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

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

马玺[1]2001年在《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麦类籽实中植酸酶的活性、酶对高温的耐受性、发芽对种子中植酸酶活性的影响、麦芽在干燥过程中酶活的变化以及温度、pH和贮存时间对其中植酸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对玉米、豆粕中植酸磷的分解试验,探讨了植物植酸酶在饲料中应用的可能性和价值。试验结果如下: 1.测定了燕麦、大麦垦啤2号、小麦东农123、小麦东农973821、小黑麦96026、小黑麦92021、小黑麦5305、小黑麦8809、胜利黑麦、黑麦2号籽实中的植酸酶活性,分别为(u/kg):57.70、143.25、1048.06、725.22、1713.46、2201.65、1978.67、1406.49、5310.89、3446.53。可以看出麦类作物籽实中具有较高植酸酶活性,但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的植酸酶活性差异较大。黑麦中植酸酶活性最高,小黑麦次之,小麦中也有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大麦、燕麦中的植酸酶活性很低。 2.麦类籽实中的植酸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70℃以下加热1h,其中的植酸酶活性几乎没有损失(P>0.05),在80℃或90℃的条件下加热1h也仅有少量损失,即使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h,所测的6种麦类中植酸酶活性平均只降低12%。 3.发芽能明显提高麦类作物种子中的植酸酶活性(P<0.01)。不同作物发芽后植酸酶活性提高的程度不同,达到最大活性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小黑麦、黑麦在25℃发芽1d植酸酶活性即达到最高,而小麦、大麦则需3d。以干物质基础酶活达到最高点计算,与未发芽前相比,小麦东农123、小麦东农973821分别增加到2.04倍和2.55倍;小黑麦96026、小黑麦92021和小黑麦5305分别提高至1.32倍、1.36倍和1.82倍;黑麦2号发芽后酶活是原来的2.45倍,大麦垦啤2号可达到4.63倍。 4.鲜麦芽在40℃烘干2h,然后在室温中自然风干,可迅速终止发芽,而对植酸酶活性的破坏很小。 5.本试验中所测的麦类籽实中植酸酶的适宜温度为50℃,40℃~60℃范围内可保持较高的酶活:适宜pH为5.5~6.0,低于4.0或高于7.0,活性基本丧失。温度和pH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在pH为6.0、5.5、5.0的条件下,植酸酶的适宜温度分别为45℃、50℃、55℃;升高温度,植酸酶的适宜pH降低。 6.干燥麦芽单独存放,其中的植酸酶很稳定。在常温下贮存6个月,除大麦垦啤2号外,植酸酶的活性保持84.36%~99.95%。 7.在pH5.50,37℃的条件下,300u/kg植酸酶经8h的反应,玉米、豆粕中的植酸磷分别降解了71.92%和38.94%。反应溶液中的无机磷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几乎直线增加。玉米中植酸磷的分解速度和程度都高于豆粕。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石宝明, 杜鹃[2]2001年在《植酸酶的特性及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 1.微生物植酸酶、植物植酸酶特性的测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对微生物植酸酶、植物植酸酶的特性进行了测定 ,并在体外条件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微生物植酸酶和植物植酸酶的活性受 p H、温度、加工和贮藏因素的影响。微生物植酸酶、植物植酸酶分别在 p H5 .0、 p H5 .5具有最高活性 ,温度和 p H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互作。

周庆安, 郭欣怡, 何瑞国[3]2004年在《植物植酸酶减少养殖业磷排泄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动物养殖业排泄磷对环境的污染、植酸酶的来源与特征、植物性植酸酶对植酸磷的分解作用及促进磷的吸收、植物性植酸酶的研究方向等,最后对植物性植酸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马玺, 单安山[4]2002年在《植物植酸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出植物植酸酶不但能分解内源植酸磷 ,对外源植酸磷同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活性高的植物性饲料 ,可提高猪和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 ,降低粪便中磷的排泄量 ,提高生产性能。麦类籽实中具有较高的天然植酸酶活性 ,发芽能显着提高种子中植酸酶的活性 ,因而有希望通过发芽提高麦类籽实中的植酸酶活性 ,经提纯浓缩后可达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水平 ,从而减少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或价格昂贵的微生物植酸酶。

郭丽, 王娇娇, 肖凯[5]2007年在《植物植酸酶的生化特征和转基因表达植酸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植酸酶的应用已成为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磷素的利用效率、减低饲料中植酸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途径。植酸酶在促进土壤有机态磷降解、由此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利用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植酸酶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质特征和作用机制、植物植酸酶基因的表达、植酸酶在植株内分布和酶学特性,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植酸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植酸酶和创制高效利用土壤有机态磷素的作物新品种提高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D]. 马玺.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2]. 植酸酶的特性及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 1.微生物植酸酶、植物植酸酶特性的测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石宝明, 杜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 植物植酸酶减少养殖业磷排泄的研究[C]. 周庆安, 郭欣怡, 何瑞国.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2004

[4]. 植物植酸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J]. 马玺, 单安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5]. 植物植酸酶的生化特征和转基因表达植酸酶的研究进展[C]. 郭丽, 王娇娇, 肖凯. 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 2007

标签:;  ;  ;  ;  

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