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的现状及若干改进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现状及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是加快山西省经济发展步伐,提高经济发展档次的一项长远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一、利用外资的现状
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事业。对于这项工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一直在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适时地提出了“大开放、大外经、大外贸”的战略口号,颁布了鼓励外商、台商投资的两个办法和实施细则。组建了外商台商投资服务中心,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度,实行“全程一条龙”服务,使投资的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硬环境,狠抓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太旧高速公路、太原机场、太原火车站等重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或基本峻工,一批电力、通讯、宾馆、旅游等项目陆续建成,这些都使我省对外呈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促使了我省利用外资工作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从1984年批准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到今年4月底, 全省累计批准成立“三资”企业1473家,总投资额23.11亿美元, 协议外资额为9.74亿美元,外商实际出资3.4亿美元。 在已批准的“三资”企业中,合资企业为1265家,占85.9%,合作企业56家,占3.8%, 外商独资企业152家,占10.3%。其中1992、1993两年发展最为迅猛, 两年审批“三资”企业1037家,投资总额16亿美元,协议外资6.63亿美元。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的外商投资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投资领域逐渐拓宽,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外商投资项目中除机电、冶金、煤炭、化工等一般性行业外,邮电、通讯、高科技领域的项目有了新的发展,旅游、娱乐、房地产、咨询等第三产业项目逢勃兴起,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上的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大项目增多,大公司投资增多。1994年,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了9个。 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企业所占的比重也明显增加。1993年,全省“三资”企业出口创汇6999万美元,去年达到了8880万美元。在外资的来源上已趋向于多元化。目前,在我省投资的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分布在全省的11个地市,以太原为最多,企业总数和协议外资额均占全省的一半左右。
利用外资除了吸收外商的直接投资外,还有利用外国贷款,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商业贷款、买方信贷、债券发行及租赁融资等。在这方面,我省的进展也比较大。据《山西统计年鉴》统计,从1985年到1993年,我省实际共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等将近5亿美元, 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数的72.3%。
二、外资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大量外资的引进、大批“三资”企业的陆续开办,为我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一支生力军。
1.增强了我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1994年,我省“三资”企业生产总值达27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全年完成了税收1.42亿元。
2.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了工业体系。近两年来,随着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积极的产业导向工作,外商投资已开始转向并增加了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强度,有力地推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利用外资对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嫁接改造,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拓宽了多种成份发展经济的渠道。在我省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同外商合资、合作的仍占多数,但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也积极引进外资,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拓宽了多种成份发展经济的渠道。
4.提供了劳动就业机会,据资料统计,在1993年底,我省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人员已达105925人,既缓解了老企业富余人员多的压力,又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到“三资”企业就业,不仅有利于“三资”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所学专业和技术的理想环境,促进了我省劳动和人才市场的开发。
三、现存主要问题
1.投资环境不够理想。从“硬”的环境来说,我省地处内陆,群山环抱、交通不便、通讯不灵,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差,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底子薄、欠帐多,一时难以尽如人意。从“软”环境上来说,我省管理“三资”企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三资”企业依法管理的意识不强,行政干预过多,任意撤换中方管理人员;有的中方管理人员素质低,不善于运用国际惯例依法经营;有的地区为追求项目数量,忽视项目质量,自行制定超越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合实际的地方优惠政策;有些地区由于条块矛盾导致优惠政策难以兑现,企业无所适从;乱收费现象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苦不堪言。
2.产业导向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很快,但审批权下放后,宏观政策调控和指导未能及时跟上,致使外商投资项目中,小项目多、重复项目多、大型项目偏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少;一般性生产项目多、服务性项目多,出口创汇项目少、高新技术项目少;高消费娱乐项目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环境保护、能源、交通项目少。加之有些项目可行性论证马虎草率,流于形式,致使我省“三资”企业结构不够合理,形不成整体效益。
3.“三资”企业的外资到位率低,亏损面大。资金不到位是“三资”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据有关部门1993年的年检情况反映,企业的出资率仅有39.27%。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有些企业中方对外方的实力,信誉了解少,企业领照后,外方去向不明,出资难以落实;有些外商在国内多处兴办合资企业,因自身实力不强,无力出资;有些外商对国家政策存有疑虑,出资缓慢,等待观望;有些外商以设备投入,因受汇价、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按时投入;有些企业中外双方在合资、合作中发生矛盾,问题得不到解决,双方入资延缓;有的中方资金全靠贷款,国家紧缩银根,贷款不成出资落空,外方也以中方不能贷款而拒不投资;有些企业所选项目不好,还未投产,市场便发生变化,无利可图,双方都不入资。为促使企业按规定期限缴纳注册资本,从1993年10月份,我省采取了根据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给企业发限期营业执照,待企业资金到位后,待会计事务所验资报告再颁发正式营业执照的措施。这项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1994年,我省“三资”企业的出资率提高到了61.29%。
“三资”企业亏损面一直居高不下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据有关部门1994 年的普查报告统计,全省已开业的564户“三资”企业中,盈利的有152户,占27%;亏损的356户,占63%。这么大的亏损,这里面有政策性或经营性原因,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虚亏实盈”,目的在于逃避税收和转移利润。
4.重引进,轻管理。为了引进外资,我省一些地区超越国家法律和省里的规定,竞相制定优惠政策,但资金引进后,忽视管理。目前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网络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无法管理的状况,有些“三资”企业的问题,虽经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5.外商投入设备的检查问题和中外的资产评估问题。据统计,我省“三资”企业中,外商以设备和实物投入的较多,约占60%。由于一些企业求资心切,对国际市场不了解又不咨询,致使外商投入设备中出现了一些低价高报、以次充好、以旧顶新的现象。在对中方国有资产评估中有漏评和先签约后补评的现象,同时也存在过低评估中方资产的现象。
6.工会组织和劳动管理制度不健全。省经贸厅和省工商局今年对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普查结果表明,目前,66.2%的企业未建立工会组织,劳动合同签订的随意性很大,没有劳工保障措施,部分“三资”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工资低,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外商要求“速战速决”,不准备长期投资的心理。
7.引进外资的速度减慢。1994年前半年,全省审批的“三资”企业和协议利用外资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0.3%和47.4%,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7.8%和57.5%,下降速度比较快。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在金融、税制、外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变化后,在新旧政策交替时期,一些个别实施细则还未完全配套,外商犹豫观望;国家紧缩银根,中方投资的股本金和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国家限制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使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明显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在刊登、播发广告、安装电话、领车牌照、请律师等方面的费用都高于内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从我省的产业结构来看,对外商最有吸引力的一些能源、交通、原材料项目,投资额大,周期长,外汇难以平衡,而且出口涉及配额、许可证,国家和我省目前尚未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有的项目因我省审批权限的制约,拖的时间长,有的受出口总量控制,使外商的投资信心受到影响。
四、几点改进建议
当前,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世界看好中国,许多国家、地区和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向我国寻求投资机会,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外资大量涌入我国是必然之势。从国内看,国家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扶持力度,并且明确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农业、交通、原材料仍然是我国的投资重点,这正是山西扩大利用外资的良好机遇。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外资的进入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已经16年了,但是我省许多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常常是非议四起。有些人总担心引进外资是给国内企业培养竞争对手,会对国内工业产生冲击,从而扼杀民族工业。有些人还陈腐地认为,中国人的钱不能让外国人赚,中国的地不能让外国人占。更有偏激者认为,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是卖国求荣,是“败家子”的行径。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蔓延对引进外资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当看到,在自身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引进外资是加快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也是保护国内产业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要想到,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引进外资不仅要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和建设,而且也要符合出资者的利益,只求对我们有利,而置外商的利益于不顾,只能是一厢情愿。
我省地处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给我省的优惠政策非常有限,东南沿海地区的特殊政策,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引进外资、加快发展的步伐。但是与此同时,中央给我们的一些优惠政策却远远没有用好用足,省里边的部分领导胆子不大,步子迈得不快,跟别人风走路的思想严重,对引进外资乃至整个经济工作非常不利。山西省是一个能源大省,但又是一个经济穷省,能源、交通、原材料是我省对外商最有吸引力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中央控制又比较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向中央反映情况,求得支持,光坐下来等政策是不行的。
在引进外资工作中,我省还长期存在一个误区,人为缩小了引进外资的范围。引进外资,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指国外的资金,而对一个省来说,省外的资金都可以叫做外资。应当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形势下,南方由于起步早,经济已取得飞速发展,存在地价、劳动力价格上涨、资金饱和的趋势,部分资金北移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我省应该积极调整引资战略,把吸引北移的南资纳入下一步的工作之内,与引进国外、台湾资金放在一起涌盘考虑。
2.拓宽领域,渐进式地引导外资正确投向我省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我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引导外资合理投向。经过统筹规划,制定出我省三资企业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使之成为吸引外资发展的产业导向。但是引导外资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强调一步到位,以免引起外商不必要的误解。
3.内请外招,开展灵活多样的务实的招商活动。要组织好省内每两年一次的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地参加国内沿海城市举办的经贸活动,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参加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外招商活动。广交朋友,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的大商社、大财团、大企业,跨国公司的联系,争取吸引外商投资于一批对国民经济有影响的大中型项目,使外商投资上规模、上档次。
4.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改进和提高对“三资”企业的管理水平。当前,“三资”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它的管理非常必要。要运用法律法规等手段,监督“三资”企业依法经营。对于外方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应制定更为有效的法规措施促使其尽快足额到位,提高资金到位率。同时,要清理假合同,对那些外资比例很少或资金已抽回的“三资”企业要加以清理。对于目前“三资”企业中普遍转移利润造成虚假亏损,逃避税收的问题,在中央没有制定反避税条例的情况下,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税收管理。要督促“三资”企业尊重职工的各种权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在劳动条件、医疗保险、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维护中方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积极帮助“三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要加强合资中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便更加有效地同外方合作。
5.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我省的投资环境同10年前相比,虽然已有很大改善,但并未尽如人意。当前,既要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供电等硬环境,还要改善软环境,完善“三资”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其合法权益,简化开办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尽量缩短从提出合资申请到批准上项目的周期,使中外双方能及时地按照合同进入实际的运作过程。
6.正确评估中外资产。资产评估是开展合资经营的前提条件,应该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下,加强对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要防止过低评估国有资产,人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外方以设备搞的合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进口检验,坚决杜绝破旧残次设备乔装打扮蒙哄过关,要运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估外方投入设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