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35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并就其起到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以我科成立了安全质量小组后的护理情况与成立前的情况对比,进而对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检查进行分析,并以数据作为参考,对成立了安全质量小组后安全管理上的改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建立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明显提高(p<0.05),病人的投诉次数也逐年减少。结论 在急诊室成立安全质量小组后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地提高治疗护理安全性,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安全质量小组;急诊室;安全管理
急诊医学是具有其他医学学科难以比拟的难度及全面度,由于急诊患者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再加之治疗时间紧迫,要求其医疗及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而护理安全是现今衡量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目前备受各大医院关注的热点问题[1]。急诊室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的治疗平台,处于接收急危重病的治疗前沿部分。若未重视急诊室的安全质量,不仅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更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2]。故本文就成立安全质量小组前后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护理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通过对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18名护士进行相关质量知识考核并结合护士个人日常工作情况,依总成绩高低选取10人作为安全质量小组成员。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年龄构成为23-42岁,平均年龄为29.1±4.3;本科2人,大专6人,中专2人。将组内职称最高者并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两名主管护师任命为小组长,其余8人随机分为4人一组进入两个组中。
1.2方法
1.2.1 对安全质量小组进行培训
在护士长的指导下,以本市护理质控中心统一修订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依据,对我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质量检查项目及评价标准、结合急诊室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紧急预案和评价项目,重点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和抢救设备进行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练,持续改进。
1.2.2 明确安全质量小组需要检查的内容
内容包括病区管理、急救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患者满意度、预检分诊及健康教育质量管理等8个项目。在尊重小组成员意愿的基础上对8个质量项目进行随机分工,每小组的4名成员各负责一个项目的督查,每半年两个小组的工作交换一次。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检查内容时,应以《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各项评价指标为依据,并结合专科特点。两位质控组长每个月拟定要督查的项目并随时调整,体现重点、难点及高危分险。护士长全程监控,并对质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指导、协调。
1.2.3 检查次数与增强督查力度
参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安全质量小组成员每周分别对上述8项质量项目进行自查至少一次,对质量结果评估实行周评价和月评价相结合。每周组织一次对周工作进行总结(对照、自改、签名);每个月组织正式会议,质量小组成员全体参加,并根据工作排班情况安排部分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对上个月的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定期不定期跟踪、评价。两位质控组长分别对自查的各个质量项目进行评分,计算合格率,并与护理部的督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评价指标
以安全质量小组成立前的2013年和成立后的2014年护理部对急诊室的全年质量检查得分为依据,对其中的8项——病区管理、急救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患者满意度、预检分诊及健康教育质量总得分,取其平均合格率作为衡量标准。护理满意度以护理部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护理不良事件来源于科室上报护理部的例数。患者投诉次数以院部纠纷办接收处理的次数为准。
1.3 统计学方法
为保证准确度,本次实验数据均取三次基于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记数数值行(x-±s)表示,组间对比行x2与t检验。结果数值以P差异判据,且以p<0.05表示为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建立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明显提高,病人的投诉次数也明显减少。具体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各院对安全质量投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就急诊科,是医院最前沿最高风险的科室。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具有急、难、险等特点,科室的护理人员可能由于工作忙碌且精神紧张,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出现在护理的各个环节并且对病人的生命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3]。所以我科在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失误和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之后,在原有质控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风险意识高有核心凝聚力的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继而在全科营造了一个安全文化的氛围,使全科护理人员树立了“病人安全人人有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护理理念。
而就小组的构成上,选择了资质较高及职称较高,并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两人作为组长,其使安全监管工作更易开展,并且形成了“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的一个小团体,使各级护士能够各司其职,确保护理的安全性。并且在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坚持进行周总结,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符合PDCA的质量管理要求。每个月集中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急诊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分析工作中现存和(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成立了安全质量小组之后,有效地变被动检查为主动检查,把以往的月末和季度的执行工作标准推广到了日常工作中,让护理人员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的日常操作规范,改变了以往隐瞒自己的护理过失不报的行为,及时吸取经验教训,有效防范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全面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5]。
研究结果显示,建立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明显提高(p<0.05),病人的投诉次数逐步减少(p<0.05)。充分提示急诊室成立安全质量小组后,无论从提高治疗安全性及避免护理风险上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等都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在质量小组的推动下,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科室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和急救模拟演练。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实地的演练也使年轻护士培养了沉着冷静的素质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与年长护士的合作精神,为形成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巩越丽,刘春艳,赵淑玲.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5-56.
[2]黎少珊,戴惠华,曾梅菇,等.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9):35-36.
[3]昌子艳,刘红,戴莉,等.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35-736.
[4]吴燕群,杨晓晴,周建玉,等.应用 CRAMS 评分法规范基层医院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7):34-36.
[5]张阳春,李慧芬,吴敏,等.人人参与式授权管理模式在急诊室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028):3372-3375.
[6]李玫,陈亚华,席海明,等.急诊护士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3):117-117.
论文作者:黄佩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质量论文; 小组论文; 急诊室论文; 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理部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