤抖时,要及时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4]。
2.3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观察到医护人员忙碌紧张的对自进行救治,会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情绪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紧张、焦虑、恐惧,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并可加重梗死后心绞痛等并发症。因此,护士要重视与患者的交流,注重心里干预对患者的影响[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士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消除疑虑,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平和心态,增强治疗信心,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救治。
2.4饮食护理 AMI患者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一般24h内进食流质饮食,24~72h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及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3~7天宜进软质饮食。同时注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选用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并保证每日饮水1000ml左右,禁忌烟酒、茶、辣椒、等刺激性的食品饮料。
2.5排便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床上排便等因素改变了排便习惯,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又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因此给予患者服果导或泡番泻叶等润肠剂或缓泻剂,帮助患者适当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指导病人采取通便措施,排便时严禁用力。病情稳定后,排便体位可有平卧位、半卧位逐步过渡到床旁桌椅,护士应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程序,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6]。
2.6溶栓的护理 溶栓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调整好患者心理状态,同时需讲明溶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同时配合医生作好相关准备,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血糖、电解质等。同时一侧肢体使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路,另一侧肢体留作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备好抢救药物、器械等。溶栓期间要进行心电监护。在溶栓前做一次心电图,溶栓后6h内每隔30 min各打印全导心电图一次,以后定期检查心电图,并详细记录日期、时间,注意观察ST段的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每隔2h抽取静脉血查心肌酶谱,连续12次,同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每15分钟评估一次患者的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伴随症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神志、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血管再通的指标之一,要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室早、室速的发生,警惕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电复律、心脏起搏器。
3讨论
冠状动脉梗死后6小时内心肌的组织学变化是可逆的,起病后第1小时是再灌注的治疗的黄金时间。发病后进行有效的急救,为溶栓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起病4~6h内溶栓,可降低病死率30%,若在起病1~2h内溶栓,则可降低病死率50%[7]。在整个静脉溶栓的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喜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05.
[2]朱其五,田凌.急性心肌梗死6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84.
[3]刘春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43.
[4]练玉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136.
[5]王爱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2(36):7.
[6]李冰,王建荣,马燕兰等.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8,3(8):7-9.
[7]夏菊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30(1):75.
论文作者:秦裕桂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心肌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