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云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 要】随着中医理论在国际上越来越被重视,一些中医临床也被用于在日常的医疗中,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当阴阳不平衡时,就会出现疾病。活血化瘀是一种有助于人体阴阳平衡的手段。同时活血化瘀也受到内科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活血化瘀在中医临床内科的应用。同时谈论了中医对人体的健康独有理论。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内科;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67-01
中医的一些理论与西医不同,比如经络理论,虽然没有科学理论证明经络的确实存在,但是经络治疗的方法经常出现奇效。中医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产物,有着很复杂的治病机理。现在利用高科技技术经过几年研究才会真的认识到中医中的一些知识的正确性。中医是较难用现有科学理论知识完全掌握清楚的,但是经过了上千年的实践证明了中医是有效的,同时也是正确的,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1、瘀血介绍
淤血与瘀血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淤血是指在西医的,通常是指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在体表细胞的上堆积坏死造成的。通常由外部伤害所致。而瘀血是中医的概念代表气血运行是受到阻碍受到堆积的现象。不一定指的是真正的血液堆积。是中医中经脉受阻的一种形式。瘀血主要是指气血不畅,是阻碍在经脉和内脏中的血液。瘀血通常是由中医的气虚、血虚、血热所造成的经络不行。血气不能正常运行时,就无法排除身体中的热气或者寒气,造成阴阳失衡引发疾病。气血太旺则容易上火、易怒、造成人体的损害。如果血气不足则造成寒气容易进入体内,造成痉挛、静脉曲张等现象。当经脉中的气血受阻时,就会影响气血循环,无法及时把身体的寒气和热气带走,然后就形成了疾病,并产生疼痛。同时瘀血不除就会对新血的产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瘀血结与内脏区域就会对心脏、肺腑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病症,出现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心悸等现象。尤其是女性,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因此经常容易发生瘀血於结现象,造成小腹胀痛,引发月经失调,痛经等现象。瘀血於在胃肠时经常引发胃肠痉挛,痉挛的现象西医很难解释出病理原因,同时也没有很么良好的治疗方法,但是中医却可以用活血化瘀,来逐渐治愈这类疾病。因此瘀血在经络中於结是存在的,即使没有相关的证明,但是从医疗效果证明了存在。
2、活血化瘀的功效
出血性中风是是气血循环紊乱无序,因此导致了气血阻滞。这也是急性中风的原因所在,因此疏散受阻气血是治疗的关键。在中风的治疗中要活血化瘀,改善气血的肿浮现象,降低血压,减少中风带来的负面效果,减少中风后可能的四肢和大脑的影响。活血化瘀能帮助气血通畅。在西医的角度看来就是接触了痉挛现象,加大了血液的流量,帮助体内细胞正常呼吸,保持正常活力。同时稳定肺泡的膨胀现象,改善人体的呼吸。同时保护神经细胞的供氧正常,修复已经受损的细胞,保护人体机能的各项正常。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球蛋白、微循环及气道组织学均有改变,提示气道慢性炎症实质主要是气道疲血,认为气道癖血是哮喘微观辨证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所以在整体辨证用药(宣肺化痰、降气平喘)的基础上加重活血补肾中药,有利于改善气道血流,减轻气道疲血,保护和恢复正常组织结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补阳还五汤功能补气活血,化病通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认为,对辨证属气虚血癖者,根据气虚者补之,血癖者活血的治则,补气活血同用,标本并治,可使气旺血行,络通癖除,诸症自愈。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3、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内科住院患者数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治疗这些疾病的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使用频度也随之相对较高,导致对此类药的需求量增长,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中活血化瘀类药具有活血通脉、祛除瘀血的作用,品种繁多,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
临床上治疗时,首先确定存在瘀血证,其次涉及到瘀血证的程度问题,活血化瘀中药按作用强弱可分为和血、活血与破血3大类,临床应据血瘀证的轻重程度,选择相适宜的活血化瘀中药,中医理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瘀血证的成因有多种,所适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如气滞血瘀者应选用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类药,体虚致瘀者应选用益气活血,养血化瘀类药,而血寒致瘀者则应选用温阳活血、温经化瘀类药等,通过辨证论治使其疗效得以完全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属攻逐之品,较易耗伤机体正气,过量或长期使用易引起机体功能的衰退,同时现代医学也证明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减弱机体的凝血机制,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因此长期或过量使用易引起皮下出血、过敏性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溃疡、出血等病史及过敏史,严格遵循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范围,切不可盲目加大剂量、长期使用,且应避免同时与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联用,必要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防止出现出血性倾向。作为临床用途极广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证明了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均应努力把握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原则,密切关注类药物的自身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4、活血化瘀的常见办法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忧郁气滞则久病入络,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故应培养开朗、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二要培养兴趣爱好,如摄影、绘画、种花、钓鱼、阅读等,以静养心神。三是保持心情愉快,交性格开朗的朋友。
5、总结
中医的瘀血理论和经脉理论虽然在现在各种科学仪器的监测下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东西真是存在。但是依靠经脉的活血化瘀确实解决了很多上西医无法解释的症状。因此根据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是有效的,只是科学技术还没有进步到发现经络的地步。利于活血化瘀帮助人体人体血气畅通,保护人体不受伤寒的侵袭。在实际治疗时要按照相应的瘀血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采用西医的手段对病人身体状况作出判断。另外注意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保障用药安全以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铭.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
[2]李圣耀,史大卓,冒慧敏,曲华.常见内科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5(18)
[3]王双娜,袁小辉.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0)
论文作者:孙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中医论文; 气血论文; 瘀血论文; 内科论文; 经络论文; 西医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