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常荣业

广州亚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的在加快,诸多的工民建房屋工程被大规模的建设着,满足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近年来地震带的活跃,使得诸多城市的工民建房屋结构遭受了地震灾害的影响,以此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针对该种问题,需要建筑建设单位,在进行工民建结构房屋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抗震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施工工地的基本地质情况,来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以此来在地震灾害来临时,房屋可以承受灾害所带来的巨大的应力,降低损失。本文对目前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具体的提高抗震设计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

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的财产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中由地震带来的危害又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低,一旦发生强烈等级的地震,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国内外工程界愈来愈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但相关技术人员们还未充分认识地震破坏建筑物的原因和过程,因此要设计出精确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目前的工民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其进行的抗震设计,极大地改善了这一问题,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但是其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需要施工方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与调整。例如,施工方对于建筑机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不重视;未基于本地的实际地质地貌、水文情况,进行抗震功能的设计;抗震建筑施工材料的性能不佳等。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建筑物抗震效果的有效发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此亟待改进。

1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是确定建筑物结构及构件抗震能力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达到预期的抗震能力。地震地面的活动分三种特性,即运动强度、频谱和持时,设计方法分三种,基于承载力、基于位移和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目前基于能量设计得到普遍认可。由于地震持时过程中结构的累积滞回耗能指标能够反映地震引起的结构累积损伤效应,故而基于能量抗震设计能够更全面反映结构抗震的本质。研究抗震方法主要从抗震性能目标、抗震基本构造、抗震建筑规划与场地三个方面入手。

1.1抗震性能目标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是指根据某一设防的地震等级所预期达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地震灾害发生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从震源中心发射横波与纵波,强烈的震动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损伤,甚至造成建筑物坍塌损毁。如何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损伤,是抗震设计的根本点。我国建筑抗震等级设计一般为6~9级,能够满足多数地震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国土辽阔,有些地区分布在地震带,有些地区几乎常年没有地震发生,因此,综合考虑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应该根据地区历年来出现的最大等级地震作为参考,还要结合各种影响因素,例如工地特征、工程投入和效益、建筑的潜在价值等,按照建筑的重要程度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划分为标准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使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科学合理,建筑物抗震设计符合经济性、适用性。

1.2抗震基本构造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中,为实现较小配筋率达到建筑物抗震设计需求,一般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建尺寸,通过体系能力设计将钢筋混凝土的钢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成具有主、次结构的体系。具体地说,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框架梁、柱的性能决定了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框架是整个结构的主结构,且框架柱重要性高于框架梁;而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下,支撑对层间侧移变形敏感性高于框架梁柱,因此支撑是结构中主要耗能构件,选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次结构构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砖混结构构造方法中需要有效地约束楼层高度和建筑物层数,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从几个方面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一是外墙转角和内墙交接处和较大洞口两侧、楼(电)梯间增设抗震构造柱,提高砌体的极限变形能力,增强内外墙连接的整体性,使墙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不致于倒塌;二是设置圈梁,通过圈梁箍住楼板,贯穿墙身,增加建筑物的整体能力和抗剪承载能力,提高房屋的竖向和横向刚度,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三是采用配筋砌体,配筋砌体的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加而增加,变形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会增加建筑成本;四是合理布置平面设计,使各部位均匀受力,减少薄弱环节,复杂的建筑物如果无法改变布局,可以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划分成规则的单元,减轻损害;五是楼梯间避免设在尽端和转角处等容易发生损坏的地方,不利于人员疏散,楼梯间的横墙比其它横墙更易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贯穿房屋全宽;六是采用横纵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1.3建筑规划与场地

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建筑所在场地密切相关,在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场地的稳定程度,建筑物场地的规划具体分为以下步骤:一是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外观和内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由于建筑场地的障碍物妨碍居民通行,需要及时将障碍清理移除;二是建筑物出入口宽度要适当增宽,以满足人员逃生时能够迅速撤离;三是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在发生地震时,避免地基不稳造成建筑物失衡。

2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加强抗震设计效果分析

2.1重视工民建筑物的施工地点选择

工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震意识,以此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其在进行结构设计中,需要基于抗震设计意识,以及我国目前颁布的抗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对其施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科学性、安全性的评估,之后根据其抗震性的强弱度,对其建筑物主体结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设防,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可能发生的损害情况。其对于建筑物,进行设防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按照可能发生灾害情况概率的方法,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以此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在其分类中,不同的区域地质环境对其建筑物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几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与抗震设计之前深入实地,对其具体的施工地点进行详细调查,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性能。

2.2重视工民建结构形式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在工民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样的设计方法,因此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需要进行不同的抗震结构设计。同时其施工场地,也会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发挥,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建筑物设计中,对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进行重视。在设计中,使用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该结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并且对于地震发生时的多种应力压力,也有着良好的抵御作用,因此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针对该结构进行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该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等级以及具体的抗震规范要求,来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对其楼层高度以及基于楼高的侧移量,进行重视。如果其楼层太高,使得该建筑物将会在实际的应用中,一旦出现地震灾害,或者是恶劣的天气情况时,将会导致建筑物侧移,继而导致建筑物在抵御各类灾害情况时,其所承受的应力加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重视其各项因素的影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楼层的设计,其中在多层楼的抗震设计中,多使用纵横墙承重如图1,或者是横墙承重。

2.3重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技术革新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施工地点以及建筑结构、地震灾害发生的等级等因素。此外,其具体的使用的抗震设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革新,以此促进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灾害在发生时,将会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应力,因此对于房屋的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抗震设计技术,基于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加强改进。

2.4制定工民建结构限制标准

根据实践总结得出建筑物过高或者设置地下室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筑行业和有部门制定建筑限制标准,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严格按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重要等级设置相应标准限制,建筑物设计不得超出标准规定,不得私自增设地下室,高层建筑不得设置地下室等,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抵御地震强震作用。

2.5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执法监督

建筑行业组织复杂、多方参与,仅依靠行业标准和部门管理很难约束建筑行为,控制质量满足抗震能力要求,需要法律法规监督和约束建筑人员设计施工行为标准。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一方面能够为专业的建筑问题提供蓝本和依据,为标准规范的建筑行为提供导向,使建筑人员能够从中得到专业问题的明确答案,建筑行为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执法有法可依,对于建筑施工违规操作,或者蓄意违反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雇佣不符合资质的劳动力等,能够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处罚措施,不仅能够有力处罚犯错人,对行业内不法建筑行为具有惩戒警示作用,而且规范建筑行业行为准则,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结语

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工民建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震作为危害性高、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能被有效预测,因此,工民建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时期下,重视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抗震结构标准,加强监督审查,不断强化抗震设计,提高工民建结构的抗震水平,大力促进建筑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工民建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需要在抗震意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全面的建筑物抗震设计,最终使得建筑物在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将其地震带来的压力进行分压,并且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雷影.浅析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筑知识,2016(7):27+35.

[2]张成新.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93.

[3]马轶.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28-29.

论文作者:常荣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常荣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