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消费能力_消费社会论文

论体育消费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95(2000)02-0013-04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体育消费逐渐被凸现出来。体育消费作为个人生活消费中满足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重要有机部分,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国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和体育消费水平是以体育消费力的实现为前提的。为此,研究体育消费力对满足国民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研究体育消费力有利于拓宽消费理论研究的范围,有利于丰富、发展和完善消费学体系。

一、体育消费力的内涵

体育消费力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范畴,参照马克思恩格斯等的经典著作对一般消费力的具体论述,及体育消费本身的特点,体育消费力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体育消费力是消费者与体育消费资料之间的一种关系。体育消费是以闲暇时间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或消费过程。显然这里的体育消费资料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消费对象形式直接表现为闲暇时间(或学习时间);二是消费工具(手段)形式间接表现为各种物质消费品(有形产品)或服务(无形产品)。任何一种力都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体育消费力就是消费者和体育消费资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很显然,体育消费资料表现为体育消费客体,消费者表现为体育消费力中的主体。

其次,体育消费力即体育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体育消费需要而参与体育与观赏体育的能力。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科学运筹闲暇时间的能力。马克思提出:“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就是说,个人全面发展客观要求必须合理地分配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消费的实行及闲暇消费的多样化、科学化。二是消费者生理上的消费能力。如有健全的身体、充沛的体力参与体育活动或观赏比赛。第三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马克思指出,一个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民主文明的人”。人们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他对体育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其体育消费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体育消费的实现程度,即体育消费力。第四是必须具备体育消费的技能,即具备如何从事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比赛的知识和技能。第五是消费者经济上的消费能力,即消费者获取体育消费资料和相关体育服务的经济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体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综上所述,体育消费力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相互关系,它体现为消费者体育消费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和能力。

二、体育消费力的要素与分类

要素。体育消费力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社会经济范畴,首先表现为消费者与体育消费资料之间的一种关系。体育消费力的要素主要由体育消费的主体与客体及市场活动三要素构成,具体构成要素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消费力的因素构成是复杂的,既包含消费的主体与客体,又包含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关系的市场活动。从消费主体看,主要包含四方面: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消费者生理上的消费能力、消费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和消费者可支配的体育消费时间。这四方面中,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和消费者生理上的消费能力起主导作用,它引导体育消费的经济支付能力和体育消费时间的支出。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受文化、消费偏好、相关群体、阶层、年龄、性别、消费和健身教育与宣传等因素影响的。从消费客体看,一是体育消费对象,二是消费工具,即实物消费品、劳务消费品、体育场馆设施(折旧消费)的数量、质量、价格。从市场活动看,市场的广告与营销也是体育消费力的重要要素。

分类。研究体育消费力的具体分类,是充分实现体育消费力的前提之一。体育消费力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可根据体育消费力的二重性(自然性与社会属性)分为:自然体育消费力和社会体育消费力。按照马、恩、列、斯等经典著作关于消费力的论述进行分类,可分为社会体育消费力与绝对体育消费力,等等。但是这些分类法的一个共同缺陷是没有全面反映体育消费力的内涵、性质与构成,而从体育消费力的实现角度进行分类则更全面而准确。从体育消费力的实现角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可能的体育消费力”和“现实的体育消费力”。现实的体育消费力是指为体育消费主体与客体达到有机统一状态下的一种消费力,也就是形成可实现的体育消费行为与体育消费过程的体育消费力。反之,如果消费主体与客体不能达到统一协调,那么这种消费力只能是可能的体育消费力,它并没有形成可实现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过程。体育消费行为的开展与体育消费力的实现不仅与消费的主体有关,而且受客观条件(体育消费资料)的制约,如果只有主观上的条件而缺乏消费者所需的体育消费资料,体育消费行为的进行和体育消费力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客观上的体育消费资料,而无主观上的消费能力,体育消费力的实现也就不可能。另外,市场活动可以加强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达到统一协调。总之,只有体育消费力三构成因素达到有机统一的体育消费力才是现实体育消费力,也只有现实体育消费力的提高才能促进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体育消费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从体育消费力的要素构成中可以看出,体育消费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指出“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体育消费力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决定体育消费力。马克思指出“生产把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能当作需要创造出来”。可见,体育消费力或体育消费需求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体育消费力的客体来看,社会生产力对体育消费力的决定性直接表现在对体育消费资料的提供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就越能提供越多越好的体育消费资料。从体育消费力的主体来看,社会生产力对体育消费力的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生产力水平直接制约、影响消费者素质,一般来说,生产力越发展,消费者生理、文化素质就越好。其次,生产力制约和影响生产关系,特别社会消费品的分配关系,进而决定消费者经济上的消费能力即获取体育消费资料的经济支付能力。总之,在生产力与体育消费力的相互关系中,社会生产力起决定作用,它不仅决定体育消费力的主体,同时也决定体育消费力的客体。当然,体育消费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反作应力主要是体育消费力通过培养和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来实现的。因为人既是体育消费力的主体,同时又是生产力的主体,随着体育消费力的提高和体育消费活动的实现,消费者的素质、创造力和生产技能等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体育消费能调节劳动者的心理,陶冶情操。二是体育消费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使之精力充沛地从事生产劳动。三是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能提高消费者社会竞争和协作能力。四是体育消费过程能培养劳动者对新的文化的需要,使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体育消费力的发展策略

社会生产力决定着体育消费力。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体育消费力又如何提高其水平呢?

(一)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消费的广泛宣传

大众传媒在体育消费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国外往往利用一种有煽动性的口号动员大家参与体育活动。法国心脏基金会曾在政府赞助下开展名为“心脏健康之路”的跑步和散步活动,他们的口号是“体育为健康所必需”。据美国体育社会学家洛伊统计,美国每年电视中体育节目为1700H至1500H,平均每周25H,体育节目观赏人数很多,成为推广大众体育消费的有效手段。德国大众体育消费的成功之道就是大造舆论。在我国,由于人们长期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对体育消费的积极效应认识不足,简单地视体育消费为“玩”、“消遣”,人为地中断与体育消费的关系。据调查,广州市民最需要体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中“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占28、1%)排在第五。这显示全民健身、体育消费宣传还大有潜力可挖。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大众传媒对体育消费的广泛宣传,努力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消费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氛围,广泛推进体育消费力的发展。

(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国民体育素质

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曾在1989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提出“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抓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最重要的基础和结合部。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按照《义务教育法》上小学、中学,在学校中奠定一个人体魄的基础,学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抓住了学校体育,从人的发展历程看,就等于抓住了全体中国人的体育。”国民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给健康体魄打下良好基础,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管他在学校还是离开学校走上社会,都会为他一生的体育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

生活消费品要强调质量,体育消费品更需要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体育消费产品才能提高体育消费的层次和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消费力。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表现在多方面,如:提高体育用品质量,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善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等等。

(四)从体育消费需求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体育消费结构

现阶段,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力低,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国民宏观经济来看,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业(包括相关产业)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畸轻,这一点可从我国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质量行业,特别是体育产业化改革的落后来说明;二是体育产业(包括相关产业)本身失衡,畸重畸轻。高层次、高档次体育消费产品严重过剩,如保龄球,高尔夫球,而适合大众消费层次的消费品严重不足。要提高体育消费力,关键就是要以人(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体育消费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灵活的体育生活空间,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审美趣味结构的消费者需要。

(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体育消费的环境条件

改善广大体育消费的环境条件,最根本的是要改革现有我国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订出适应群众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场馆有关法令法规,多层次多渠道地开拓体育场馆资源,体育场馆不但要有经济性,功利性,也要有公益性,福利性。

改善现有体育场馆的结构和功能,完善新建住宅区中与之配套的体育设施建设。切勿追求“大建和新建”,而应该营造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设施,做到合理布局,合理设计,有效经营。体育设施的布局应趋向非集中化分布发展,在城市社区建成网络结构,最后由城市扩展到乡村。

体育产业机构应设置产品研究部门和策划部门,研制开发适应居民使用的小型体育用具与器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用具与器材的研制与开发。

鼓励、引导企业投资兴建体育设施。据美国的一项调查,500家公司中,60%以上均有自己的体育设施。据新加坡体育理事会1995年的调查,新加坡有58、4%的公司、企业建立了体育俱乐部,30%的公司、企业有自己的体育设施,64%的公司、企业经常为员工开设健身讲座。大力培育健身指导人才,满足体育消费需要。据调查,广州市民最需要体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中“提高健身技术和方法指导”排第三位(占31.27%)。表明市民对科学健身的迫切需要。

标签:;  ;  ;  

论体育消费能力_消费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