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论文_闫朝余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瑞慈医院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要】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GMP-140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其中两组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3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血小板聚集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97-02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发病率高,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双联抗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但常规双抗治疗患者存在不耐受情况,进一步认为可能与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合并其他病症存在密切相关性[1]。为此笔者以38例患者为例,主要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3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07月0l日到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2±5.1)岁;患病时间:2个月~3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1.3±0.4)年;合并病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6±5.5)岁;患病时间:4个月-3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1.5±0.5)月;合并病症:高血压9例,糖尿病1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病症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生产,生产批号:20160712;初始剂量为10mg/d,4周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80mg/d)、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60811;一次1片,一日2次)治疗,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60527,规格:100mg*30片)治疗,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后期每天剂量100mg。观察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60428)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1d1次,1次75mg。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作为标本,之前禁食禁水8h,分别以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测量标本的血小板膜表面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以及血小板聚集率[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出血、血尿、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肝损害[3]。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缺血性ST段改变>0.10mV或者基本正常,心绞痛次数减少>80%,发病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患者治疗后缺血性ST段改变0.05~0.10mV,心绞痛次数减少50%~80%,发病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患者治疗后缺血性ST段改变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GMP-140、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GMP-140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下降,但是观察组GMP-140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其中两组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19例,显效8例(42.1%),有效4例(21.1%),无效7例(36.8%),总有效率63.2%;观察组患者19例,显效12例(63.2%),有效6例(31.6%),无效1例(5.3%),总有效率94.7%。观察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932,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患者19例,恶心呕吐2例(10.5%)、牙龈出血1例(5.3%)、头痛头晕1例(5.3%),未发生血尿、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肝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21.1%;观察组患者19例,牙龈出血2例(10.5%)、恶心呕吐3例(15.8%)、血尿、头痛头晕、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肝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其并发症,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以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则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4]。据统计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高达30%,严重患者甚至猝死,因此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原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血小板在诱发因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疗关键在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阻碍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相关,抗血栓作用效果显著,但是存在过敏、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化,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外该药物口服吸收迅速,血浆中蛋白结合率为98%,见效快。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GMP-140、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吻合。虽然实验证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显著,并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要慎重考虑药效与出血风险的关系,提高治疗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冠楠,苏曼侠.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18(1):85-86.

[2]谭艳武,罗伟陵,赵迪诚等.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2):49-51.

[3]张文斌,张新霞,陈晓燕等.P2 Y1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1):18-22.

[4]王涛.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3):353-355,356.

论文作者:闫朝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论文_闫朝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