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化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现_成人教育论文

新城市化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现_成人教育论文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成人教育论文,城镇化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2-0043-05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融合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质的提高为内涵,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标不只是实现农村人口在身份上转变为城镇居民,从单一的、分散的生活方式向多样的、集中的生活方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水平、文明素养等方面要有质的飞跃。作为“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的手段”,“对许许多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1]247。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民生为旨归,实现人的城镇化和城镇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

       成人教育的功能是指通过实施教育,以提高成人的素质,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效和能力,是成人教育的“实然”表现[2]。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成人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新型市民、开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精神生活和增强农村转移人口生态意识等方面,以不断推进幸福城镇化、转型城镇化、健康城镇化、绿色城镇化的实现和发展。

       (一)培养新型市民,促进幸福城镇化建设

       幸福城镇化是指人人能够安居乐业,适应城市生活,共享幸福的新型城镇。正如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所指出,要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要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再社会化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城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使农村转移人口在文化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型市民。一方面,促进农村转移人口思想意识市民化。成人教育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系统地向农村转移人口传播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使他们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归属感,在思想意识上实现市民化。另一方面,促进农村转移人口行为市民化。成人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增加农村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秩序的了解,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防止行为失范;成人教育传授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如健康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促使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生活。由此可见,成人教育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社会化,培养新型市民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推进幸福城镇化建设的保障。

       (二)开发劳动力资源,推动转型城镇化发展

       结构与升级是转型城镇化目标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实现产业链条高级化与梯度层次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化,通过集约发展确保城镇经济的“持久繁荣”[3]。因此,产业发展是转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缺乏,难以满足转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优化的需求,致使他们转移到城市后容易“失业”,成为制约城镇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人教育开发劳动力资源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把巨大的农村转移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劳动力资源,推动转型城镇化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人教育切合农村转移人口的实际,开展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使他们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农村转移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为转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还可以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潜能。另一方面,增强农村转移人口的职业能力。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人教育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满足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需求;开展的岗位适应性培训为农村转移人口在职业变更中,短时间内适应新职业、新岗位提供保障,有利于他们角色转换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开展的创业培训为具有一定创业潜能的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发展机遇与条件,使他们能够变“找饭碗”为“造饭碗”[4]。

       (三)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精神生活,助推健康城镇化形成

       如前所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市民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健康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具体表现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城镇化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断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的精神生活。一方面,使农村转移人口成为自由之人和幸福之人。真、善、美是使农村转移人口的劳动成为自由劳动的必备条件,成人教育则是促使他们的劳动达到自由境地的基本途径。“真”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农村转移人口掌握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主动探索新事物,提高生活情趣;“善”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农村转移人口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关心、热爱城市生活,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美”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农村转移人口学会享受生活,在精神上体验到“美”的享受。这样,通过对农村转移人口开展“求真”、“向善”和“萃美”的成人教育,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格,而且能够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成为“自由的人”和“幸福的人”。另一方面,使农村转移人口学会休闲。培养农村转移人口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正确的闲暇态度和闲暇行为是健康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成人教育具有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场所开放、教育内容丰富等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转移人口的闲暇时间,开设传统文化、健康知识、社交礼仪等讲座,开展闲暇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使他们能够身心愉悦,更好地生活。由此,成人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助推健康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增强农村转移人口生态意识,促进绿色城镇化构建

       绿色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乡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节约,环境保护有效,人与自然关系友好,环境绿色低碳[5]。传统城镇化的建设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很多城镇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耗竭,失去发展活力,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绿色城镇化构建的目标是营造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优美的城镇环境。这需要市民有较强的生态意识,能够自觉维护城镇环境。成人教育的生态功能体现在不仅可以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态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环保行动,优化生态环境[6]。首先,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态知识。人们生态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与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教育通过向农村转移人口普及生态知识,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传授给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和方法,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提供指导。其次,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环保意识。成人教育通过向农村转移人口介绍当前环境所面临的危机,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生态危机感和责任感;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农村转移人口保护环境、约束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再次,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环保行动。成人教育不但可以培养环保人,而且是环保宣传的重要阵地,能够动员农村转移人口参与环保行动,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此外,通过向农业转移人口开展生态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生态法律意识,积极主动地制止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由此可见,成人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可以把农村转移人口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生态知识、自觉践行节能环保的“生态人”,不断促进绿色城镇化的构建。

       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功能的实现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形成新的发展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转变传统的观念,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是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人教育要审时度势,转变传统的观念,致力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总体而言,要树立以下三种观念。首先,学科融合的观念。“……随着整个学术领域由封闭走向开放,一些原本对峙的研究范畴也逐步趋于融合”[7]。成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教育学领域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而应“秉持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态度”,积极拓宽学科视野,加强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联系,以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新型城镇化建设下成人教育的功能,能够从社会的整体结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找到成人教育功能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功能缺失的不和谐因素[8]。其次,全面发展的观念。成人教育功能的实现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不仅要注重农村转移人口职业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他们人文素养的提高,满足他们“学有所教”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22,从而真正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观念”,“没有终身学习就无所谓人的一生的社会存在,没有终身学习就无所谓人的一生的生存质量”[9]。成人教育要使农村转移人口认识到“已经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终身学习账户等途径,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从而适应城市生活与职业发展的要求[10]。

       (二)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11]。为此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成人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成人教师队伍都要能够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人教育功能实现的需要。这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又是一个需要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12]38。鉴于此,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成人教师队伍建设是成人教育功能实现的关键所在。首先,制定成人教师选聘标准。坚持严把关与高标准的原则,实行成人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选聘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素养又受过成人教育学专业训练的教师,不断提升成人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加强成人教师专业训练。成人教育机构应当建立成人教师定期业务轮训制度,保证在一定时期内每个教师都有进修提高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使专业训练与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创造机会,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和攻读学位等;增加教师深入社会考察、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等等[12]40。再次,注重专兼职结合。既要注重推进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要积极争取、聘请教学能力强且热爱成人教育事业的技术人员或者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这样就有利于改善成人教师知识结构,缓解数量不足,形成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开展城市适应性教育,提升城市适应能力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身份在制度上获得准入,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但是,他们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边缘人”特征显著。成人教育应注重发挥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开展城市适应性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首先,开展城市意识教育。通过城市文明准则教育,引导农村转移人口破除陈规陋习,加快城市化进程,掌握城市价值观,树立体现城市文明的交通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城市文化意识等,在思想观念上与城市发展相协调[13]。通过城市生活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既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向农村转移人口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分析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也可以对农村转移人口进行现场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和情绪调控能力。再次,注重文化生活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广场等公益文化场馆举办的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讲座、周末艺术沙龙和周末剧场演出活动,或者利用各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的流动演出、流动图书、流动讲座、流动展览等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通过普及各类文化娱乐项目,如象棋、空竹、广场舞、太极拳等,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强他们城市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4]。

       (四)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人力资源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1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功能的具体体现,是农村转移人口提高收入,从经济层面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中长久立足的保障。为更好地实现成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1]265。要向农村转移人口宣传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参与技能培训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技能培训。2.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农村转移人口对职业技能培训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成人教育应根据他们的就业意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此外,职业技能培训还应与创业培训相结合,通过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风险评估等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内容,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创业能力。3.拓展培训形式。要不断拓展培训形式,使其适合农村转移人口的学习特点。如采取产学结合的方式,在生产的过程中边让农村转移人口学习,边训练他们的工作技能;采取现场培训法,让农村转移人口在与培训内容有关的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农村转移人口的已有工作经验,采取经验学习法,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经验;采取职业轮换法,有计划地让农村转移人口在预定的时期内变换工作岗位,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15]。4.注重资格认证培训。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持证上岗制度在很多行业中受到推崇,这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成人教育要积极开展资格认证培训,如岗位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认证,使农村转移人口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16]。

       (五)整合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是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成人教育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为农村转移人口搭建终身学习平台,使他们“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顺利融入城市和实现向市民的转化。首先,整合教育物力资源。成人教育要加强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自身的物力资源,为农村转移人口的终身学习提供场所、图书、期刊、电子文献等,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服务,为他们营造怡心养性的精神家园。其次,整合教育人力资源。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都有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它们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合力,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服务。再次,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成人教育要注重整合各种有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培训的内容,对不同类型的优质数字化教育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加工、整序,构建高效的、实用的、更有利于农村转移人口所接受的教育信息资源体系。此外,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发挥广播、有线电视、因特网等作用,以此为媒介将教育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17]。

       注释:

       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http://baike.baidu.com.

标签:;  ;  ;  ;  ;  ;  ;  ;  ;  

新城市化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现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