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担忧的少儿高消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儿论文,高消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的少儿消费,使年轻的父母负担很不轻松。为了“明天的太阳”,许多家长宁愿砸锅卖铁,也让孩子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玩名牌,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这种远远高出家庭承受能力的儿童消费,使得家长们经济拮据,力不从心。笔者对不同地区的百名有少儿的家庭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少儿消费额占家庭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过50%。越来越突出的少儿高消费多消费现象令人担忧。
在一些城镇居民家庭中,订阅书报杂志舍不得开支,但偶而看到或听到广告上有关少儿膳食方面的介绍后,便奉若圣明,纷纷效仿。小米锅巴、宝宝乐、健力宝、冰淇淋等食品、饮料已成为孩子们的家常便饭。在江南一家肯德基餐厅,笔者看到“小皇帝”们西装革履地出出进进。这些孩子大多在9-12岁之间,他们大把大把地数着钞票,“潇洒地品味”肯德基套餐。那份神情,那种消费,让人揪心。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城镇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做父母的出于爱心,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如花似玉的“小天使”,在孩子的穿戴方面很舍得花钱。在上海华联,一套法国“金帝”童装高达2300元,一双“鳄鱼”牌儿童皮鞋标价也在640元,可这里的“门庭”非但不冷落,还相当红火。
时下,漫步商店,各式各样的少儿玩具充塞柜台,儿童玩具已由静向声、光、动多极发展,发条类、电动类已不新鲜,电子游艺机倍受欢迎。在省城一家商场玩具柜旁,笔者看到一辆德国产的电动小汽车竟标价16万元,该专柜营业员介绍说:“这类超高档、超高价儿童玩具都是顾客一月前预订好我们方去德国提货的。”玩具部经理告诉我,该公司自去年开办电动车业务以来,至今已销出6辆,多为“大款”、“富商”所买。笔者还见到,一个看上去不满3岁的女童,指了指货架上价值170元的电动遥控车,父母便毫不犹豫地为她买下了。当孩子对新上市的价格195元的“金鹰王”玩具产生兴趣时,这对夫妇各自掏了掏口袋后歉意地向女儿解释,并承诺:“下次一定买。”其实,他们每月的工资总共也不过1200元。这个星期天,仅为孩子购买衣服、食品、玩具就花掉近400元。
在我调查的百名儿童中,拥有中、高档手风琴的有6人,拥有高档电子琴的有7人,拥有各种规格童车的有41人,拥有各式玩具总价不下千元的有8人。拥有一些大众化少儿用品的儿童已较为普遍。这些有的是父母购买的,有的是孩子生日亲戚朋友赠送的。当笔者向一拥有手风琴孩子的父母询问孩子对音乐是否感兴趣时,孩子的父亲两手一摊说:“四五百元的东西,放在家里完全成了一种摆设,孩子一次都未碰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精神的寄托。应该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适当地进行些投资是必要的。但是太高的消费标准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更使孩子们丢弃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滋长了他们比吃穿、比阔气、讲排场的不良心理,有害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明智的家长们应该认真进行反思,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标签:玩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