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论文_胡书梅,杨明

32例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论文_胡书梅,杨明

胡书梅 杨明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急症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讨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即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密切监护病情、心理安抚、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的方式治疗。结果:31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出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此急救方法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有效的。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49-02

Emergency Nursing Of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Hu Shumei, Yang Ming. 363th Hospital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mergency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mergency nursing of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namely suitable rehydration, correct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the proper use of insulin and closely monitoring, psychological comfor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esults 31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1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treatment, all patients had no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drugs.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first ai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s effective.

【Key Words】 Diabetes;Ketoacidosis; Emergency care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各类因素引起患者体内胰岛细胞绝对缺乏致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DM原因)或胰岛细胞减少致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2型DM原因)引起。2013年世界DM患者约3.82亿,至2035年,则预估DM患者将增加至5.92亿[1]。不论哪种类型DM,若患者血糖控制差,大量血糖从尿排出,机体糖原减少,供能不足,为满足消耗大量脂肪分解为酮体。但由于DM患者三羧酸循环受阻,大量丙酮堆积,最终合成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则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多次急救处理DKA患者,现从中随机选取3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32例DKA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均在21~45岁;初发DKA 3例,男2例,女1例;DM总病程1~12年;就诊时血糖19.7~28.2mmol/L,所有病例无合并高渗昏迷、乳酸酸中毒。

1.2 急救处理

1.2.1大量补液 第一阶段:以生理盐水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入院后立刻建立静脉通道(3~4处),完善急救手续后开始快速补液,补液量为15~20ml/kg·h(控制在第1小时补液1000~1500ml,后3小时总补液量1000~2000ml,24小时补液量4000~6000ml)。第二阶段: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每小时检测血糖,待患者血糖下降至13.9mmol/L后,改为补充5%葡萄糖溶液,补液量约10ml/kg·h,同时按照葡萄糖:胰岛素=2-4:1的比例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

1.2.2纠正电解质 入院后第一天每6小时检测1次电解质,若患者血钾<5.5mmol/L则开始补钾,每5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5g KCL溶液,维持4~6h。在补液第二阶段前测血电解质,若血钾<3.2mmol/L,则先补钾至4.0mmol/L以上再输入胰岛素。

1.2.3胰岛素运用 入院后每小时测指血糖,每6小时测静脉血糖。在补液第一阶段,在生理盐水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剂量为0.1U/kg·h,最大10U。在第二阶段,按照葡萄糖:胰岛素=2-4:1的比例加入胰岛素注射液。当患者血糖<11.1mmol/L,血气分析PH>7,HCO->18mmol/L,尿酮体+/-或-,则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1.2.4 NaHCO3的使用 急救期间每日测2~3次动脉血气分析,患者PH<7.0时补碱,PH>7.2后停止。

1.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安排专人护理,记录每小时血糖变化,尿量变化,精神状态恢复情况。备常用急救药品预防患者突发状况。在整个急救期间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注意适当通风预防病人感染。同时与主管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严格遵循医嘱,发现突发状况立刻联系。

1.4 心理治疗

因患者自身血糖调节紊乱,若情绪波动,应激激素分泌及交感兴奋,则将严重影响患者血糖调控,故在DKA期间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心理安抚,对血糖的控制及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也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合适指导,共同监测患者病情,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DKA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及家属因信息不全导致的盲目恐慌情绪。同时,也详细说明患者今后生活、饮食的注意事项,避免再次发生DKA。

1.5 效果评价

32例患者在治疗2~4周后血糖水平基本控制。出院实验室指标:血糖空腹<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尿酮体及尿糖均(-)。

2.结果

31例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血糖基本控制平稳,1例患者(女,35岁,DM病程10年,就诊血糖27.1mmol/L,曾发生2次DKA)在抢救过程中因大面积脑梗抢救无效死亡,余31例患者在精神状态好转,一般生命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满足上述出院指标后出院。

3.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来多人处于营养过剩阶段,大量食物不能消耗而转为合成脂肪储备,但过多的脂肪将通过减少GLUT4,降低PDX-1、GLP-1基因表达,增加ROS破坏胰岛细胞等作用影响血糖调控而增加血糖,同时再由于过多脂肪堆积内脏,特别是肝、胰、血管壁等胰岛素敏感组织,加剧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DM发生发展[2]。此外,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及检查技术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1型DM也进入视野。2型DM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则易形成DKA,原因见前言。而DKA又是1型DM的主要并发症。故对于DKA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是预防DM急性死亡的主要措施。

治疗DKA的关键步骤是补液,因患者高渗利尿、大量脱水,同时血管收缩,回心血减少,导致患者有效循环骤减,若不能及时恢复有效循环,则易容易发现低容量性休克死亡[3]。在补充循环血量后,由于血液浓缩恢复,血糖可有一定水平的下降,为了更有效的治疗,可适量加入胰岛素抑制脂肪动员,减轻酮症生成。此外,DKA期间还需注意血钾,在初期因血液浓酸及酸中毒,血钾可保持正常甚至偏高水平,但经补液及纠酸后,血钾将减低,若不注意血钾水平,则易导致患者并发心率失常,严重者室颤死亡。故若患者尿量正常,即可与补液一起开始补钾[4]。

对本组32例DKA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除1例患者因并发脑梗死亡外,余31例患者经过上述严格监护治疗后,病情皆好转出院,为有效治疗。死亡病例为无效治疗。则治疗的有效率为96.7%。因此可以认为,在对DKA患者进行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密切监护病情、心理安抚、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的方式治疗DKA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石凌峰,任宇,杨新娜,王清莲.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5,09:574-579.

[2]曹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1.

[3]尹延伟,胡爱民,刘宏利,曾益华,许瑞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02:94-96.

[4]韦国海.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D].广西医科大学,2014.

论文作者:胡书梅,杨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32例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论文_胡书梅,杨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